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委員會(下稱“歐委會”)此前在6月12日發布初裁披露,擬從7月4日起對從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征收從17.4%到38.1%不等的臨時反補貼關稅。市場對如此高的關稅是否最終落地關注度較高,上海證券報記者就此采訪商務部研究院對外貿易研究所所長梁明。梁明表示,7月4日發布的初裁結果變動可能性較低,最終結果要等11月份的終裁。
據介紹,歐盟反補貼調查程序包括立案、抽樣、答卷、核查、初裁和終裁等6個階段,每個階段都有相應時間節點。按照其時間順序,歐委會將在公布初裁披露后三周,即7月4日之前公布其臨時措施。
近期中歐磋商正在緊鑼密鼓進行。6月22日,商務部部長王文濤應約與歐委會執行副主席兼貿易委員東布羅夫斯基斯舉行視頻會談。中歐雙方商定,就歐盟對華電動汽車反補貼調查案啟動磋商。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何亞東此前在發布會上表示,目前中歐雙方工作團隊保持密切溝通,抓緊推進磋商工作。
梁明表示,7月4日是歐方開展調查工作的一個正常時間節點,歐方大幅降低或者取消加征關稅的可能性較小,但從7月4日到11月2日之前,歐方會進一步進行補充調查,中歐雙方還有4個月時間進行相關磋商。“在最終仲裁措施出臺之前,我認為中歐雙方還是有磋商空間的。”梁明表示。
按照歐盟程序,歐盟27個成員國貿易部長將在11月2日前就該終裁結果進行表決,以決定如何征收為期5年的最終關稅。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