中國網財經5月16日訊 磷酸鐵鋰正極材料制造商安達科技于2023年3月23日經中信證券保薦承銷,乘著行業高景氣及業績之巔的東風,終募資6.5億元上市北交所。
好運的風沒能一直吹向安達科技,上市首年公司即面臨巨大的經營壓力。且2023年年報披露之際,其突然大幅修正多份財報及業績快報營收等數據。客供碳酸鋰業務收入確認方式從凈額法調整為總額法再調回凈額法,無論如何解釋,未公告即變更或傷害公司財務數據的可比性及可信度,從而影響公司的信披質量,安達科技難言完全“無責”。
財報核心營收數據大幅調整北交所質疑其虛增收入
2023年4月、8月、10月發布的財報顯示,公司當年一季度、半年度、前三季度分別實現營收約19.40億元、31.58億元、42.74億元,同比變動幅度分別為40.48%、8.84%、-7.55%,分別實現歸母凈利潤約0.23億元、-2.40億元、-3.91億元,同比變動幅度分別為-93.38%、-138.77%、-154.82%。
至2024年2月,安達科技公布業績快報時,公司稱2023年實現營收約48.87億元,同比下降25.48%,實現歸母凈利潤約-6.60億元,同比下降181.38%。從上述業績表現來看,公司2023年度營收及歸母凈利潤水平雖均有逐季下滑的趨勢,可只看營收單項指標,其創收能力下降相對較少,業務基本盤相對穩定。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4月29日,安達科技發布會計差錯更正及定期報告更正公告,其中將公司2023年一季度、半年度、前三季度營收分別調整為9.15億元、18.10億元、25.25億元,同比變動幅度亦調整為-33.72%、-37.63%、-45.39%。
上述公告披露三天前安達科技亦發布業績快報更正公告,將2023年度營收修正為29.64億元,同比變動幅度亦修正為-54.80%,除此之外,近期公司凈利潤、總資產亦發生調整。換言之,與修正前的營收表現相比,公司2023年一季度即出現營收的同比大幅下降,并從年初降到年尾。
剛剛經過上市輔導,在合規及財務等方面經歷多番審核問詢并成功上市的安達科技,卻在上市首年業績“大變臉”,核心財務數據大幅多次調整,確然令人警醒。2024年4月26日,北交所上市公司管理部對安達科技發出了虛增收入及調節經營業績的質疑。
未公告即變更收入確認方式安達科技難言完全“無責”
一次延期之后,安達科技于昨日下午回復北交所問詢函。涉及收入調整訂單的業務為公司向客戶采購碳酸鋰后對應向其銷售磷酸鐵鋰(以下簡稱“客供碳酸鋰業務”),對于該業務的收入確認方式,公司表示于2021年、2022年采用凈額法,2023年業績快報修正前采用總額法,調整后采用凈額法。
安達科技進一步解釋稱,對于2023年業績快報修正前由凈額法改為總額法主要系公司對客供碳酸鋰采購入庫后的控制權發生變化,2021年、2022年部分主要客戶在合同中對向公司銷售的碳酸鋰限制用途,2023年由于碳酸鋰市場供應充足且市場價格震蕩下行,在實際執行過程中,公司認為下游客戶不再限制該等碳酸鋰的使用用途,僅要求提供對應數量的磷酸鐵鋰。
但隨著2023年度審計工作的推進,經與年審會計師深入溝通,結合公司銷售模式及業務實際情況,對2023年度客供碳酸鋰業務的收入確認方式反復分析,基于謹慎性原則,認為其不完全滿足總額法核算中關于控制權的規定,公司對報告期內該等業務的收入確認方式調整為凈額法。
安達科技在回復函中表示,上述收入確認方式的變更不涉及會計政策調整,公司無需履行相應審議程序及信息披露義務。
中國網財經記者注意到,不論安達科技如何解釋,未公告即變更收入確認方式,在商業模式未發生根本性變化的前提下,其2023年一季報、半年報、三季報、年度業績快報的核心營收數據與2021年、2022年相比或嚴重缺乏可比性,并可能對投資者產生嚴重誤導。在信息披露質量被高度重視的今天,此等影響或不能由安達科技幾句解釋可輕易消弭。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