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壯族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廳廳長王永超介紹說,廣西立足于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聚焦優勢產業,集中優勢資源,奮力做好 “四篇”強產業文章">
中國工業報記者 孟凡君
廣西 “解放思想、創新求變,向海圖強、開放發展”,奮力在推動邊疆民族地區高質量發展上闖出新路子、展現更大作為。近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 “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副書記、自治區主席藍天立圍繞 “加快打造國內國際雙循環市場經營便利地 凝心聚力建設新時代壯美廣西”作了介紹。
藍天立表示,廣西經濟總量從2012年的1.13萬億元增長到2023年的2.72萬億元。一是著力做好強產業這篇大文章。廣西始終堅持以特色優勢產業為主攻方向,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打造形成冶金、汽車等10個千億級工業產業和食糖、水果等6個千億級特色農業產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突破1萬家,把高質量發展的家底持續夯實。二是持續擴大對內對外開放。廣西連續20年承辦中國—東盟博覽會、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東盟連續24年成為廣西第一大貿易伙伴,在全國開放大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顯。三是全力筑牢祖國南方重要生態屏障。廣西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呵護好廣西的山山水水,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并穩居全國前列。
工業經濟呈現出高質量發展的良好勢頭
2024年開始,廣西實施新一輪工業振興三年行動,聚焦推進新型工業化。
過去三年,廣西大力實施工業振興行動,三年累計完成工業投資超過1萬億元,年均增長17.3%,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6.5%,高于全國0.6個百分點,工業經濟呈現出高質量發展良好勢頭。2024年開始,廣西實施新一輪工業振興三年行動,聚焦推進新型工業化,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不斷地打造能夠體現廣西特色和優勢、具有較大規模和較強帶動力的支柱產業,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
廣西壯族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廳廳長王永超介紹說,廣西立足于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聚焦優勢產業,集中優勢資源,奮力做好 “四篇”強產業文章。“原字號”資源型產業提檔升級。廣西的鋁、錫、銻、銦等礦產資源居全國前列,廣西把特色資源發展成為優勢產業,鋼鐵、有色金屬、食品加工等產業的工業產值都已經超過3000億元的規模,實現了從原材料向精深加工的升級。
“老字號”傳統產業轉型突破。機械、冶金等傳統產業是廣西的產業家底,廣西支持企業產品升級、技術創新、數字化轉型,實現了傳統產業升級發展。“中國天眼”工程的索網、港珠澳大橋的高強度鋼筋錨固體系、青藏鐵路使用的高原裝載機,以及北京奧運會和冬奧會大巴車的發動機,在許多重大工程、重大活動當中都有廣西制造的產品和技術服務。
“新字號”新興產業倍增發展。傳統產業也可以孕育催生新質生產力。廣西推動產業融合發展,促進 “老樹發新芽、長新枝、結新果”,培育了新材料、新能源電池、新能源汽車等一批500億元規模以上的新興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對工業增長貢獻率超過30%。
“外字號”外向型產業培育壯大。廣西正在打造國內國際雙循環市場經營便利地,支持企業構建跨境產業鏈供應鏈,吸引了一大批企業到廣西布局建設面向東盟的進出口加工制造基地。廣西制造的大型機械裝備、汽車零部件、紡織服裝、電子產品等出口額在快速增長。
汽車產業是廣西重要的支柱產業,特別是柳州的新能源車多數都是五菱制造,五菱汽車也被網友親切地稱為 “五菱神車”。五菱汽車神就神在性價比、實用性、高品質,能夠不斷地滿足老百姓的需要,圓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汽車夢、致富夢。“五菱汽車也是廣西工業不斷地向高、向新、向優發展的一個縮影。”王永超強調。
構建跨區域跨境產業鏈供應鏈
著力推進 “一區、兩地、一園、一通道”建設,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廣西篇章。
在新征程上,廣西將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著力推進“一區、兩地、一園、一通道”建設,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廣西篇章。“一區”是建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區。要繼續努力在民族團結進步上走在前列、發揮示范帶動作用。“兩地”之一就是打造國內國際 “雙循環”市場經營便利地。發揮“一灣相挽十一國,良性互動東中西”獨特區位優勢,在投資、貿易等各方面不斷提升便利化水平。“兩地”之二就是打造粵港澳大灣區重要戰略腹地。全面融入大灣區的創新鏈、產業鏈、供應鏈、資金鏈、人才鏈。“一園”就是建設沿邊臨港產業園區。有序承接產業轉移,加快構建安全穩定的跨區域跨境產業鏈供應鏈。“一通道”就是高水平共建西部陸海新通道。高標準高質量建設平陸運河,加快建設黃桶至百色鐵路,打造北部灣國際門戶港,加快建設連接東盟時間最短、服務最好、價格最優的陸海新通道。
2024年1至4月,廣西沿邊臨港產業園區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14.5%,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45%,發展建設勢頭不錯。廣西壯族自治區發展改革委主任白松濤介紹,廣西承接的東部產業轉移最大的化工新材料一體化工業項目是華誼欽州化工新材料一體化基地項目,既是廣西近年來承接東部產業轉移最大的工業項目,也是上海華誼集團近10年來單體投資最大的一個項目。項目坐落于廣西沿邊臨港產業園區欽州片區。截至2024年5月底,項目一期、二期已完成投資超350億元,三期工程也累計完成投資超20億元。目前,廣西有東興、憑祥、欽州、北海等地相關園區納入沿邊臨港產業園區范疇。
廣西著力發揮區位、市場、政策等優勢,打造產業競爭合作綜合性平臺,吸引和承接產業梯度轉移。首先,加強重大戰略對接。廣西主動走出去,積極對接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海南自由貿易港等國家區域重大戰略,與相關省市簽署合作協議,與國務院國資委召開央企座談會,凝聚共識,推動各方與廣西合作共建產業園區。目前,江門 (崇左)產業園等一批項目正加速落地,15家央企與廣西相關市簽署18項合作協議,總投資1300多億元。
其次,構建跨境跨區域產業鏈供應鏈。廣西及時梳理廣西與國內重點區域以及東盟產業鏈供應鏈合作基礎,支持發展一批輻射帶動力強、資源互補、差異化發展的產業,強化產業鏈供應鏈開放合作。除了欽州石化產業,廣西電子信息、汽車等產業也與東盟國家合作密切。
第三,著力釋放政策紅利。國家已經出臺財稅、用地、用工、金融等方面政策支持沿邊臨港產業園區建設。比如,符合產業方向的新投資企業,企業所得稅地方分享部分實行 “前5年免征、后5年減半征收”優惠政策,企業不需要跨出國門投資建廠招工,也可以享受到幾乎同等的勞務優惠待遇,節省投資成本。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