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驗民營鋼鐵企業“創二代”真刀實槍的時候到了。6月30日,在中國鋼鐵界有著“鋼鐵沙皇”“鋼鐵教父”稱號的沙鋼集團董事局主席沈文榮逝世,其長子沈彬正式獨當一面,開始了沙鋼集團的沈彬時代。告別了一代鋼鐵傳奇,沙鋼集團未來何去何從,答案或許就在沈彬手中。
企業順利傳承一直是個世界性難題。美國研究機構一項調查顯示,美國家族企業第二代順利接班的比例只有30%,到第三代只有12%。從我國情況看,改革開放40余年誕生的第一代企業家群體,普遍到了已退休或即將退休的關口,未來十年是我國民營企業的“傳承窗口期”。
企業傳承是很多“創一代”內心深感焦慮的事情,甚至超過“創一代”對于企業現金流的焦慮,畢竟現金流只與企業有關,而傳承不僅關乎企業,更牽涉企業家的家庭以及所有員工的幸福。所以,企業傳承就成為一個關乎所有企業家人生終極命題和終極價值的話題。
第一代創業者為鋼鐵工業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
鋼鐵行業作為民族工業的脊梁,其傳承成功與否不是家族企業的“家事”,更關乎一方百姓生計,在某種意義上也事關中國工業未來發展走向的大事。我國鋼鐵第一代創業者用自己的智慧、勇氣、傾心和投入,為鋼鐵工業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中國工業報選取幾家比較典型的民營鋼鐵企業為代表,試圖縷清“創一代”到“創二代”傳承圖譜,探尋“創一代”到“創二代”傳承密碼。沙鋼集團:1975年,沈文榮從錦豐棉花加工機械學校畢業后,成為沙洲縣(張家港市前身)錦豐軋花廠一名鉗工,直至1984年被任命為沙洲鋼鐵廠廠長。1988年,沈文榮將德國老牌鋼鐵企業蒂森克虜伯子公司霍施鋼廠整體搬遷至張家港,這一壯舉成為我國鋼鐵工業史上的里程碑,自此沙鋼集團進入鋼鐵行業第一梯隊。沈文榮生前堅信,百年以后沙鋼集團還能屹立在揚子江畔,成為我國乃至世界一流的鋼鐵企業。
敬業集團:李趕坡在做過十年公社書記后,1985年和1988年兩次下海,先后興辦過罐頭廠、啤酒廠、化工廠,1988年創辦河北敬業集團,從最初的造罐頭到今天的金屬粉末3D打印,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成長為跨國企業集團,目前正在穩步邁向5000億營收的里程碑。
永鋼集團:1978年,吳棟材擔任江蘇張家港市南豐鎮永聯村黨支部書記,先后破除“以糧為綱”的產業禁錮、“農民不能辦廠”的思想束縛,挖塘養魚、創辦軋鋼廠、實行集體持股、與沙鋼聯合重組,以創新推動村里各項事業飛躍發展。在新農村建設中,永聯村著重解決好“五個化”的問題:一是居住方式城鎮化。二是生活方式社區化。三是生產方式產業化。四是組織方式自治化。五是收入方式多元化。
榮程集團:1991年,張祥青、張榮華夫婦靠磨豆腐、賣早點攢起1萬元做起廢鋼生意。1994年創建唐山豐南順達冶金原料廠(現天津榮程聯合鋼鐵集團有限公司),1998年成立豐南冀發特種鋼材有限公司,1999年成立唐山市合利鋼鐵廠。目前,榮程集團已形成鋼鐵冶金、科技金融、文化健康三大產業板塊,企業發展勢頭強勁,綠色高質量發展取得新突破。
中天鋼鐵:董才平出生于江蘇武進奔牛鎮的普通農民家庭,1983年從體校畢業后便以籃球運動員的身份進入武進鎖廠,成為一名臨時工。1997年前后,34歲的董才平被空調到武進鋼鐵集團(中天鋼鐵的前身)擔任集團董事長、總經理。2001年,武進鋼鐵集團由國企改制為民企,中天鋼鐵集團正式成立。目前,中天鋼鐵正向著綠色鋼城、千億集團、百年企業的宏偉目標闊步邁進。
新生代為鋼鐵行業注入了青春活力
