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黄色在线观看,2018天天拍拍天天爽视频,大鸡巴嗯嗯啊嗯啊嗯啊嗯啊嗯啊日逼视频,日韩va免费线上看

首頁 / 

對話國際燃氣聯盟主席李雅蘭:天然氣是可再生能源的最佳伙伴

作者: 余娜 來源:中國工業新聞網 發表時間:2024-08-01 16:25
分享到:

中國工業報記者 余娜

國際燃氣聯盟(IGU)主席李雅蘭

繼2022年收縮和2023年逐步恢復平衡之后,今年上半年,全球天然氣市場在價格較低和供應基本面改善的背景下,恢復了增長。

“國際天然氣市場的供應緊張已經全面緩解,隨著上游投資擴產項目逐步落地,國際市場供求關系將在2025年左右逆轉,而中國將在國際市場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在近日舉辦的GTF2024第十一屆航空發動機和燃氣輪機聚焦大會暨展覽會上,國際燃氣聯盟(IGU)主席李雅蘭接受了中國工業報記者的獨家專訪,對全球天然氣供應情況,天然氣與可再生能源的關系,國際燃氣聯盟在應對氣候變化、維護能源安全和促進能源轉型中發揮的作用,中國天然氣市場前景以及國內天然氣行業改革等問題進行了深入分析。

李雅蘭認為,在大規模商業化儲能技術尚未發展起來之前,天然氣是可再生能源的最佳伙伴,而不是過渡能源。伴隨供應增加、俄烏沖突對市場沖擊的緩解,全球天然氣供不應求的局面將很快扭轉。天然氣價格也會隨著供應量的逐漸增加,回歸到一個理性水平。

天然氣是可再生能源的最佳伙伴

“雙碳”目標提出以來,我國風電、光伏發電裝機規模開啟新一輪爆發式增長。

截至2023年底,全國累計風電裝機容量約4.4億千瓦,光伏發電裝機容量約6.1億千瓦,合計占全國電源總裝機比重達36%。中國是全球可再生能源發展最好和最快的國家。

“目前可再生能源的發展還處于起步階段,要讓可再生能源成為堪當能源保障的大任,還有相當漫長的路。即使在中國這樣一個可再生能源發展非常快的國家也是如此。”李雅蘭表示。

在她看來,大規模的發展可再生能源,一定需要一個基礎性的能源保障,助力解決能源的調峰問題,解決能源安全、公平可及和生態環保的“能源三難”問題。

“在能源保障過程中,如何解決可再生能源不連續、不穩定性問題?我認為化石能源中最清潔的天然氣應該與可再生能源形成伙伴關系,實現共同發展。在大規模的、商業化的儲能技術沒有發展起來之前,就目前的技術水平和發展階段而言,天然氣是可再生能源的最佳伙伴。”李雅蘭說。

李雅蘭認為,天然氣行業的競爭對手不是可再生能源,而是儲能技術。儲能技術如果發展的快、發展的好,天然氣的發展將受到一定抑制。反之,如果儲能技術沒有取得突破,天然氣還將有較長時間的發展潛力。

她強調,未來的能源系統一定是一個多元化的能源體系,以滿足不同的需求和保障能源安全。同時,全球解決氣候變化問題的方式也應該是多元化的,不是只有使用可再生能源一條路徑。例如:使用天然氣后,可以通過CCS、CCUS的方式,把產生的二氧化碳進行封存或者再利用,這樣就不會對環境造成影響。全球很多企業開展這方面的研究和應用,一旦經濟可行,現有的巨大天然氣存量資產、基礎設施等就可以繼續使用,不會造成資產的巨大浪費。

IGU在能源轉型中發揮重要作用

IGU作為全球最權威的燃氣行業國際組織,致力于推動燃氣在全球可持續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李雅蘭是IGU成立90多年來的第一位中國主席,她向記者詳細介紹了IGU在應對氣候變化、維護能源安全、推動能源轉型方面的立場。

李雅蘭指出:IGU認為供應安全、價格可負擔的能源與實現氣候變化目標同樣重要;天然氣由于自身的優勢成為解決能源問題和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解決方案;天然氣與可再生能源的結合,能夠有效克服可再生能源不連續、不穩定的問題,兩者的結合能夠更好地解決氣候變化和能源安全問題。

IGU贊同并支持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就應對氣候變化做出的決議。在推動燃氣行業發展的同時,IGU積極踐行國際組織在應對氣候變化、推動能源轉型方面的國際責任,一是,積極推動天然氣對煤炭的替代;二是,推動可再生燃氣、氫能、合成氣等一系列低碳、零碳燃氣的發展,鼓勵CCS、CCUS等負碳技術發展,促進燃氣本身的減碳、降碳;三是,大力推動天然氣與可再生能源的融合發展、共同發展;四是,大力推動燃氣行業的甲烷減排,鼓勵新技術應用、推廣先進的管理經驗,減少天然氣全產業鏈的甲烷排放。

世界燃氣大會是IGU最重要的旗艦會議,2025年5月19日到23日將在北京舉辦第29屆世界燃氣大會。這將是有著“燃氣行業奧林匹克大會”之稱的世界燃氣大會90多年來首次來到中國。屆時,全球燃氣行業、能源行業的行業領袖、專家學者將齊聚一堂,共同探討燃氣在賦能可持續未來中的作用。

