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業報記者 曹雅麗
在6月21日舉行的2024全球數字經濟大會新聞發布會上,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潘鋒介紹,2023年,北京實現數字經濟增加值1.8萬億元,同比增長8.5%,為首都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今年上半年,數字經濟追‘新’逐‘質’,先發引領,跑出上揚曲線。”潘鋒表示。
一是政策法規體系不斷完善。深入實施《數字經濟促進條例》和“數據二十條”,創新推出《關于加快通用人工智能產業引領發展的若干措施》《算力基礎設施建設實施方案》《公共數據專區授權運營管理辦法》《關于加強本市數據資產管理的通知》等系列政策,極大提振市場投資熱情。
二是新型基礎設施超前布局。北京市現已建成5G基站超11萬個,5G-A基站已試點建設超1000個,實現重點區域信號精準覆蓋。位于海淀區、經開區的兩個E級智能算力中心同步點亮,今年以來全市新增公共智能算力6750P,已累計形成2萬P的算力供給規模。
三是數據要素市場形成生態。北京數據基礎制度先行區運行良好,建成國內首個人工智能數據訓練基地,數據監管沙盒實現落地。數據要素市場獎勵政策放大效應顯現,醫療數據流通試點擴大到全部市屬醫院。北京國際大數據交易所累計引入數據產品超2000款,數據交易規模累計達到45億元。
四是數字產業化持續領跑。智源研究院、百度、智譜華章、生數科技等迭代發布人工智能大模型產品,北京市已有70款大模型通過中央網信辦備案,占比達到全國一半。高級別自動駕駛示范區擴區穩步推進,自動駕駛測試總里程數已超過2500萬公里,鐵路航空樞紐商業化運營試點順利開展。
五是產業數字化加速賦能。“數據要素*”大賽北京分賽啟動,在16個賽道推動數據融合應用。制定出臺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實施方案,全面推動規上制造企業智能化改造。數字人民幣已在工資發放、稅收繳納、保育教育費繳納等場景成功應用。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