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西部大開發重要戰略支點強調大保護、大開放、高質量發展,要求重慶當好支撐、作好示范。6月5日,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重慶市委副書記、市長胡衡華認為,內陸開放綜合樞紐不僅是交通樞紐,更是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等資源要素的集散地,目的是引領內陸地區開放發展。重慶將緊扣“兩大定位”,重點打造“六個區”:第一個區是“西部地區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在2023年經濟總量突破3萬億元的基礎上,力爭到2027年重慶直轄30周年時,邁上4萬億元新臺階。實現這個目標并不輕松,要靠創新制勝、靠制造支撐、靠服務賦能,以先進制造業為骨干,加快發展現代生產性服務業,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打造新質生產力動力源。
第二個區是“內陸開放國際合作引領區”。這方面主抓手是推進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著力點是完善國際物流大通道集疏運體系。當前,重慶正規劃建設樞紐港產業園,在毗鄰重慶中心城區的渝西地區,打造先進裝備成套基地、先進材料基地、物流及現代供應鏈服務業基地。如果把開放通道比作“線”,那么樞紐港產業園就是一個關鍵“點”,可以串聯起西部陸海新通道、中歐班列、長江黃金水道,放大通道、經貿、產業聯動效應。
第三個區是“全面深化改革先行區”。“先行”就是要敢為人先,在數字化變革、國資國企改革、園區開發區改革、民營經濟發展等方面大膽探索,力爭形成一批具有重慶辨識度的改革成果。比如,園區開發區改革,重慶的園區數量已經壓減到50個、實現了“瘦身”,接下來要持續“健體”,把為居民服務的職能交給行政區、為法人服務的職能交給開發區,讓“企業辦事不出園”。
第四個區是“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示范區”。重慶是直轄市,具有扁平化管理優勢,重慶將健全城市綜合治理體制機制,構建城市運行和治理智能中樞,加快推進治理數字化,全面提升城市安全保障能力,努力在人民城市建設上探索新經驗。
第五個區是“城鄉融合鄉村振興示范區”。重慶是大城市帶大農村,將增強主城都市區帶動作用,以區縣城和中心鎮為重要載體全面推進新型城鎮化,精準發力推動鄉村全面振興,持續增進民生福祉。
第六個區是“美麗中國建設先行區”。作為長江上游最大的臨江城市,重慶將強化“上游意識”、擔起“上游責任”,統籌推進治水、治氣、治土、治廢、治塑等環境治理,實施綠色低碳轉型行動,筑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守護好一江碧水、兩岸青山。(孟凡君)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