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一帶一路”倡議中的重要交通基礎設施和歐亞國際貿易的重要通道——連霍高速公路,極大地促進了中國東中部地區與西部邊疆地區的經濟交流與社會發展,這條“現代絲路”對于加強中國與中亞、歐洲等地的互聯互通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而一條新的河南產業援疆“高速公路”——豫哈零碳科技產業援疆平臺,由哈密市人民政府、河南省援疆前方指揮部、河南省新能源商會三方聯袂打造,自2023年7月26日成立以來,憑借新思路、新模式、新舉措成為河南產業援疆的“金名片”,促進一大批項目駛上高速路,短短一年時間就為哈密引進項目投資總額近40億元。
新思路:豫哈合作產業先行
對口援疆是國家戰略。對口支援好哈密經濟社會發展是黨中央賦予河南的重要政治任務和光榮使命。
心系東天山,豫哈情誼長。河南與哈密,一個在中原腹地、一個是新疆門戶,相隔2000多公里,情誼綿延2000多年。
哈密瓜、哈密棗、哈密奇石一直是哈密的靚麗名片。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下,全國綠色產業加速發展,激活了哈密的能源密碼。基于豐富的新能源、煤炭、油氣、金屬資源,哈密正在加速打造“國家級現代綜合能源產業化示范基地”,能源寶庫、綠色低碳城市等正在成為哈密的新名片。
產業是經濟發展的基石。產業興則百業興。作為我國重要的新能源生產基地,新疆尤其是哈密市具有突出的“風光”資源優勢,明確將新能源作為未來發展方向。哈密市太陽能和風能資源蘊藏量居全國前列,是全疆最大、產業鏈最完整的風電裝備制造基地,被確定為國家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百萬千瓦級光伏基地、全國規模最大的風光火電打捆外送基地。2023年風光發電量在哈密總發電量中占比超過40%,已建成全國最大的風光火電打捆外送基地,平均每天向鄭州送電1.2億度。
山河相望,豫哈情深。如今的遼闊戈壁,釋放著澎湃發展動能:一臺臺風力發電機迎風轉動,擎天而立;一排排光伏板“追光逐日”,連綿成藍色海洋;一座座鐵塔凌空架起“電力高速路”,將綠色電能輸入千家萬戶,點亮萬家燈火。
圖為2023年9月27日,2023新疆哈密專場推介暨項目簽約儀式在鄭州舉行
目前,受援地最漂亮的學校、最先進的醫院、最有前景的產業,都凝聚著河南援疆的豐碩成果。從古老的絲綢之路開始攜手,從援助、援建到產業援疆,河南與哈密圍繞零碳科技,通過豫哈零碳科技產業援疆平臺“綠色通道”,“雙向奔赴”、親情彌堅。短短一年時間就為哈密引進落地項目實際投資總額39.7億元,已有云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開元動力科技有限公司等公司簽約入駐哈密高新區,目前第二批、第三批項目正在積極洽談和謀劃。
新模式:三方攜手共筑平臺
如何推動新能源和關聯產業耦合發展、協同發展,構建新型能源體系,打造電力新能源千億級產業集群,把哈密市建成全國新能源裝機容量最大的地級市?如何利用好自身優勢和資源,發展當地特色產業,吸引更多企業圍繞新能源產業進行布局?如何在幫助當地群眾實現就業的同時,把“河南基因”與“新疆血脈”深度融合,讓河南產業援疆結出更豐碩成果?如何實現河南產業援疆從“輸血”向“造血”新轉變,成為新時代河南對口支援新疆工作的產業突破口?
