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黄色在线观看,2018天天拍拍天天爽视频,大鸡巴嗯嗯啊嗯啊嗯啊嗯啊嗯啊日逼视频,日韩va免费线上看

首頁 / 

深化財稅體制改革 促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形成

©原創 作者: 曹雅麗 發表時間:2024-07-31 11:53
分享到:

中國工業報記者   曹雅麗

“財政部加強和改進財政宏觀調控,連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組合運用赤字、專項債券、財政補助、貼息、稅收等多種政策工具,促進經濟持續回升向好。一方面,優化完善稅費優惠政策,助力經營主體輕裝上陣,增強發展內生動力。今年進一步提高政策精準性和有效性,重點支持科技創新和制造業發展。另一方面,合理審慎確定赤字率,積極用好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國債等工具,強化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必要支撐。”7月31日,財政部副部長王東偉在國務院國新辦舉行的“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

深化財稅體制改革

據了解,1994年分稅制改革特別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財稅體制不斷完善,逐步形成了現行地方稅體系,在保障地方政府財力、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財政部預算司司長王建凡表示,中央和地方財政關系是政府間權責劃分的基本組成部分。財政體制的調整,在增強中央宏觀調控能力、調動地方發展經濟的積極性、以及促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形成等方面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力推動了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王建凡介紹,1-6月,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近6.6萬億元,同比增長0.9%。上半年增長幅度小一些,主要有幾個因素。一是去年中小微企業緩稅,抬高了基數。二是部分能源礦產類產品價格持續下跌,對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實現產生影響。三是去年年中出臺的提高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標準政策,今年有翹尾減收影響。土地出讓收入方面,上半年實現1.53萬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但降幅在收窄。

“總體看,1-6月地方財政收入增幅呈逐月回升態勢。1-6月,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1.8萬億元。從監測情況看,基層‘三保’支出是有保障的,社會保障、就業、教育、農林水等重點支出都得到了較好保障。”王建凡表示,中央財政加大對地方轉移支付力度。2024年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總額是10.2萬億元。

“但是我們也要看到,隨著我國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現行地方稅制度體系不夠完善、結構不盡合理、稅權配置不夠健全等問題日益突出。”王東偉表示,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深化財稅體制改革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了明確要求。

拓展地方稅源。在現行規模較大的幾個稅種中,消費稅全部歸屬中央,主要在生產和進口環節征收。

“下一步,我們考慮將推進消費稅征收環節后移并穩步下劃地方,統籌考慮中央與地方收入劃分、稅收征管能力等因素,分品目、分步驟穩妥實施,拓展地方收入來源,引導地方改善消費環境。研究把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合并為地方附加稅,授權地方在一定幅度內確定具體適用稅率。改革環境保護稅,將揮發性有機物納入征收范圍。”王東偉表示。

第二,適當擴大地方稅權。近年來,在環境保護稅法、資源稅法、耕地占用稅法等地方稅立法中,已賦予省級地方確定具體適用稅率、稅收減免等管理權限。今后,在中央統一立法和稅種開征權的基礎上,探索研究在地方稅稅制要素確定,以及具體實施上賦予地方更大自主權。

第三,規范非稅收入管理。非稅收入主要歸屬地方,是地方財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考慮將規范非稅收入管理,適當下沉部分非稅收入管理權限,由地方結合實際差別化管理。深化自然資源有償使用制度改革。把依托行政權力、政府信用、國有資源資產獲取的收入全部納入政府預算管理。對于收費公路問題,我們將按照‘受益者付費’原則,推動優化相關政策。”王東偉表示。

“下一步,我們將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三中全會《決定》部署任務,深化論證具體改革方案,成熟一項、推出一項。”王東偉說。

健全促進數實深度融合制度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要健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體制機制,健全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制度。

財政部綜合司司長林澤昌介紹,上半年,全國財政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3.7萬億元;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下達8.99萬億元,占年初預算的88.1%;去年1萬億元增發國債已全部下達地方,基本都已落實到項目上;今年地方政府新增債券,截至7月26日,已發行1.9萬億元,將更多新基建、新產業等領域納入專項債投向范圍,專項債額度分配向項目準備充分、使用效益好的地區傾斜;今年還安排1萬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支持“兩重”項目,截至7月24日已發行4180億元。

“隨著包括財政政策在內各項宏觀政策的落實見效,經濟發展內生動力不斷激發,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5%,產業向‘新’向‘綠’轉型態勢更加明顯,高技術產業投資、制造業技術改造投資同比分別增長10.6%和10%,高質量發展取得新進展。”林澤昌表示。

