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傳統生產方式還是工業4.0環境下的智能工廠,都需要有精湛且穩定的制造工藝,而技能人才在其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工業領域,存在一個人才結構比“1∶10∶100”,即1個科學家、10個工程師、100個技能人才。這樣的“金字塔”結構,足可見技能人才在產業向新而行、轉型升級中的塔基作用。
一組數據令人驚喜。目前,河南技能人才達到1817萬人,其中高技能人才550萬人。3年時間,兩項數據各翻一番,均居全國前列。前不久,2024年河南省智能車間智能工廠擬確定名單公示,206個車間被評為2024年省級智能車間、51個工廠為2024年省級智能工廠。這也將一個問題拋給了一線產業工人:產業智能化程度越高,技能工人的作用將越低嗎?
企業智能化對一線工人來說,既是挑戰也是機遇。智能化為他們提供了“轉型升級”的機會,抓住了,未來他們的作用和地位將更為顯著。
產業革新,在依靠科技解決“0到1”的跨越后,實現“1到100”的提質增效,需要依靠工藝不斷迭代。就像汽車發動機的技術原理是通過內燃機實現動能轉換,可如何提高轉換效率,就涉及工藝改進問題了。
好產品,并不是全靠科技含量,如果說,性能參數代表了產品的上限,那么工藝水平則意味著產品的底線。上限能說明產品有多牛,底線則決定了產品有多可靠。無論是傳統生產方式還是工業4.0環境下的智能工廠,都需要有精湛且穩定的制造工藝,而技能人才在其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提高產品乃至產業的核心競爭力,不僅需要掌握核心技術的科研人員,而且需要一大批掌握現代生產制造技術的技術工人,沒有這支掌握精湛技藝的高技能人才隊伍,再先進的科技和機器設備也很難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因此,從某種程度上說,產業轉型,也意味著人的轉型。
現實的變化也說明了這一點。第47屆世界技能大賽將在下半年開賽,從河南省備賽選手看,如今,一線產業工人已不只需要準確熟練操作焊接、裝配等流水線上的基礎技術工種,編寫人機交互界面、設計自動化控制程序也成為高級技術工人的工作日常。可見,只有把產業發展的動力構建在技能人才隊伍素質的全面提升和創造力的充分發揮上,產業的質變與“智”變才有更長久的動力。
隨著“人人持證、技能河南”建設持續開展,河南省技能人才的數量不斷增加,結構越發合理。我們常說,要給科學家創造“坐得十年冷板凳”的條件和氛圍,對技能人才而言也是如此。激勵更多技能人才在產業“智變”中實現自身的“轉型升級”,不斷提升服務水平和職業技能,就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人才評價體系。
企業家任正非曾說:“精英,我們不要理解為僅僅是金字塔塔尖的一部分人,而是存在于每個階層、每個類別,有工作的地方,就有精英。”我們要進一步優化技能人才發展環境,不斷健全技能人才培養、使用、評價、激勵制度,拓寬技能人才上升渠道和職業發展空間,如此,技能人才才會嘗到學習技能的“甜頭”,看到技能成才的“奔頭”,更加鉚足提升技能的“勁頭”。(于晴)
原標題:《產業“智”變呼喚技能人才“質變”》(河南日報2024年05月22日第06版)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