“我們能夠走到一起,源自于2022年7月在哈密的一次坦誠的會談,我們幾方都被相互的吸引了,這種相互的吸引包括大家的思想認識、家國情懷、務實做事的風格和創新的精神。這種相互的吸引對于我們相互信任和做好事情是很重要的”。談及首創產業援疆新模式、搭建豫哈零碳科技產業援疆新平臺的初衷,哈密市委書記、豫哈零碳科技產業援疆平臺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組長孫濤透露是在疫情期間,與河南省新能源商會以及新能源行業的企業家們一次坦誠暢談中,相互吸引碰撞出的火花,萌發出的新思路,凝聚的新共識。
2022年12月26日,疫情期間,一場別開生面的云上簽約儀式在新疆哈密、河南鄭州等地舉行。哈密市人民政府、河南省援疆指揮部與河南省新能源商會簽署《哈密新能源產業戰略合作協議》簽約儀式在線上隆重舉行。會上提出由“哈密市政府、河南省援疆前方指揮部與河南省新能源商會三方共建”產業援疆的新平臺,創立哈密與內地經濟合作發展的新模式和新機制,促進哈密市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
“線上簽約,是對新思路新舉措的具體實踐和生動示。哈密市委書記、豫哈零碳科技產業援疆平臺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組長孫濤表示,簡約而又不失內涵的“云上簽約”,把多方一起探討的理念設想變成現實,這在招商引資、產業援疆方面不僅具有開創性意義,還具有非常強的政治效應、經濟效應、社會效應。
建設新平臺,創立新機制,合作新發展。
2023年7月26日,豫哈零碳科技產業援疆平臺在哈密市正式掛牌。該平臺由哈密市人民政府、河南省援疆前方指揮部、河南省新能源商會三方共建成立,該平臺的打造是推動援疆工作“由政府主導向全社會參與轉變、由行政推動向市場驅動轉變、由單向援助向合作共贏轉變”的創新舉措,也是立足“雙碳”戰略背景下,探索招商引資新路徑,實現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有益嘗試。旨在發揮三方資源聚合優勢,創新發展產業援疆工作。
“這是我們的新思維,用新思維、新模式、新機制開展組團式的、產業鏈條式或者是產業生態化的推動產業援疆新模式,這就是我們的初衷所在,從而促進我們哈密工作的‘三個轉變’,把產業援疆模式創新的共識變成我們的工作實踐”。在接受采訪時,豫哈零碳科技產業援疆平臺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平臺聯合工作理事會商(協)會方主席、河南省新能源商會會長劉東曉表示,產業援疆更需要黨委政府創新思維,于是我們形成了“政府+行業商會+無數個市場主體”一起搭平臺,政府做好引導,行業商會組織運作,市場主體匯聚到平臺上創新發展。
“我們是希望這個新平臺的建設,能夠立足于新能源行業的高端制造業與哈密的自然資源、政策優勢和產業特點相結合,同時促進科技創新與科技成果轉化,促進金融服務與產業資本投資,促進服務新疆區域市場與輻射周邊市場的融合”。劉東曉說,我們在思考可以導入什么樣的產業和企業到哈密發展合作,并實現高質量可持續的產業發展。于是,我們選擇了“氫能”和“光伏+儲能”,這是基于“氫能”是未來能源發展的大方向,氫的使用范圍也不僅僅局限于能源。尤其是無論是風電光伏制氫和煤制氫,哈密都有豐富的資源,也有一定的用氫場景。另一方面,風電光伏是哈密的自然資源優勢,但是風光發電的上網輸送受到了一些制約,如果能實現“風光儲用一體化”,并在哈密落地新能源制造業,將會是對哈密新能源產業發展的一次升級。于是,我們選擇的“光伏+儲能”產業鏈。
市場和企業直接對接,資源和企業深度融合,項目落地手續一天辦結,企業負責人和高管子女優先在哈密入學……豫哈零碳科技產業援疆平臺成立一年來,一個個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政策,給產業發展找到了承接地,給企業發展提供了新舞臺,給產業援疆人才提供了新便利。
圖為哈密市委書記孫濤向劉東曉會長頒發招商大使聘書
