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滬蘇浙皖上半年經濟運行“成績單”出爐。今年上半年,長三角三省一市地區GDP總量突破15萬億元,約占同期全國GDP的四分之一。與此同時,多地經濟體量迎來新突破,新興產業蓬勃發展。
“這一數字表明長三角作為我國經濟增長的引擎作用依然十分關鍵。同時,新興產業是新質生產力的主要載體,隨著長三角一體化進一步走深走實,該區域的新興產業生態和產業鏈構成也將更加完整,對全國經濟增長的帶動作用將持續加強。”上海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室主任、研究員詹宇波對上海證券報記者表示。
經濟體量實現新突破
上半年,長三角三省一市經濟運行總體平穩,多地經濟體量實現新突破:江蘇實現地區GDP63326.3億元,在去年同期較高增速的基礎上,仍實現5.8%的增長,增速領跑三省一市;浙江地區GDP首次突破4萬億元,同比增長5.6%;安徽實現地區GDP23967億元,同比增長5.3%;上海市實現地區GDP22345.59億元,同比增長4.8%。
“近年來,上海調整了重點產業結構,將產業發展的重心從之前的資本密集型轉向技術密集型和高端服務業,這使得上海經濟增長動能正在發生轉變,這一趨勢將會延續。”詹宇波說。
上半年,長三角吸引外資的“強磁力”也進一步凸顯。上海、杭州、蘇州實際利用外資包攬全國前三,其中杭州上半年實際利用外資46.6億美元,同比增長3.9%。
產業“新興”向榮
上半年,長三角三省一市產業結構不斷優化,高新技術、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較快增長。
上半年,上海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等三大先導產業表現出色,制造業產值同比增長6.1%。生產形勢全面好轉,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增速較一季度分別提高5.2個、5.0個和0.7個百分點。
江蘇先進制造業加快發展,帶動支撐作用明顯。上半年,江蘇規模以上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1%、高技術制造業增長8.9%、數字產品核心制造業增長11.4%。
上半年,浙江裝備制造業、高新技術、戰略性新興等產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10.6%、8.7%和7.3%。服務機器人、智能手機、新能源汽車等產品產量快速增長。其中,服務機器人產量同比增長87.9%。
同期,安徽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長22.3%。主要工業產品中,汽車產量增長46.7%、其中新能源汽車增長81.4%,集成電路增長69.9%,工業機器人增長44%。
民營經濟貢獻度增加
民營企業日益成為推動長三角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
上半年,浙江規模以上工業民營企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0%,拉動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5個百分點,增長貢獻率達81.5%;江蘇規模以上民營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1%,對規模以上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62.1%,民營企業進出口總額增長14.7%,拉動全省進出口總額增長6.4個百分點;安徽民營企業進出口總額增長12%,占進出口總額的比重為50.8%,同比提高2.1個百分點。
“民營經濟重要性的提升表明民間資本和市場對長三角地區未來增長潛力十分看好。”詹宇波表示。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