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業報記者 曹雅麗
綠色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新質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
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關于印發2024年度國家工業節能診斷服務任務清單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工信廳節函〔2024〕275號),組織開展年度工業節能診斷服務工作,促進工業企業、園區節能降碳、降本增效,推動工業綠色轉型升級、發展新質生產力。
《通知》指出,2024年工業和信息化部將組織61家節能診斷服務機構,為90余家工業園區以及近1900家工業企業實施節能診斷,涉及近千家省級及以上專精特新企業、300余家綠色工廠以及近百家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覆蓋鋼鐵、石化、化工、建材、有色金屬、輕工、紡織、機械、汽車、電子、數據中心等行業領域。
黨中央、國務院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中,對推進市場化機制建設,推廣節能咨詢、診斷、設計、融資、改造、托管等“一站式”綜合服務模式進行了工作部署。近年來,工業和信息化部深入實施《工業節能診斷服務行動計劃》,組織社會多元技術力量在全國各行業及重點領域實施節能診斷服務行動,推動形成“先進領跑”“標準約束”“監察執法”“診斷服務”多輪驅動工業節能降碳新模式,為節能服務產業快速發展創造良好環境。
開展工業節能診斷服務,有效推進節能服務企業、節能技術裝備供應商等與工業企業、園區緊密對接,幫助發現短板弱項,為先進節能降碳技術、裝備和管理模式進入工業企業、園區注入新動能。特別是,針對企業主要用能設備的診斷服務,分析評估能效水平及運行效果,提出設備升級和優化控制建議,有效促進工業企業、園區實施大規模設備更新,有利于擴大有效投資、推動先進產能比重持續提升。
《通知》要求:聚焦中小企業、工業園區節能降碳。中小企業貢獻了我國60%以上的GDP、90%以上的企業數量,是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工業園區作為工業企業和基礎設施集聚的平臺,是統籌推動園區內企業間實現綠色低碳和可持續發展的紐帶。2024年診斷工作繼續面向“專精特新”等中小企業開展節能診斷,并將工業園區納入服務范圍,充分發揮第三方機構專業能力,深入挖掘節能降碳潛力,提出可復制易推廣的節能降碳解決方案。
帶動節能服務提質增效。第三方診斷服務機構為工業企業、園區能效提升工作“精準把脈”“照方開藥”,是推進工業節能降碳的重要措施。2024年,工業和信息化部從近400家機構中“優中選優”,遴選出61家承擔2024年度國家重點節能診斷任務的服務機構。充分發揮服務機構、行業協會、科研院所、技術裝備提供商等各方力量,推動形成節能診斷、技術改造、結果評估的節能服務閉環,持續提升工業節能診斷服務水平。
發揮市場機制推動節能降碳。堅持市場導向是開展工業節能診斷服務的基本要求,必須推動診斷服務與現實節能降碳需求的有效結合。進一步完善以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為指導,行業協會和大型企業集團積極配合,節能診斷服務機構具體實施,工業企業廣泛參與,公益性和市場化相結合、加速轉向市場主導的工業節能診斷服務體系。以工業節能診斷服務為契機,鼓勵企業與節能服務市場化組織、節能技術裝備提供商等對接,積極實施節能降碳技術改造。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工業和信息化部深入實施《工業節能診斷服務行動計劃》,組織社會多元技術力量在全國各行業及重點領域實施節能診斷服務行動,推動形成“先進領跑”“標準約束”“監察執法”“診斷服務”多輪驅動工業節能降碳新模式,為節能服務產業快速發展創造良好環境。截至目前,工業和信息化部已累計組織為鋼鐵、有色金屬、建材、石化化工、數據中心等行業領域2萬余家企業開展服務,提出改造措施建議5萬余項,全部實施后預計可實現年節能量8500萬噸標準煤。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