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開我國白酒文明釀造史,就會發現,在各個朝代、各個時期,無不閃爍著制曲釀酒人對仰韶文化時期釀造技藝的創新與探索。
在仰韶先民用曲蘗釀酒的基礎上,新時代的仰韶人在“好曲才能釀好酒”觀念的影響下,堅守初心,不斷改進制曲工藝,最終生產出了獨具一格的仰韶大曲,實現7000年制曲工藝的薪火相傳。
美麗鄉村柳莊,天然制曲道場
美麗鄉村柳莊生物制曲園區是仰韶酒莊·一莊五園之一,專門用于制作仰韶酒釀造專用的酒曲。
柳莊村位于澠池縣域東部山區的群山之中,距離澠池縣主城區會盟大道的仰韶酒廠約40公里,在豫西地區遠近馳名。
早在2016年,柳莊村就被中國生態文化協會授予“全國生態文化村”。2018年,更是被國家農業農村部授予“中國美麗休閑鄉村”。
仰韶柳莊生物制曲園,就坐落在這個村子旁的山腰上,設計年產1.8萬噸酒曲,可滿足2.5-3.0萬噸陶香型原酒的釀造。
之所以選擇將制曲園區建在柳莊村,主要與環境有關。大曲的制作過程實際上就是一個富集釀酒微生物菌群,產生發酵酶系和香味前驅物質的過程。
因此,環境中的溫濕度、空氣含氧量、植被、土壤對仰韶酒曲的質量有著決定性的影響。
柳莊村有著獨特的自然條件,群山環繞,黃河支流洪陽河、畛河等4條河流流經村中,形成山水合圍之貌,是國家天然林保護工程重要保護基地。
且該村無工礦與污染企業,最大程度上保持著環境的原生態。山與水共同構成了柳莊村這一區域的大生態,優良的水質、豐富的植被,使其有著相對穩定且適宜的溫濕度,能為釀酒微生物提供良好的生長代謝環境。
三曲融合,釀出陶醉世界的酒香
仰韶陶融型白酒在酒曲的使用上,是業內少見的混合曲,包括大曲、小曲和強化麩曲三種。這一創舉不僅豐富了酒體層次,更為其增添了個性風味特色。
在制曲工藝中,仰韶酒業在傳統之上進行了大膽的創新改良,形成了一套與眾不同的制曲“六步神功”。
第一步,通過精細的粉碎工藝,將其制成爛心不爛皮的“梅花瓣”。
第二步,制曲師傅們以甘甜的醴泉水拌潤原料,以熟練的手藝,將原料精心制作成曲胚。多年來,仰韶一直堅持著手工制曲的傳統技藝,所制曲胚不但香氣濃郁,質地細膩,而且透氣性能和淀粉利用率均大大提高。
第三步,送曲胚入陶屋培養,培養時間為1-2個月。在這個過程中,曲胚會在適宜的溫度和濕度下逐漸發酵,產生豐富的微生物和酶類。
第四步,隨著曲溫變化,制曲師傅們會在30多天時間里不斷進行翻曲操作,使曲胚能夠均勻地受到溫度的影響,從而產生獨特的復合“焙烤”曲香。
第五步,在成曲后,對曲胚進行嚴格的控溫養護,確保其能夠保持最佳的狀態。這些曲胚在儲存3-6個月后,才會被投入釀造車間使用。
第六步,定型。在陶屋養護1個多月后,曲胚在相對干燥的曲房靜置3-6個月,曲性愈加柔和醇凈。
通過這一系列的養護和儲存過程,最終生產出曲胚塊頭最大、原料成本最高、發酵周期最長、養護程序最繁、消耗用量最大、傳承時間最久的仰韶陶融大曲。
所生產的陶融香大曲具有“復合香典雅,焦香突出”的特點,麩曲則具有強化曲特有的品質,對生產優質陶融香調味酒起到了關鍵作用。而小曲的投入使用則賦予了仰韶陶融型白酒“產量高,酒質凈”的特點。
三曲和融,以及精湛的制曲工藝,共同為仰韶陶融型白酒獨特的品質和口感保駕護航。
七千年的傳承,不僅是一段技藝的延續,更是文化自信與工匠精神的生動展現。
從多曲融合釀酒,到建設柳莊生物制曲園區,仰韶酒業正以不懈的努力,讓這古老的制曲工藝在當代社會煥發出新的生命力,讓世界品味到中國白酒的獨特韻味與深厚文化底蘊。(黎明)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