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正式頒布了《工業機器人行業規范條件(2024版)》(以下簡稱《規范條件》)及《工業機器人行業規范條件管理實施辦法(2024版)》(以下簡稱《辦法》)。該系列文件自2024年8月1日起全面施行,旨在推動工業機器人產業供給側改革,促進資源向優質企業集中,加速行業高質量發展。
圖片來源:工信部官網
《規范條件》從多個維度對工業機器人行業提出了嚴格要求,涵蓋技術能力與生產條件、產品質量、銷售及售后服務等關鍵環節。尤為值得注意的是,文件明確了關鍵零部件、本體制造、集成應用企業的年均營收門檻,分別設定為不低于3000萬元、5000萬元和1億元,旨在篩選出具備實力的企業,優化產業格局。
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11月,我國工業機器人相關企業數量已達15.59萬家,顯示出行業的蓬勃生機。然而,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如何通過技術創新與品質提升脫穎而出,成為每家企業亟待解決的問題。《規范條件》的出臺,將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具體而言,文件要求企業根據營收規模,按比例投入研發經費,確保技術實力的持續增強。
在生產能力方面,《規范條件》強調企業應設立專門的研發團隊或部門,具備數字化研發設計能力,并建設數字化車間或智能工廠,以智能制造裝備和工業軟件為支撐,實現生產流程的規范化與智能化。這一要求不僅提升了企業的生產效率,也為產品質量的穩定提供了堅實保障。
質量是企業的生命線。《規范條件》要求企業參照國家標準,建立并持續運行企業標準體系,確保產品從設計到生產的每一個環節都符合高標準要求。這一舉措將有力推動工業機器人行業整體質量水平的提升,增強國產機器人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
有券商表示,《規范條件》及《辦法》的實施,將有效促進工業機器人全產業鏈的提質增效,加速行業規范化發展進程。國內頭部廠商將在政策引導下,進一步加大研發投入,提升產品質量,擺脫無序價格競爭,加速向產業鏈中高端邁進。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