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作為首批國家營商環境試點城市之一,近年來堅持把企業的滿意度作為“第一標準”,始終推動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6月5日,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重慶市委副書記、市長胡衡華認為,重慶政府治理效能提升,帶來營商環境的持續改善。目前,重慶累計設立外商投資經營主體超過7200家,在渝世界500強企業達到319家,各類經營主體的活力不斷增強。
重慶市副市長江敦濤表示,目前,重慶正在大力培育各類創新市場主體,力爭到2027年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企業數量增長一倍以上,分別達到1.2萬家和8萬家,不斷激發全社會的創新活力。同時,重慶將在推動現代生產性服務業與先進制造業深度融合,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等方面狠下功夫。
重慶將繼續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標準,真心誠意為企業做好服務,讓企業在重慶安心投資、專心創業、放心發展。重慶市委常委、秘書長、常務副市長陳新武介紹,重慶持續提升政務服務能力。在數字重慶建設當中,設立了“渝快辦”數字政務平臺,每個市場主體都可以在這個平臺上辦理各種涉及企業的服務,目前2800多項政務服務事項中,80%都可以“一網通辦”。
重慶為上萬家企業配備了8000多名服務專員,可以“一對一”“點對點”解決企業的難題。同時,在深化市場準入制度方面,重慶對道路運輸經營許可、重要工業產品生產許可等82個涉企事項不再要求提供證明,只需要書面承諾就可以辦理。
重慶堅持法治護航企業成長。強化執法司法監督和企業的權益保護。成立了西部地區首個破產法庭,能夠及時出清劣質企業,目前已經累計盤活資產1187億元。重慶成立了全國首個跨省域管轄的法院——成渝金融法院,從成立以來受理案件已經超過1.2萬件、標的額超過402億元。同時,重慶還對標國際提高服務保障能力。
重慶是個超大城市,其實也是一個開放較早的城市。目前,在渝的外國領館機構數量全國第4位,有國際友好城市56個,建有23個國際學校,目前正在著力打造中西部國際交往中心,每年舉辦的智博會、西洽會等市場化、專業化國際展會深受國內外企業歡迎。重慶依托西南政法大學設立了中國—東盟法律研究中心,為東盟國家與國內企業的商務活動提供服務,正在建設金鳳、嘉陵江、明月湖、廣陽灣四個實驗室,支持企業協同創新。重慶作為通道物流和運營組織中心,創新實施了鐵海聯運“一單制”,實現企業“一次委托、一次付費、一單到底”,進一步減環節、降費用,貨物通過重慶運往東南亞、歐洲更加便捷。(孟凡君)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