積極的財政政策將從哪些方面發力來落實這些部署,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王東偉表示,總的考慮是,落實好支持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的一系列財稅政策:

著力“強基礎、攻關鍵”,支持增強科技創新能力。把科技作為財政支出的重點領域,優先予以保障。2024年,中央財政科技支出達到3708億元,增長10%。大力支持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持續加大對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和前沿研究的投入力度,完善競爭性支持和穩定支持相結合的基礎研究投入機制;支持布局一批國家科技重大項目,全力保障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集群發展和未來產業加快培育發展。

著力“拓渠道、強賦能”,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支持促進“數實融合”。比如兩項改革試點,第一項是從2023年起,用三年時間開展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分三批將90個城市納入試點范圍,目前已經有66個城市進行了試點。第二項是安排180億元,分三批支持60個城市開展制造業新型技術改造城市試點。

著力“暢流通、促消費”,推動服務業高質量發展。前期出臺了一攬子政策,支持新一輪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最近又安排了3000億元的超長期特別國債,加力落實黨中央有關決策部署,增強地方促消費能力,拓展消費新業態新場景。同時,支持健全商貿流通網絡布局,開展現代商貿流通體系試點城市建設。設立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專項資金,今年預算安排75億元,推動回收循環利用。大力支持外經貿提質增效,累計安排超過110億元,支持電子信息、工程機械、醫藥等重點外向型產業實施一批示范項目。

著力“補短板、增效能”,強化現代化基礎設施建設。統籌用好增發國債、專項債券、車購稅資金、中央預算內投資等政策工具,推動基礎設施提質增效。自2022年起,支持啟動國家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試點,累計安排約180億元支持25個關鍵節點城市,今年將再支持一批貨運樞紐補鏈強鏈。還將支持對重要高速公路等實施數字化改造,提升承載能力、通行效率和安全水平。同時,積極支持全國200個左右縣加快補齊農村地區公共充換電設施短板,促進新能源汽車在農村的消費。

著力“解難點、通堵點”,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著力支持解決產業鏈、供應鏈中遇到的“卡脖子”問題,組合實施多種政策工具,支持集成電路、工業母機、醫療裝備、儀器儀表、工業軟件、基礎軟件等重點產業鏈發展,支持打造自主可控的產業鏈供應鏈。

“一攬子”政策措施支持重點領域設備更新

近日,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就加力支持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進行部署。

“財政部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研究提出了“一攬子”政策措施,明確安排3000億元左右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加力支持重點領域設備更新,進一步提升地方消費品以舊換新的能力。”財政部經濟建設司司長符金陵介紹。

一是聚焦更大力度提振投資消費信心。進一步加大對重點領域設備更新、換新的支持力度。比如,汽車報廢更新方面,對報廢符合條件的乘用車,并購買新能源車和燃油車的,將補貼標準由原來的每輛1萬元和7000元,分別提高至每輛2萬元和1.5萬元,增加了一倍;農業機械報廢更新方面,對報廢聯合收割機、播種機等并更新購置了同種類機具,在現行補貼標準基礎上,按不超過50%提高報廢補貼標準;貸款貼息方面,設備更新貸款貼息比例從每年中央財政補1個百分點,提高到每年補1.5個百分點,進一步降低經營主體的融資成本。

“貼息期兩年,中央財政投入200億元,‘真金白銀’支持經營主體進行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預計可以帶動相關的貸款規模6600多億元。積極、穩妥、有序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貸款貼息試點,引導金融資源、社會資本更多地投入到農業領域。”王東偉介紹。

二是聚焦更大范圍滿足投資消費需求。將能源電力、老舊電梯等領域納入設備更新支持范圍。將個人消費者乘用車置換更新,家電產品和電動自行車以舊換新,舊房裝修、廚衛改造、居家適老化改造的物品材料購置等,納入到消費品以舊換新支持范圍,更好滿足居民消費升級需求,不斷提高居民生活品質。

三是聚焦更好支持增強地方促消費能力。對汽車報廢更新、老舊營運貨車報廢更新、新能源公交車及動力電池更新、家電以舊換新等領域補貼資金,按照總體9:1的比例由中央財政與地方財政共擔,對東部、中部、西部地區中央財政承擔比例分別為85%、90%、95%,大幅減輕地方支出壓力。同時,賦予地方更大自主權,除中央已明確標準的支持品類外,安排一定規模的資金,由各地因地制宜開展其他品類消費品以舊換新。具體支持品種和標準,由地方自主確定,更好釋放消費潛力。


作者:曹雅麗

編輯:袁海霞

分享到: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快來搶個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