全球天然氣市場企穩向好

國際權威行業機構的報告顯示,繼2022年天然氣供應沖擊和2023年逐步恢復平衡之后,今年上半年,天然氣市場實現了明顯的增長,全球天然氣需求同比增長3%,高于2010—2020年間2%的平均增長率。

“上半年,全球天然氣價格的整個走勢是下降。可以看到,LNG現貨市場的價格明顯下跌。”李雅蘭表示,“目前的價格水平,可能大家覺得還是高,這與國際市場的油價有一定關系,因為有些液化天然氣項目價格與油價掛鉤,高油價導致高氣價。如果地緣政治趨于穩定,油價也將回歸到正常的水平,天然氣價格也將隨之回落。”李雅蘭預測。

李雅蘭坦言,導致歐洲天然氣危機的根源是長期以來對天然氣勘探開發的投資不足,俄烏沖突是引發危機的導火索。俄烏沖突后,歐洲進一步意識到天然氣安全的重要性。很多國家的龍頭企業,開始投資上游的油氣資源,并放寬對天然氣的投資限制,歐盟把天然氣重新定義為綠色能源。

“隨著投資的恢復,預計最快2025年、最晚2026年,全球天然氣供應格局將轉變為‘供大于求’。價格方面,目前已經逐步恢復到一個合理水平。未來,天然氣價格也會隨著供應的充足,逐漸回歸到理性水平。”李雅蘭預測。

中國天然氣市場大有可為

中國的能源結構中,煤炭占比高達55%,遠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天然氣占比僅為8.5%,遠低于23%的全球平均水平;煤炭是影響中國實現“雙碳”目標的關鍵因素。

李雅蘭指出:以天然氣替代煤炭,特別是電力行業大力實施“煤改氣”是中國落實“雙碳”目標的重要途徑。另一方面,中國在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的過程中,需要更多的靈活、可調節電源,天然氣發電是非常理想的選擇。

談到中國天然氣發展的供應保障問題,李雅蘭表示,過去十多年,國內天然氣產量由1602億立方米提升至2324億立方米,連續七年增產百億立方米以上,有力地支撐了市場發展。未來,隨著非常規天然氣資源開發力度的加大,國產天然氣潛力將得到進一步釋放,國產氣在供應保障中的“壓艙石”作用將進一步凸顯。

今年上半年,全國天然氣市場發展勢頭良好,消費量達到2108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70億立方米,增幅8.7%。天然氣產量1235億立方米,同比增長4.4%;天然氣進口量902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4.8%。整個天然氣價格,處于比較合理的水平。國家能源局7月23日發布的《中國天然氣發展報告(2024)》報告顯示,預計2024年全年天然氣消費量4200億-4250億立方米,同比增長6.5%-7.7%。

天然氣改革還需進一步深化

作為一名在燃氣行業耕耘四十多年的老燃氣人,李雅蘭表達了她對中國天然氣行業改革的思考。

第一,上游市場需要進一步放開。

“天然氣行業改革的目標是形成‘X+1+X’的格局,即第一個X指數量較多的勘探開發企業;1指的是管網環節的國家管網公司;第二個X則指下游的城市燃氣公司。經過這幾年的實踐,改革的效果逐漸顯現,說明大方向是正確的,但同時也應該看到,改革效果并沒有完全達到預期,根本原因在于上游的“X”沒有真正實現,資源主要集中在‘三桶油’手里。”李雅蘭指出。

在她看來,由于上游資源的過度集中,“三桶油”以外的社會多元主體難以進入勘探開發領域,不能更加有效的吸引社會資本的投入,也不能通過競爭激發創新活力。下游大大小小的燃氣公司有3000多家,已經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X”格局,但上游只有“三桶油”,下游燃氣公司氣源選擇的余地非常窄,在氣價談判中處于弱勢,不僅自身的運營成本控制和市場發展受困于“氣源瓶頸”,而且也難以有效的激發上游活力。

“解決這一問題的根本舉措,是進一步放開上游市場,吸引更多社會投資主體進入勘探開發領域,把上游的X做大,從而把資源做大、把整個天然氣的規模做起來。當資源充足了,下游城市燃氣企業就會有更多選擇,形成更有效的競爭,促進上下游成本的降低。”李雅蘭表示。

第二,順價機制需要進一步完善。

國內天然氣產業鏈上中下游是分段定價、分段管理。下游城燃企業是由地方政府直接管理,且市場主體特別多、小而分散。大的城市燃氣企業,比如北京、上海直接由直轄市政府管理;小的燃氣公司,可能由縣一級政府或者一個開發區政府來管理。地方政府在調整燃氣價格時,考慮的因素比較多,例如CPI、地方經濟狀況、社會穩定等。因此,當上游漲價時“順價不及時、不徹底”的現象時有發生,增加了下游城燃企業的成本,甚至影響了企業的正常運營。

李雅蘭建議,各級政府和行業管理部門在加強監管的同時,要進一步捋順價格機制,使上、中、下游的企業都能夠獲得合理回報,從而更好的投入資源開發、管網建設,以及燃氣用戶的安全、服務,共同發展燃氣市場。

“天然氣行業改革是一篇大文章,關鍵是把握好‘放’和‘管’,該放的一定要適度放開,如:上游資源開發環節;該管的一定要管好,如:順價機制。政府通過改革給企業創造良好的市場環境,企業更要抓住改革機遇,不斷降低成本,提升管理水平,通過數字化手段提高效率,共同促進行業的健康、高質量發展。”李雅蘭說。


作者:余娜

編輯:袁海霞

分享到: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快來搶個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