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電低碳化改造建設行動方案(2024—2027年)》對標天然氣發電機組碳排放水平,推動煤電低碳化改造建設,既可以更好發揮存量煤電效能,又可以有力支持新能源開發消納,還可以助推新興低碳技術和產業發展,是主動適應新型電力系統建設需要、加快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的關鍵舉措
日前,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印發《煤電低碳化改造建設行動方案(2024—2027年)》(下稱《行動方案》),提出生物質摻燒、綠氨摻燒、碳捕集利用與封存3種煤電低碳化改造建設技術路線,并明確了項目布局、機組條件、降碳效果等改造建設要求。
中國能建、中國天楹、申能股份、龍源技術等上市公司正積極布局煤電低碳化,在確保能源系統彈性和安全性的同時降低碳排放水平。
多技術路徑引領煤電低碳發展
受可再生能源電力隨機性、波動性影響,燃煤發電仍是我國能源供給端的主力電源。數據顯示,2023年,煤電以不足40%的裝機占比,承擔了全國70%的頂峰保供任務。
《行動方案》提出了生物質摻燒、綠氨摻燒、碳捕集利用與封存3種煤電低碳化改造建設技術路線,并明確了項目布局、機組條件、降碳效果等改造建設要求:生物質摻燒方面,充分利用農林廢棄物、沙生植物、能源植物等生物質資源,實施煤電機組耦合生物質發電;綠氨摻燒方面,利用風電、太陽能發電等可再生能源富余電力,通過電解水制綠氫并合成綠氨,實施燃煤機組摻燒綠氨發電;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方面,采用化學法、吸附法、膜法等技術分離捕集燃煤鍋爐煙氣中的二氧化碳,實施高效驅油、制備甲醇等資源化利用,或因地制宜實施地質封存。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規劃發展部主任張琳認為,近年來,我國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加快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煤電將由主力電源逐步轉向基礎保障性和系統調節性電源。《行動方案》對標天然氣發電機組碳排放水平,推動煤電低碳化改造建設,既可以更好發揮存量煤電效能,又可以有力支持新能源開發消納,還可以助推新興低碳技術和產業發展,是主動適應新型電力系統建設需要、加快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的關鍵舉措。
能源企業加速開拓新賽道
國家電投、中國能建、中國天楹等大型電力企業正加快推進風光氫氨醇一體化等項目。還有公司表示,正在研究推進煤電機組摻燒綠氨發電等項目落地。
作為國內垃圾燃燒發電龍頭,中國天楹的風光儲氫氨醇一體化項目正加速推進。今年4月,中國天楹公告稱,公司全資子公司與黑龍江省安達市政府簽署《風光儲氫氨醇一體化項目投資合作協議書》,項目總投資約169.5億元,項目新能源裝機容量1.8吉瓦,綠氫裝置規模10萬噸/年,氨裝置規模3.8萬噸/年,甲醇裝置規模62萬噸/年。3月,中國天楹與張掖市、中國投資協會能源投資委員會達成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主要涉及打造風光儲氫氨醇一體化項目、建設以儲能材料為主的零碳產業園等。
2023年以來,中國天楹密集落地風光氫氨醇一體化項目。中國天楹介紹,目前全球范圍內綠氨綠醇市場顯著升溫,特別是國際航運業對綠色甲醇的需求增長迅速,綠色甲醇已逐漸成為新的投資熱點,市場空間巨大。公司開發的氫氨醇一體化項目計劃利用可再生能源發電制取綠氫,再與碳源合成方便儲運的綠色甲醇,這種方式不僅有利于“碳中和”,還可以推進能源結構變革,保障國家能源安全。
在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方面,申能集團旗下的申能外三發電正在進行CCUS(二氧化碳的捕集、利用與封存)實驗,CCUS中試項目采用新型二氧化碳吸收工藝與加氫催化技術,并結合電力生產過程中余熱蒸汽的利用,通過高效、低成本捕集燃煤電廠鍋爐煙氣二氧化碳并合成甲醇,可實現高儲能性、碳循環、燃油替代等多功能和技術的耦合,是對二氧化碳深度減排及合成高附加值化學品和燃料工藝路線的積極探索。
據悉,上述項目已進入現場施工階段,計劃今年底建成投產并完成性能驗收。該項目建成投產后,可實現年產1萬噸甲醇,二氧化碳捕集率不低于98%、總轉化率高于99%、產物選擇性高于99%、每噸產物綜合能耗小于15吉焦,捕捉一噸二氧化碳價格低于200元,各項指標均處于行業領先水平。
國內領先的燃煤電站節能環保綜合服務提供商龍源技術,也正積極布局生物質摻燒、煤粉鍋爐混氨燃燒等低碳新能源領域業務。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生物質業務方面,公司已選取了一些有特點的技術應用場景,包括不同類型生物質的生產、摻燒,目前處于技術路線布局階段。此外,公司還承攬了神華廣東臺山電廠600兆瓦燃煤鍋爐摻氨清潔高效燃燒關鍵技術開發與工程驗證項目。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