當前,民營鋼鐵企業逐漸發展成為推動我國從“鋼鐵大國”邁向“鋼鐵強國”的重要力量,但是年輕的民營企業尚缺少可供借鑒的傳承樣本,大多處于不明確的傳承狀態,讓接班過程充滿了變數,“創一代”必須深入思考、慎重行動。好在鋼鐵“創一代”已經意識到這項世界難題,開始向內突破向外求法,培養出一批如沙鋼沈彬、敬業李慧明、榮程張君婷、永卓吳毅等為代表的鋼鐵新生代,以其勇氣、堅持和努力,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展現出卓越的才華和能力,為鋼鐵行業注入了青春活力。
我國鋼鐵行業經歷70余載的發展,已經進入更科技、更智慧、更綠色的轉型升級歷史階段。在鋼鐵行業興盛發展中,“創一代”的不懈努力為企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并成功培養出了一批杰出的接班人。但是,民營鋼鐵企業兩代間的傳承,不是傳承給一個人,而是傳承給一個團隊,這得益于一個敢交,一個敢接,標志著民營鋼鐵企業全面進入“二世”時代,到了“改朝換代”的時刻。
沈文榮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沙鋼不是家族企業,無論是何種所有制企業,都要聘任最優秀的人。沈文榮的兒子沈彬大學畢業后,遠赴英國攻讀斯塔福德大學經濟學碩士,回國后沒有立即進入集團,而是先后在一家外貿公司、香港某船舶公司做財務。2006年,沈彬正式進入沙鋼集團,從最熟悉的財務工作開始,一路做到財務主管。37歲時,沈彬成為沙鋼集團法定代表人、董事長,從管錢到管人,再到全面掌管企業,得到了全方位歷練。目前,我國鋼鐵市場整體供需壓力明顯,鋼鐵企業利潤大幅萎縮。在嚴峻的市場背景下,沙鋼集團接下來的發展備受外界關注,如何帶領沙鋼集團這艘巨輪更穩健的航行,成為接棒者沈彬的肩頭重任,也是沈彬一直思索的“焦點”。
敬業集團第二代掌門人是李趕坡的兒子李慧明,他大學畢業后先后在清華、中歐、五道口金融學院取得三個EMBA學位,現任敬業集團公司總經理。他認為,搞實業是企業最好的理財,企業不是個人的企業,也不是一個家族企業,因此不斷發展的理念必須堅持、全球化的視野必須堅持、學習型的團隊必須堅持。
張榮華的女兒張君婷,2012年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畢業后在美國、加拿大自主創業,成立了主營健康食品業務、兼顧加拿大和中國市場的跨境電商平臺,帶動300多人線上創業,是當時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省最大的線上有機食品平臺。張榮華的兒子張錫堯,現任榮程集團董事、副總裁、榮青聯會長、天津榮鋼先行者籃球俱樂部董事長。
吳棟材的兒子吳耀芳是永鋼集團的“創二代”,而永鋼集團“創三代”吳毅曾在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學習金融,2011年走進父輩們打拼了數十年的鋼廠,開啟他的傳承與創業篇章,現任永卓控股有限公司和江蘇永鋼集團有限公司總裁。12年時間,吳毅堅持做精做強鋼鐵主業,但是隨著工作的深入,他發現一家企業可以充分整合資源,走“實體+金融”的發展道路,永鋼集團先后在新加坡、香港、上海設立公司,發展鋼材出口、鐵礦石貿易、期貨、金融等業務。
2013年6月,中天鋼鐵集團召開機構改革大會,成立董事局戰略管控下屬公司,集團董事會成員全部退出中天鋼鐵集團有限公司經營層,但“創一代”仍擔任董事長和總經理,標志著中天鋼鐵正式進入第二代經營掌權時代。中天鋼鐵第二代掌權人是董才平的兒子董力源,曾就讀于英國倫敦大學,畢業后從實習生到副總裁歷時8年之久,現任中天鋼鐵集團副總裁、中天鋼鐵集團(南通)有限公司總經理、中天鋼鐵集團(上海)有限公司總經理。
