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業報記者 曹雅麗
為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碳中和戰略,聚焦LCA基礎技術支撐綠色化、數字化專用工具創新應用,6月2日,“中創足跡”(北京中創綠發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與工業和信息化碳達峰碳中和研究中心、工業大數據應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北京工業大學)、北京生態設計與綠色制造促進會,在京聯合舉辦中創足跡LCA技術創新平臺發布會。
中創足跡創始人董事長遲曉光(左二)、北京工業大學材料學院副院長高峰(右一)、工業與信息化雙碳研究中心所長趙衛東(右二)、北京生態設計與綠色制造促進會副秘書長王金柱(左一)啟動“中創足跡”LCA技術創新平臺上線儀式。
“在‘雙碳’目標下,綠色大數據及基礎支撐技術應用,是當前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重要驅動力。中創足跡LCA技術創新平臺,正是深入挖掘綠色大數據廣泛應用場景和深層資產價值的成果體現。要不斷完善數據庫管理體系和質量體系建設,衍生出更多綠色化專用工具,以高品質的解決方案,推動傳統制造的工藝優化和設備改造升級,使得生產方式和流程更加綠色高效,為新質生產力建設提供基于綠色大數據的基礎技術支持,為我國綠色發展貢獻力量?!钡谑膶萌珖f常委、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衛教授在會上表示。
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常委、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衛教授
補短板填空白 逐步實現國產替代目標
記者了解到,生命周期評價(LifeCycleAssessment,LCA)是指對產品的整個生命周期——即從搖籃到墳墓的全過程,定量計算、評價產品消耗的資源和能源以及環境負荷。這包括從原材料采集、制造、運輸、使用、維護和終止到廢棄處理的所有階段。LCA的四個步驟包括目標和范圍界定、生命周期清單分析、環境影響評估和解釋。
簡單說LCA是一種方法,可以用來評估包括溫室氣體排放在內的產品環境影響的一種方法。LCA不僅是碳足跡,還可以包括:如資源消耗,能源消耗,生物毒性,土地利用等諸多環境影響指標。
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工業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聶祚仁
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工業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聶祚仁表示,近年來,以應對氣候變化為目標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重構全球創新版圖,重塑全球經濟結構,產品的低碳化/零碳化是工業領域支撐“雙碳”目標實現的重要任務。隨著應對氣候變化議題的持續深入,國內外對“低碳”產品的認識逐漸達成共識,既要做到產品自身制造流程的低碳化,還要考慮產業鏈上下游的原料選材、產品服役、直至廢棄循環等生命周期環節的綜合環境影響。
“這種認識的變化催生了來自產業鏈下游倒逼上游進行碳減排、提供低碳原料/部件等新需求,即產品全生命周期協同降碳的新模式。在該領域,歐盟等發達國家和地區提前布局,搶占以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核算為基礎的國際話語權,對我國具有優勢的出口產業造成重大影響。”聶祚仁說。
聶祚仁表示,在這樣的背景下,面向產品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核算(即產品碳足跡)已經成為衡量產品低碳化的重要標尺、也是爭奪國際話語權的重要工具。
聶祚仁介紹,近年來,我國相關政策文件均提及構建基于產品全生命周期的綠色制造技術體系、在工業領域“強化產品全生命周期綠色管理,支持企業推行綠色設計”,以及產品碳足跡工作的重要性與迫切性。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更是明確提出了“提升碳排放統計核算核查能力,建立碳足跡管理體系”的重點任務。
“生命周期評價是綠色制造體系建設、產品綠色設計、碳足跡評價及其相關標準制定的基礎方法和指導原則。目前我國亟需建立具有自主可控的生命周期評價基礎數據庫和碳排放分析系統工具,打破當前我國產品生命周期評價、碳足跡核算所需基礎數據與軟件依賴國外的不利局面?!甭欖袢蕪娬{。
本土化高質量 建設全生命周期綠色低碳基礎數據庫
