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業報記者 余娜
以人工智能(AI)為代表的新技術,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深度,重塑世界,并為燃氣行業開辟全新應用空間。
6月27日,一場以“AI+燃氣”跨界融合與應用展望為主題的圓桌論壇,在第十屆中國智慧燃氣發展論壇上舉辦。來自政府、協會、企業等領域的代表,齊聚一堂、各抒己見。圓桌論壇由中國城市燃氣協會智能氣網專委會常務副主任、深圳燃氣副總裁楊光主持。
AI融入燃氣前景樂觀
伴隨AI技術的發展與滲透,燃氣行業正迎來更精準的需求預測,更高效的能源分配,以及更安全的運營管理。
原工業和信息化部賽迪研究院、互聯網研究所、電子信息研究所副所長陸峰認為,人工智能“能察言觀色”,看懂物理世界,賦能燃氣產業的空間無限。
“管網運行非常復雜,數據量也非常大,對政府方方面面的監管提出了更高要求。通訊、感知、計算能力等技術,正助力AI進入燃氣的各個環節。因此,我持有非常積極樂觀的態度。”上海燃氣副總裁李海濤表示。
李海濤坦言,城燃企業兩大業務——管網的調度運維和銷售服務,如果介入AI,將替代很多人工,目前的接報式客服,也有望轉變為未來的“提醒式服務”。
百度智能云能源電力解決方案總經理張宇介紹,AI技術可分為感知層能力+認知層能力這兩個層面。
在燃氣領域,AI是在感知層能力率先落地。
“去年GPT爆火之后,燃氣行業的反應非常迅速。大模型生成式AI在燃氣里到底能有怎樣更好的落地場景,值得探討。”張宇說。
據張宇預測,AI與燃氣行業的結合,一定會越來越深。所謂越來越深,是指AI應用在燃氣行業,將從行業的一些邊緣場景,逐漸向企業核心業務場景過渡,并發揮出越來越大的價值。
燃氣智能化應用將現更多場景
當編程的門檻拉到足夠低,燃氣在智能化應用的更多場景正變為現實。
AI技術在城市燃氣管網的完整性管理已有所體現。據中國石油和化工自動化應用協會人工智能分會理事、副秘書長袁江如介紹,在中石油下屬昆侖能源有限公司,不少城市燃氣里的關鍵設備,已經能實現預防性維護。
在風險較高的LNG接收站,也已實現了數字孿生的應用,以及機理模型、大數據模型、知識模型“三位一體”融合。
“AI與燃氣的融合可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增加安全性。”袁江如說。
“就我們企業而言,4000萬的用戶如果靠人肉是沒法做的,但是如果有AI的加持,AI就可以不眠不休的把每一戶的圖片全部掃描一遍,可以幫助查看膠管是否脫落,有沒有老化、銹蝕,能夠提供足夠的安全保障。”名氣家高級副總裁劉建峰表示。
劉建峰坦言,燃氣安全是現階段10年-20年我們面對的難題,不久的將來,相信AI能幫助我們解決更多,讓能源的使用效率更高。
相比燃氣,AI已率先應用在電網領域,尤其是電網調度上。
“坦率的說,電網沒有開放到能夠把整個電網的調度權限,把方向盤交到算法手里。但無論如何,可以給出輔助建議。”張宇表示,“在燃氣行業里,經過燃氣行業的特性化改造,AI賦能也可以適用。”
張宇預測,當編程的技術門檻拉到足夠低時,將有更多天馬行空的創意出來。那時,我們將在燃氣領域看到更多智能化應用新場景。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