“傳”與“承”給市場留下了想象空間
一個強大的工業體系,需要有堅挺的鋼鐵脊梁;一個偉大的民族,需要有偉大的鋼鐵意志。我國民營鋼鐵企業“傳”與“承”的故事在不斷上演,更多新生代閃耀登臺,在歷練中流露出自己欲開創出一片新天地的期待和執念,給市場留下了想象的空間。目前,“企業接班人”的六種模式:模式一:發揚光大;模式二:升級換代;模式三:優勢互補;模式四:另辟蹊徑;模式五:群星璀璨;模式六:改弦更張。沈彬從小在沙鋼集團大院里長大,耳濡目染了父輩排除千難萬險地艱苦創業過程,也見證了沙鋼集團從小作坊到世界鋼鐵巨頭的輝煌歷程。2019年,沈文榮卸任,僅保留董事局主席職務,沈彬真正意義上全面接手沙鋼集團。而在金融產業方面,由沈文榮次子沈謙主導,目前擔任沙鋼集團投資副董事長、總經理。
沙鋼人這樣評價沈彬,他“看上去比較沉穩,辦事很果斷,文章寫得不錯,注重現場調查研究”。面對外界貼予的“富二代”標簽,沈彬曾在采訪中表示不能認同:“可以自豪地說,我是沙鋼的傳承者,是走在生產一線、走在鋼鐵行業前沿的新一代”。2020年,沈彬當選為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第六屆會長,這也是中鋼協歷史上首位民企會長。2022年12月,沈彬首次當選全國工商聯副主席,不僅是本屆執委會中江蘇唯一一名擔任副主席的民營企業家,也是本屆領導班子中最年輕的副主席。
李慧明給鋼鐵行業的定性就是工業食糧,就像人類對糧食的需求一樣,鋼鐵行業永遠不可能沒落。李慧明認為,鋼鐵的用量會越來越多,不會被其他的材料所替代。目前,鋼鐵行業的生產方式在不斷的進步,只要生產方式改進了,就是一個朝陽的產業。“任何一家成功的企業,靈魂人物是必不可少的,因為一家企業的特點其實也就是企業家的個性使然,這也是企業的優勢。”李慧明強調。
吳毅認為,民營企業進入代際傳承難免出現“代溝”,而這主要體現在思想觀念上的差異。上一代人社會責任感強,重視解決就業問題,對于引入人工智能、裁減人員等做法相對保守;對資本運作、金融期貨操作這些風險性較強的業務,也不太愿意觸碰。而新一代企業經營者更加重視創新創優、效率提升,對能幫助企業降低成本、提升盈利能力和未來競爭力的現代管理、業務提升、技術創新等,更愿意吸收嘗試。只要雙方充分溝通、磨合,老一輩豐富的人生閱歷完全可以成為年輕人大膽嘗試的“安全閥”,他們積累下的社會關系也能為企業現代管理推進加入“潤滑劑”。
對于家族企業的傳承大計,“創一代”張榮華表示:“家族每個成員的使命我認為是不一樣的,各有各的特色。如果下一代有這個能力,有這個意愿。他們在能夠駕馭好的情況下那是沒有問題,不能成為他們的負擔,強加于他們。”其實,榮程集團很早就按照職業經理人的現代企業運營模式在運作,但是如何讓企業不斷地創新突破,如何讓企業在新的時代機遇下總能抓得住機會,“創一代”身上的那種企業家精神和企業家眼光仍需不斷學習揣摩。
中天鋼鐵圍繞“創造全國最高水平的循環經濟,創造全國最高水平的技術工藝,創造全國最高水平的質量效益”發展方針,打造現代化、多元化、國際化集團。中國工業報記者發現,中天鋼鐵集團企業文化:有德有才--破格使用;有德無才--培養使用;無德有才--限制使用;無德無才--堅決不用。在提到中天鋼鐵最值得傳承的精神時,“創二代”董力源給出的答案很坦誠:“團結可以戰勝一切。”這便是中天鋼鐵企業文化的精華。董力源認為,躺在父輩的功勞簿上坐享其成不算英雄,要做就做闖二代、創二代。談及企業傳承,董力源深知自己身處第一境,要傳承的不僅是家業,更是貴族精神。
接班的“鋼鐵二代”面臨的考驗還在后面