綠色發展已成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核心驅動力,而制造業的綠色轉型則是這一進程的重中之重。這幾年,我國積極推動新型工業化進程,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
“中創足跡”創始人,北京中創綠發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遲曉光
“中創足跡”創始人,北京中創綠發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遲曉光表示,工業是我國能源消費的大戶,能源消費量占全國能源消費總量的70%左右,只有讓綠色制造更有品質,才能促進碳中和工作不斷深入和發展,通過綠色制造數字化,最終實現綠色制造強國戰略。
“然而,我國LCA存在缺手段、缺方法、缺數據、缺工具、缺人才等問題,這些短板導致企業開發成本高、效率低,同時,報告和評價質量參差不齊,結果不夠精準?!边t曉光建議,要建設本土化高質量產品全生命周期綠色低碳基礎數據庫,完成全產業鏈的數據積累,解決數據卡脖子問題。打造滿足企業、供應鏈、政府需求的綠色化、數字化專用軟件工具。將綠色大數據技術應用延伸到產品的設計制造一體化、碳金融領域,為企業提供基于大數據技術支撐的綠色低碳轉型升級解決方案。
北京中創綠發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工業大數據應用技術研究院院長張宇峰博士
據北京中創綠發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工業大數據應用技術研究院院長張宇峰博士介紹,中創足跡LCA技術創新平臺具有五大亮點。一是獨立自主知識產權。率先取得“產品全生命周期評價系統及評價實施方法”、“產品全生命周期評價的數據收集方法及數據收集系統”等系列發明專利;獲得“碳足跡分析系統”、“生命周期數據清洗系統”、“離散型生命周期評價系統”等30項軟件著作權;構建互聯網+綠色低碳增值服務云平臺產業生態。
二是“中創足跡”生命周期評價數據庫及管理系統,反映了我國資源能源利用現狀和產品制造工藝技術特點,已初步建立起涵蓋我國主要工業產品及其制造流程,形成了2000個以上單元過程數據,支持產品評價、認證、核算及碳中和供應鏈管理等工具系統。
三是綠色化、數字化專用軟件工具?!爸袆撟阚E”構建了互聯網+綠色低碳增值服務云平臺產業生態,著力打造“1+N”的技術服務模式:“1”是底層基礎材料環境影響數據庫及管理系統?!癗”則是應用系統:LCA、碳足跡、供應鏈、綠色設計支撐、綠色制造支撐、碳核算、碳金融資產管理、綠色投資價值分析等。
四是提出碳中和供應鏈管理。強調在供應鏈管理中,從產品生命周期的全過程,實現整個供應鏈的可持續性和環保性,以產品物料清單為抓手,支持供應商對提供的零部件或原輔料進行數據填報,以達到盡可能使用實景數據的目的。五是豐富綠色大數據技術應用內涵。在綠色大數據技術研究、研發、應用的基礎上,融合降本增效、提升產品附加值、實現綠色化要求等工作內容。
綠色化數智化 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中創足跡’LCA技術創新平臺,結合綠色化、數字化、智能化內容,構建了碳中和目標下,綠色大數據技術服務雙碳產業的研發、實踐、應用等工作場景,是深入挖掘綠色大數據廣泛應用場景和深層綠色數據資產價值的成果體現?!崩钚l表示。
聶祚仁表示,“中創足跡”是工信部“工業產品綠色設計+服務”示范企業,作為工業大數據應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的共建與產業化應用單位,聯合開發了產品生命周期評價、碳足跡分析、碳核算、碳中和供應鏈管理等系統工具,服務工業制造業領域雙碳技術的研發、低碳技術路徑規劃等工作場景,支撐了流程工業及產品全生命周期多維評價大數據技術的工程化應用。
遲曉光表示,未來,“中創足跡”將立足于“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持續不斷地推動綠色制造數字化,為企業綠色低碳轉型升級提供優質解決方案。
“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將是我國‘十四五’乃至今后較長一段時期的發展主線,全生命周期視角下的產品碳排放管控已成為當前和未來‘雙碳’戰略下的重要工作,加強體現我國資源、能源利用特點和制造技術水平的本土化數據庫及生命周期評價系統工具的開發,既是應對國際貿易壁壘的重要技術手段,也是我國重點領域特別是工業、制造業深度減排的內在需求?!甭欖袢蕪娬{。
“綠色大數據的建設與應用仍面臨不少挑戰,如綠色數據資產安全性、專用工具研發等基礎有待夯實,需要建立健全與之相適應的標準體系和法律法規,同時需要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崩钚l強調。
聶祚仁也表示,生命周期評價技術創新平臺的建設仍需要各個行業和高??蒲性核墓餐Γ粩鄤撔麦w現中國式現代化發展特色的生命周期評價方法體系、夯實本土化數據基礎,將在實現‘雙碳’目標中發揮重要的基礎作用。
北京生態設計與綠色制造促進會副秘書長王金柱主持會議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