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業報記者 曹雅麗
6月29日,陜西省工業和信息化廳舉辦新聞發布會,針對《深入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構建具有陜西特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有關情況做了詳細的解讀。
中國工業報記者了解到,去年9月底,陜西省印發了《關于加快構建具有陜西特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中明確,要以科技創新為引領,鞏固傳統優勢產業領先地位,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積極發展數字經濟和現代服務業,勇于開辟新領域新賽道,培育競爭新優勢。
“為推動《意見》落實落細,陜西省委省政府及時出臺了《方案》,主要聚焦《意見》明確的工業領域重點產業方向,提出構建具有陜西特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的5方面重點任務,夯實目標責任、健全保障機制、用足政策措施,以推動產業發展做強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基礎和核心。”陜西省工業和信息化廳黨組成員、副廳長黃新波在會上表示。
以34條重點產業鏈為抓手 落實“五項任務”
黃新波介紹,《方案》第一部分是總體思路和目標??傮w思路是把推進新型工業化作為制造強省的關鍵任務,《方案》主要聚焦《意見》明確的35個工業領域重點產業方向,提出構建具有陜西特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的5項重點任務,通過改造升級傳統產業、夯實目標責任、健全保障機制、用足政策措施,以重點產業鏈為抓手,強化科技創新引領,改造升級傳統產業、做強做優現代能源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開辟新領域新賽道、發展生產性服務業,扎實推進重點產業鏈群“百億提升、千億跨越、萬億壯大”,以新質生產力塑造發展新優勢,加快構建具有陜西特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關于目標,我們從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制造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總產值占工業總產值比重等幾個維度,明確了2025、2027年量化指標,同時展望了2035年的遠景目標?!秉S新波表示。
“以34條重點產業鏈為抓手,重點落實‘五項任務’?!秉S新波表示。
改造升級傳統產業,以智能建造與新型建筑工業化、鋼鐵深加工、紡織服裝、乳制品、富硒產品、白酒產業鏈為抓手,到2025年,6條產業鏈總產值達到5000億元。
做強做優現代能源產業,要以煤炭、石油天然氣、新型電力工業、現代化工產業鏈為抓手,到2025年,4條產業鏈總產值達到11000億元。
培育壯大新興產業,以乘用車(新能源)、太陽能光伏、半導體及集成電路等14條新興產業鏈為抓手,到2025年,戰略性新興產業總產出達到18500億元。
開辟新領域新賽道,要以光子、氫能、無人機等產業鏈為抓手,到2025年,9條產業鏈總產值達到3200億元。
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就是拓展軟件和信息技術、工業設計、檢驗檢測認證、知識產權保護等專業化服務,到2025年,生產性服務業營業收入達到23000億元。
提出“七個強化” 制定20項具體舉措
“力爭到2025年,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活動覆蓋率達到50%以上、研發投入強度達到1.5%?!薄傲幍?025年,形成產值超500億元的園區15個,超100億元的園區50個?!薄傲幍?025年,推廣20個人工智能大模型創新應用,建設30個工業互聯網平臺。力爭到2025年,規上工業企業突破1萬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和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達到2000家?!?/p>
“我們提出了‘七個強化’,并制定了20項具體舉措,其中有的是之前實施效果較好繼續沿用,有的是在原有措施基礎上加大支持力度,還有根據產業發展需要擬實施的新政策?!秉S新波介紹說。
強化鏈主企業領航作用。支持鏈主企業做大做強。支持鏈主企業加快布局建設一批創新平臺,對營業收入大幅增長且年度配套額顯著提升的鏈主企業加大支持力度。發揮鏈主企業集聚帶動作用。鼓勵鏈主企業、產業集群龍頭企業、社會團體、科研機構等發起成立服務于產業集群建設的第三方組織,對首次認定的給予支持。推動鏈主企業與配套企業協同發展。對帶動明顯的鏈主企業和首次納入鏈主企業供應目錄的配套企業給予支持。