鋼鐵是近現代工業文明的脊梁,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甚至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是性價比最高的金屬材料。在經濟紅火之時,鋼鐵業是最興旺的行業之一;當金融風暴來襲,鋼鐵行業首當其沖,成為受沖擊最嚴重的行業之一。有研究發現,“企業接班人”問題的深層難題:一是“職業化經理人”機制尚未形成;二是“主流價值觀”的缺失;三是“工業化文明”的洗禮;四是“創始企業家”的人格注入;五是“全球化市場”的來臨;六是“系統競爭時代”的到來;七是“分合并進”的趨勢,接班的“鋼鐵二代”面臨的考驗還在后面。
從成功率的角度看,家族傳承顯然為最優選擇,但“子承父業”的傳承方式目前遇到接班人“斷層”的挑戰。民營鋼鐵企業能否成功傳承,以下三個維度極為重要:第一個維度,“創一代”是否與“創二代”做到彼此認同;第二個維度,“創一代”是否給“創二代”留下了一個團隊、留下了一個成熟的系統;第三個維度,“創一代”的產業是否被“創二代”認可。可見,對“時”與“勢”的深刻洞察,是民營鋼鐵企業發展戰略上的高瞻遠矚,彰顯了新時代“創二代”堅定企業文化自信、保持戰斗定力、掌握歷史主動的勇氣。與白手起家的父親相比,沈彬身上同樣有對鋼鐵行業的一腔熱血。“不熱愛鋼鐵這個行業是無法接班的。走進鋼鐵生產一線,面對的是高溫液態、高度緊張的工作程序,作為企業的領頭人每天都要穿梭其中。”沈彬曾向媒體表示。
在中天鋼鐵集團內部,董才平、董力源父子并不回避各自想法上存在的差異,理念思路雖然有異,但方向并不矛盾。更多時候,他們一邊慎重地進行創新嘗試,一邊把共同的發展目標,堅定地放在發展優特鋼以及環保事業上。董力源認為,和父輩間“思想的火花”是種隱形財富,可以使自己少走彎路。在敬業集團,李慧明作為敬業集團總經理,主管公司、深抓管理細節;李趕坡作為敬業集團董事長,負責企業戰略、企業文化與人力資源三個方向。李趕坡和李慧明父子二人分工明確,實現了無障礙傳承。不過,榮程集團企業管理還是以家族成員+職業經理人的運作模式,張榮華任集團董事會主席,張君婷擔任榮程鋼鐵板塊董事長,張錫堯則在集團總部輪崗歷練,姐弟共同扶持接班的模式仍在實踐中。
鋼鐵行業是個周期性特別明顯的行業,自1993年起便經歷了多輪“下降—上升—下降—再上升”價格變動過程,民營鋼鐵企業接班人正乘風破浪向前,打造全球化高端“中國制造”。比如,河北津西鋼鐵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韓力(澳大利亞麥考瑞大學)、冀南鋼鐵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王樹華(清華大學MBA碩士)、河北普陽鋼鐵集團董事長郭龍鑫(加拿大大學)、新華聯合冶金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總裁孫翔(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也已逐步接手“父輩的旗幟”,以全新的姿態走上前臺。但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趕鴨子上架”的80后“富二代”接班人李兆會,曾在澳大利亞留過學的他用了11年時間(2003—2014),便把父親李海倉留給他的山西省第二大鋼鐵企業、規模最大的民營企業——海鑫鋼鐵敗光,折射出了民營企業家族式傳承過程中面臨的諸多挑戰。海鑫鋼鐵集團曾經是一家令山西省聞喜縣為之驕傲的企業,然而卻在李兆會的手下戛然而止,他熱衷于資本市場投資——“脫實向虛”,最終走向了破產清算的結局,李兆會也因此成為“老賴”,如今已不知所蹤。(孟凡君)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