被聘為哈密“招商大使”的劉東曉表示,新平臺為內地的新能源科技企業走進新疆提供新機遇,河南省新能源商會今后將組織引領優秀的新能源企業,通過豫哈零碳科技產業援疆平臺走進哈密和新疆,拓展新市場空間,發現新的發展機遇,落地生根成長壯大。河南省新能源商會有信心與哈密市委市政府、河南省援疆前方指揮部一道把這件利國、利民、利企業的事情辦好。
新舉措:協同發展組合發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河南充分發揮經濟大省、文化資源大省、人才大省優勢,有力促進了受援地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社會和諧穩定、群眾幸福安康。
無鏈條,業難興。目前,新疆正在推動新能源與儲能、煤化工、石油化工、電動汽車、新材料等產業集群耦合聯動發展,積極擴大新能源制氫示范規模,大力培育本土光伏硅基、風電及輸變電裝備研發、生產、配套組件、運維服務等上下游全產業鏈,形成以負荷帶動電源、創新鏈帶動產業鏈的循環互促模式。
據了解,哈密市政府、河南省援疆前方指揮部、河南省新能源商會三方將繼續依托產業援疆平臺,共同謀劃建設新能源科技產業化發展的“虛擬園區”——哈密低碳科技產業園,打造成為產業援疆新平臺、新機制落地運作的園區,成為以高端智能制造業為主的科技園區,成為推動實施資源優勢轉化與創新發展的園區,成為氫電儲產業一體化及源網荷儲模式融合創新發展的園區,成為連接中原人民與哈密人民情感情懷和責任擔當的高科技產業文化園區。
哈密市委書記、豫哈零碳科技產業援疆平臺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組長孫濤表示,哈密市將充分借助河南省援疆前方指揮部橋梁紐帶和河南省新能源商會行業組織等優勢,同心同向,同力同行,把平臺打造成為用好政策保障、優化資源配置、創新專業服務、推動科技創新的開放實體,打造成為河南組團式、鏈條式、集群式產業援疆的品牌載體。同時將平臺建設放在構建哈密現代化產業體系大局中去謀劃推動,解放思想、創新思路,在平臺運行、項目服務、科技創新、資源配置等方面創新模式做法,創新平臺運營模式,打造河南產業援疆新引擎。
援疆愛疆興疆,務實實干干實。河南省新能源商會會長劉東曉說,和傳統的產業園不同,哈密低碳科技產業園是一個沒有物理空間邊界的產業園,重在平臺化創新和產業化發展,發展空間無限制;哈密低碳科技產業園不會是很多企業各自為戰的匯集,而是氫電儲行業內規模大企業引領帶動下的產業鏈條各環節的大中小企業的緊密結合,上下游之間的高效合作,強強合作,共同發展;哈密低碳科技產業園的入園企業一定是高新科技零碳企業,不能有污染;哈密低碳科技產業園將會是把中原區域市場和產業優勢與哈密周邊乃至大西北地區的市場與資源優勢緊密結合的產業園區,用新平臺、新機制讓兩個優勢不同的經濟區域有效聯動和高質量發展。
劉東曉表示,河南省新能源商會將恪守政治大局、援疆大局和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堅持求真務實,重在務實、重在創新、重在發展,突出“實”字托底、“干”字當頭,充分用好新理念、新機制、新方式、新手段,把時間、精力和力量聚焦在平臺上,以市場化思維和機制,面向河南、面向全國、面向統一大市場,招項目、興產業、促發展,為建設“一標桿兩典范”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哈密作出更大貢獻。
從光伏電站的建設與運營到單晶硅片生產,豫哈零碳科技產業援疆平臺重點推進省內外新能源及關聯產業協同發展、組合發力,深入推進延鏈補鏈強鏈,促進新能源全產業鏈在哈密加速形成。
圖為豫哈零碳科技產業援疆平臺在哈密市高新區北部新興產業園舉行重大項目集中開工儀式
目前河南產業援疆進展順利,中信重工、洛陽鉬業、河南龍成等20多家知名企業到哈投資興業,投資額超80億元。通過豫哈零碳科技產業援疆平臺,河南新能源產業對口援助哈密工作也取得顯著成效,云景新能源、河南亞昌電力等公司簽約入駐哈密高新區,大成鋼構項目、浩辰星輝3G瓦時固態電池項目(河南重聯)、綠能慧充項目等項目進展迅速,河南消納疆電和電力援疆數量均已位居援疆省市前列,有效解決了哈密能源“棄風、棄光”問題,提升清潔能源外送比例,推動了哈密國家綜合能源基地建設,促進了豫哈新能源產業發展步入快車道。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