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業報記者 祁曉玲
在安徽安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的試驗場上,有一道身影始終如一地穿梭于各式客車之間,以嚴謹的態度和精湛的技術,為每一輛即將駛向市場的客車“把脈問診”,他就是安凱客車整車試驗室首席高級技師丁延松,一位用近30年光陰書寫工匠精神的道路試驗員,同時也是榮獲2024年“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的杰出代表。
2024年“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丁延松
匠心筑夢 成為乘客安全的守護者
日前,在重慶剛剛做完一場有關自動駕駛測試的丁延松,接受了中國工業報記者的采訪,講述了他在汽車道路測試中的故事。
丁延松的工匠之旅,始于對工作的熱愛和堅守。1991年,丁延松加入合肥淝河汽車制造廠(安凱客車前身)做過整車調試,也做過鉗工;1998年,一個偶然的機會讓他成為公司里唯一的試驗駕駛員,這一身份的轉變,開啟了他與客車試驗的不解之緣。客車試驗是一項關乎客戶生命安全的重要工作,因此試驗員需始終保持高度的責任心和敬業精神。
談起客車試驗工作,丁延松向記者介紹道:“車輛光造出來是不行的,要想順利到達客戶手中,需要經歷成千上萬次試驗。”他說:“大到發動機,變速箱,小到雨刮器、收音機,一輛客車,大大小小部件加起來要上千個,要如數家珍,要不怕困難,要不停學習。”
面對客車試驗的種種極端環境和路況,他從不畏懼,無論日夜兼程,始終如一地把握車輛的“安全舵輪”。他深知,汽車性能試驗的每一步,都關乎用戶的生命安全,因此“做到極致”是丁延松多年來一直堅持的標準。
汽車試驗員是一項極其艱苦的崗位。“經常要在極端環境下做試驗。從零下三四十度的低溫嚴寒到三十多度炎熱高溫,駕駛室里一坐就是十幾個小時。”丁延松告訴記者,試驗時,除了短暫的就餐和如廁時間,其余時間幾乎都在踩油門。
極限挑戰 鑄就客車品質的幕后英雄
汽車試驗員又是一項極其危險的崗位。在汽車測試階段,測試人員的工作就是盡量在車輛量產前把問題暴露出來,把安全帶給用戶,把危險留給自己。測試場上要數高環試驗和戶外的“三高”試驗風險性最高。前者是在急速行駛狀態下,測量車輛的可靠性和穩定性;后者是在高原、高溫、高寒等極端天氣況下進行測驗,會遇到路面積雪打滑、高溫車輛爆胎等多種危險情況,測試人員也會面臨高原反應、高溫中暑、凍傷等身體層面的挑戰。如果前期車輛安全措施沒有做到位,意外就會發生。面對測試場上的種種風險,丁延松從未退縮。
丁延松向記者回憶起首次入藏進行車輛高原標定時的艱難經歷,面對未知與挑戰,他不僅要克服自身高反,還要確保車輛在極端條件下的安全與性能。在高海拔的惡劣環境中,每一次試驗都充滿了不確定性和危險,但丁延松憑借豐富的經驗和冷靜的判斷力,確保了每一次測試的順利進行。正如他所言:“你只有這一次機會穿過去,快速找到問題,分析原因,然后解決掉。”這種對工作極致負責的態度,讓他在無數次的極限測試中立于不敗之地。
“新產品總伴隨著性能的不穩定,為發現問題,并及時尋求解決,我們要不斷摸索,反復驗證。”當前,客車自動駕駛是新趨勢,也是丁延松近期的工作重點,他以此為例:“行人識別、車輛識別、物體識別需要雷達進行探測,發現前方情況,及時反饋并進行處理。”但在試驗中,丁延松發現,雷達無法準確識別的情況時有發生。“是不是安裝位置、角度不對?我們的研發團隊通過市場調研,再結合自己車輛具體狀況進行分析,通過多輪試驗,才找到問題癥結并直至解決。”
傳承與創新 用工匠精神引領未來
人才是推動汽車工業發展的關鍵。丁延松非常注重培養青年人才,鼓勵他們敢于挑戰、勇于創新。他常常與年輕人分享自己的經驗和心得,幫助他們快速成長,成為行業內的中堅力量。“你要站在客戶角度考慮問題,你得告訴他,你的離合器踏板高了,油門踏板不妥了,這雖是主觀評價,但依托的是多年積累的工作經驗。”丁延松向中國工業報記者坦言,自己并不善于言辭,但還是不厭其煩地一次次提醒徒弟:“即使是小到一個螺絲,都有可能造成大事故”“安全無小事”。
左一:丁延松
2014年,安凱客車成立“丁延松汽車試驗技能大師工作室”,作為工作室的帶頭人,十年來,他帶領團隊恪守高標準、秉持嚴要求,全程參與公司各類車輛設計研發,以詳盡的試驗驗證和精準的數據分析,為公司新產品的研發提供寶貴的試驗數據,全力保障產品性能的可靠性,為用戶創造更安全、更可靠的品質客車。目前工作室已培養學員68名,先后完成了34項項目攻關,為企業和國家培養了更多的實干型整車試驗高技能人才。在工作室的帶動下,安凱客車內部形成了崇尚技能、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圍,激發了員工的創新潛能和工作熱情,這種文化不僅增強了企業的凝聚力,也提高了整體的創新能力和市場響應速度,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事實上,在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之前,丁延松早已榮譽滿身:從業近30年,他先后獲評安徽省首屆“江淮十大杰出工匠”“安徽省五一勞動獎章”“2023安徽工匠年度人物”、安徽省“538英才工程”拔尖人才、合肥市“名師帶高徒”、合肥市級領軍人才……
但最為業界稱道的,是丁延松在安凱客車試驗中創下了多項“第一”的紀錄——第一臺13.7米公路客車K86、第一臺雙層公路客車S07D、第一臺純電動客車、第一臺BRT等的性能和可靠性試驗,以及第一次ABS試驗、第一次高原、高寒試驗,包括歐盟認證、美國DOT認證、澳洲認證等的第一款車型的認證試驗等。
而正是對試車事業的無限熱愛,促使丁延松不斷超越現有成就。他認為,在這個快速發展的時代,只有不斷學習、不斷創新,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如今,他正帶領團隊積極探索前沿技術,如自動駕駛、車聯網等,努力將這些新技術應用于實際測試中。在他的帶領下,道路測試不再只是冷冰冰的數據記錄,而是對安全的承諾和對乘客生命的尊重。他的每一次精準操控、每一次細致檢查,都是對“更安全”目標的堅定追求。
丁延松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工匠精神的真諦,展現了中國汽車工人的風采。中國汽車工業的發展離不開像丁延松這樣的工匠精神的傳承與發揚者。他們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為中國汽車工業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動力。
從一名普通的試驗員到杰出工匠,丁延松用青春、智慧和汗水在客車試驗一線演繹著屬于他的“飛馳人生”。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