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十周年。2015年6月9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規劃綱要》),明確了三地各自發展的定位:北京市定位為“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天津市定位為“全國先進制造研發基地、北方國際航運核心區、金融創新運營示范區、改革開放先行區”;河北省定位為“全國現代商貿物流重要基地、產業轉型升級試驗區、新型城鎮化與城鄉統籌示范區、京津冀生態環境支撐區”。
10年來,三地以《規劃綱要》為引領,一張藍圖繪到底,堅定不移疏解非首都功能,推動雄安、北京城市副中心“兩翼”聯動發展,唱好京津“雙城記”;交通、生態、產業、公共服務等重點領域持續突破,形成目標同向、措施一體、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發展格局。
7月3日,第二屆京津冀智庫論壇在北京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展示中心成功舉辦。論壇由三地經(工)信部門指導,三地經(工)信智庫主辦。論壇以“十年同奮進共謀新發展”為主題,聚焦搭建國家、三地政府上下聯動,智庫、學者建言獻策,企業、社會廣泛參與的融智融策平臺。
工業和信息化部規劃司副司長吳家喜表示,工信部將會同相關部門和三地政府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準確把握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新階段新要求,堅持問題導向和系統觀念,強化協同創新和產業協作,以打造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為牽引,加快構建高效協同的現代化產業體系;以提升科技成果轉化效率和比重為重點,強化跨區域協同創新;以打造高能級產業合作平臺為抓手,提升產業協作層次;以完善跨區域利益分享機制為突破口,提升產業協同治理水平。
北京市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北京市京津冀協同辦副主任、京津冀聯合辦副主任周浩表示,十年來,京津冀協同發展取得顯著成效,三地經濟總量連跨5個萬億元臺階,達到10.4萬億元,是2013年的1.9倍,區域整體實力持續提升。期待三地積極把握數字經濟發展機遇,推動數實融合,賦能新質生產力培育,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
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劉維亮表示,北京市經信局高度重視以科學咨詢支撐科學決策,以科學決策引領科學發展,將進一步與津冀共同發揮各類智庫的資政作用。天津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總經濟師楊冬梅表示,京津冀產業協同發展離不開智庫的積極參與和智力支持,未來三地將持續開展前瞻性、針對性研究,提出更多務實管用的意見建議。
河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二級巡視員尹修亮表示,京津冀工信智庫戰略合作是三地積極參與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重大創新之舉和務實管用之策,為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提供重要力量。
論壇期間,京津冀三地智庫共同發布《優秀京津冀產業協同成果集》并為優秀成果獲獎者頒獎。此次《成果集》收集了30篇反映京津冀產業協同發展的優秀研究成果和典型案例,內容涵蓋協同發展、轉型升級、重點產業、創新發展、案例實踐,以此獻禮京津冀協同發展十周年。
《北京市產業經濟發展藍皮書(2023年)》于論壇首發,內容涵蓋北京經濟和信息化發展情況、重點產業促進與發展成效、創新發展重要舉措與成果、京津冀協同發展、智庫與專家學者觀點以及典型企業創新發展的生動實踐。借此鼓勵京津冀三地更多智庫機構和專家們貢獻智慧,共同整合區域內的研究力量,打造具有競爭力的開放合作智庫生態。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與經濟研究所所長辛勇飛表示,如何實現京津冀高質量發展并充分外溢帶動效應,是當前三地智庫要著力破解的關鍵問題。首先要確定一個合理的長期經濟增長目標,同時要研判出增長動力來源,其次要提出系統性、協同性推進方案,確保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探索中走在前列。為此,京津冀三地智庫應在建立三地協同平臺、打造三地協同模式、構建多樣化的激勵機制、促進開放研究等方面加大力度。
北京企業聯合會會長張建利表示,為更好發揮百強企業帶動作用,助力京津冀產業鏈協調發展,北京企業聯合會啟動百強企業產業鏈聯組相關工作。目前七條重點產業鏈由鏈主企業牽頭,形成了大中小企業聯動、產業鏈上下游連通的新格局。產業鏈數字化平臺“首鏈云”,助力京津冀地區企業實現高效協同,促進區域經濟的均衡發展。未來將借助“首鏈云”平臺持續加強三地供應鏈協同和優化,促進三地創新合作和技術共享,助力京津冀鏈群式發展。
河北清華發展研究院院長甄樹寧表示,清華作為國內頂尖學府,積極探索校地合作新模式,深度參與京津冀協同發展。推動河北石家莊、滄州、秦皇島與清華大學簽署人才培養、科研攻關、成果轉化等方面合作協議。促進北京-河北創新資源的雙向流動,在石家莊、秦皇島、邯鄲、保定、唐山、邢臺、廊坊多地策劃組織項目路演、產學研對接、教育培訓等一系列活動,助力清華大學多個重點項目在河北落地轉化。
南開大學京津冀協同發展研究院秘書長、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張貴表示,產業一體化是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國家戰略的實體內容和關鍵支撐,協同創新既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內在要求和根本出路。強化京津冀協同創新和產業協作,要注重對以數字經濟為代表的未來產業“擴面”“提質”,促進多領域互動、多要素聯動。推動實現存量上有組織地“升”,增量上進一步“優”,功能定位上繼續做“強”,空間布局上持續做“活”。
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鄭凱捷表示,數實融合通過數字技術改造生產力、改造生產線,數字化生產線大量建設,資源重組、流程再造,才有了當前的產業升級,數實融合一定是以實體經濟為支撐、立足于新型工業化建設當中的,也是新質生產力的事實呈現、結果呈現。
廣東港澳經濟研究會會長任志宏指出,數字化已經成為大灣區建設的重要推動力,三地在不斷探索建立粵港澳“數字空間”治理新格局中初見成效,粵港澳數據、人才、物流、資金流動日益暢通。未來,粵港澳將持續探索建立新型灣區智庫發展體系,開辟灣區特色智庫創新發展道路,提升灣區智庫話語權,為提升灣區數字水平貢獻智慧力量。
潤澤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首席技術總監沈誠表示,京津冀地區形成了以北京為核心、天津為支撐、河北為承接的協同發展功能格局,為三地數據中心產業集群的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十年來,京津冀三地不斷夯實算力基礎設施建設,目前算力規模領跑全國,占到全國市場份額的三分之一以上,為區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主旨演講后,北京市產業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薛健、天津市工業和信息化研究院院長張?、河北省工業和信息化發展研究院院長張智杰介紹了各自智庫發展建設情況,表示將進一步發揮三地智庫特色和優勢,加強合作,注重應用,凝聚以人興產、以產聚智動力源,架起政企合作、多方共贏連心橋,當好凝聚共識、展示成就擴音器。
論壇上,北京市協同發展服務促進會秘書長李偉,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區域經濟室主任、研究員葉振宇,中國企業聯合會常務理事、中關村中慧先進制造產業聯盟專家委主任陳玉濤,北京易亨電子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郭貴生,北京市道可特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白小莉等專家參加圓桌會議。圍繞“如何推進京津冀產業鏈創新鏈協作發展、融合發展”“戰略區域協同發展面對的核心問題與數字化路徑”“高新技術產業集群建設”“企業數據資產化的合法確認”等主題進行交流研討。
京津冀智庫協作是三地積極參與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創新之舉和務實之策。三地工信部門支持并期待三地智庫在協同合作下為京津冀產業協同發展注入新的智慧。據了解,下一步,三地工信智庫將繼續深化合作,充分發揮智庫引領和決策咨詢作用,助力京津冀產業協同發展跑出新速度、釋放新力量、譜寫新篇章。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