強化“鏈長制”工作機制。鏈長高位統籌推動。由省級領導擔任重點產業鏈鏈長,以“鏈長制”推進產業鏈加快發展,助推重點產業鏈提質增效。夯實工作專班責任。各重點產業鏈省級責任部門要根據職責分工,聚焦目標任務,強化工作落實。推動市(區)協同發展。各市(區)積極承接省級重點產業鏈,發揮自身優勢,結合實際做好重點產業鏈提升工作。
強化產業平臺創新賦能。激勵各類平臺協同創新。積極發揮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和西安“雙中心”輻射帶動作用,推動科技成果轉化“三項改革”拓面提質增效,以科技創新驅動產業創新。力爭到2025年,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活動覆蓋率達到50%以上、研發投入強度達到1.5%。加快產業園區提質升級。實施縣域工業園區提升行動,對不同檔次的園區實施差異化政策支持。加強省級高新區“以升促建”,對新認定的國家高新區和省級高新區給予支持。力爭到2025年,形成產值超500億元的園區15個,超100億元的園區50個。推動生產性服務業邁向高端。實施工業設計賦能行動,對首次認定的國家級、省級服務型制造示范企業平臺和工業設計中心給予支持。
強化數智賦能綠色轉型。促進數智深度融合。實施“數字產業、平臺經濟、工業互聯網、智能工廠、產業大腦”等五大工程。加大對“上云”企業、信息技術服務標準貫標企業、智能制造示范工廠支持力度。力爭到2025年,推廣20個人工智能大模型創新應用,建設30個工業互聯網平臺。推進綠色低碳發展。實施工業領域碳達峰試點示范和綠色制造引領工程,推動工業固體廢物高水平利用以及新興固體廢物資源化利用,對工業資源綜合利用示范項目給予支持。
強化市場主體培育。推動企業培優提質擴量。對首次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瞪羚企業給予獎補,對新增、凈增規上企業給予獎勵,對首次認定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以及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給予獎勵。力爭到2025年,規上工業企業突破1萬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和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達到2000家。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開展省屬國有企業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行動,落實研發投入視同利潤加回政策。引導大企業向中小企業開放各類創新資源要素,共享產能資源。大力服務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營造公平競爭的營商環境,做好外資企業服務保障。
強化政策支撐和資源要素供給。發揮財稅金融政策效能。加大財政專項資金支持力度,落實先進制造業企業增值稅加計抵減政策,發揮省政府投資引導基金作用,實施“十行千億惠萬企”融資專項行動。提升資源保障水平。深化“畝均論英雄”綜合改革和工業用地“標準地”改革,各市縣新增土地指標用于工業項目比例不低于25%,省級以上開發區新供應工業用地中標準地不低于80%。建設高素質人才隊伍。實施三秦英才引進計劃和三秦英才特殊支持計劃,給予入選者(團隊)生活資助、科研經費補助等特殊支持。舉辦職業技能大賽,開展重點產業鏈職業技能競賽。
強化工作保障。健全工作協調推進機制。發揮省制造強省建設領導小組作用,統籌推進新型工業化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相關工作。建立完善統計監測制度。建立健全現代化產業體系統計監測制度和先進制造業、重點產業鏈統計指標體系。完善安全風險防范體系。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守牢安全生產和生態環保底線。建立綜合評價機制。聚焦重點產業鏈,從專班工作成效、鏈長統籌推進、鏈主企業帶動以及各市(區)任務承接等維度,開展年度綜合評價。
“下一步,將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全會精神,把‘著力強化科技創新、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作為推動陜西經濟高質量發展第一要務,全面落實省委十四屆五次全會暨省委經濟工作會議安排部署,深入推進《方案》落地落實,加快構建具有陜西特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讓陜西工業走上‘量’’質‘齊飛的新型工業化之路。”黃新波表示。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