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成品從生產下線到客戶手中,往往要經歷一個復雜的物流過程。一個訂單里的產品生產進度如何,什么時候開始運輸,整車裝運之后會不會剩下“小尾巴”……看似簡單的發貨不僅與客戶感知息息相關,其中的統籌安排更直接影響物流成本與庫存周轉。
長期以來,發貨怎么發主要靠調度人員的經驗決策,不僅勞動強度大,也很難實現全局最優的調度安排。而中冶賽迪信息全場景配載模型則能夠基于物流運輸要求,以全廠配載最優為目標,自動給出運輸方案,大大提升配置效率,降低物流成本,解決發貨“大問題”。
作用于發貨的載配模型,早從訂單簽訂就開始“工作”了。訂單內容、生產排產、廠間倒運、發運裝載,對于每個環節的數據模型都會進行跟蹤分析,協同考慮上下游情況,實現需求預測、儲位規劃、路徑規劃、裝載規劃,自動生成每日的運輸任務。
“人工進行調度的時候,每配一單就要花5-10分鐘,而且發貨的工作是24小時持續進行的?!碑a品負責人表示,“對于調度員來說,考慮得更多的是眼前這輛車哪些貨能裝。而同一個訂單往往需要一段生產周期,運到最后有時還單剩下一個卷,這就造成了運力的浪費?!?/p>
全場景配載模型引入了“整車率”的指標,從訂單簽訂開始就對后續的整車運輸情況進行預估,結合全廠訂單、生產、運輸計劃給出小訂單的組合建議,有效提高裝載率,降低運輸成本。模型的運用大大減少了調度人員的勞動強度,提升配載速度和準確性。實時數據驅動和優化算法讓系統能夠快速生成最優的配載方案,覆蓋汽車、火車、船運、倒運多種場景,確保同一訂單的鋼卷盡可能集中運輸,減少庫存積壓。
在流程制造豐富的協同場景中,中冶賽迪信息智能化模型、算法正在發揮著新力量、新作用,幫助生產管理從局部最優走向全局最優,以數字技術賦能精益管理、高質量發展。(周珣)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