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高質量發展是新時代的“硬”道理。8月1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趙辰昕表示,國家發展改革委充分發揮國家發展規劃戰略導向作用,加強財政、貨幣、就業、產業、投資、消費、環保、區域等政策的協調配合,扎實開展與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評估,宏觀調控的前瞻性、針對性、有效性不斷提高,推動我國經濟實力不斷邁上新臺階。
趙辰昕強調,國家發展改革委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建立健全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傳統產業轉型,推動新興產業發展,產業結構不斷優化,新舊動能在加快轉換。
不斷為經濟社會發展增動力、添活力
2024年以來,我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延續回升向好態勢,新動能新優勢加快培育,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社會大局保持穩定,具體有三個方面。第一個方面,經濟穩定增長。農業生產總體平穩,工業較快增長,服務業穩定發展,需求“三駕馬車”協調拉動,經濟大省“挑大梁”作用持續發揮,推動上半年經濟總量同比增長5%。第二個方面,質量穩步提升。在新質生產力加快培育、綠色低碳發展加快推進、新舊動能加快轉換,上半年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分別增長8.7%、7.8%。第三個方面,民生持續改善。就業形勢、居民收入、物價水平、基本公共服務都在改善。
趙辰昕認為,近些年,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更加系統完備、更加成熟定型,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與此同時要清醒看到,推進高質量發展也還有一些“卡點”“堵點”問題。國家發展改革委把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擺在突出位置,不斷地推進經濟體制改革,狠抓重點任務落實,聚焦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持續強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攻堅,讓市場“無形之手”充分施展、政府“有形之手”有為善為,做到既“放得活”又“管得住”,不斷為經濟社會發展增動力、添活力。
一方面,以改革充分激發各類所有制企業活力,以實際行動落實“兩個毫不動搖”。在國企改革方面,國家發展改革委加強和改進國有經濟管理,建立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指引制度,推動國有經濟更多投向保障國家安全、支持科技進步、關系國計民生、提供公共服務等重大領域。對于民營經濟,國家發展改革委全面落實《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以及配套舉措,目前正會同多個部門制定民營經濟促進法,依法依規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完善民營企業參與國家重大戰略的體制機制,解決經營主體在市場準入、要素獲取、公平執法等方面面臨的一些急難愁盼問題。與此同時,推動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推動形成更多世界一流企業。
2023年7月,黨中央、國務院印發實施了《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國家發展改革委副秘書長袁達表示,一年來,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相關部門狠抓工作落實,共同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一是持續優化發展環境。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深入開展清理拖欠企業賬款專項行動,建設全國融資信用服務、向民間資本推薦項目等平臺,構建完善國家、省、市、縣四級與民營企業常態化溝通交流機制。二是持續強化要素支撐。出臺實施金融支持民營經濟25條舉措,不斷完善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以及專業人才市場。三是持續推進法治建設。不斷完善涉企法律體系,推進民營經濟促進法立法工作,一批重大涉產權的刑事冤錯案件得到糾正。
另一方面,縱深推進市場體系改革,創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場環境。國家發展改革委持續推進落實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行動方案部署的改革任務。在基礎制度上,持續完善產權保護、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公平競爭、全面創新、社會信用等制度,夯實高標準市場體系建設的根基。在要素配置上,持續深化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改革試點,健全資源環境要素市場化配置體系,讓各類先進優質生產要素向發展新質生產力順暢流動、高效配置。在暢通循環上,重點加快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制定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指引,更大力度破除地方保護、市場分割等障礙和掣肘。
下一步,國家發展改革委將充分發揮民營經濟發展壯大部際聯席會議制度作用,堅持致力于為民營經濟發展營造良好環境和提供更多機會的方針政策,促進民營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一是加大政策支持。支持有能力的民營企業牽頭承擔國家重大技術攻關任務,向民營企業進一步開放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完善民營企業融資支持政策,健全民營中小企業增信制度,加快破解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二是破除準入壁壘。推進基礎設施競爭性領域向經營主體公平開放,完善民營企業參與國家重大項目建設長效機制,營造公開透明便利的市場準入環境。三是強化法治保障。制定民營經濟促進法,健全涉企收費長效監管和拖欠企業賬款清償法律法規體系,加強產權執法司法保護,建立高效的知識產權綜合管理體制。
以改革創新持續增強投資活力
回顧經濟發展歷程就會發現,我國經濟是在克服一個又一個困難問題中不斷發展壯大。趙辰昕表示,多年來,我國一直是世界經濟增長的最大動力源,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30%,2023年國內生產總值超過126萬億元。2013—2023年,我國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0.3%,成為首個國內有效發明專利數量突破400萬件的國家。因此針對下半年經濟走勢,要全面辯證地看待。一方面要看到,我國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不利影響增多、國內有效需求不足、經濟運行出現分化、重點領域風險隱患仍然較多、新舊動能轉換存在陣痛等困難挑戰,其中既有外部環境變亂交織的影響,也有經濟結構變革、推動高質量發展過程中必須經歷的陣痛。另一方面更要看到,我國經濟運行中的積極因素和有利條件也在不斷積累。
從外部機遇看,國際貿易增長有所恢復,新興經濟體發展較快,這有利于我國企業發揮優勢,拓展國際市場。從宏觀組合政策看,“兩重”“兩新”等重大舉措正在加快推進,超長期特別國債、中央預算內投資、地方政府專項債券以及2023年增發國債等項目建設都在加快推進、加快形成實物工作量,逆周期政策調節仍有足夠空間。從高質量發展態勢看,全國各地正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新能源汽車等新興產業發展勢頭良好,未來產業有序布局,新動能正在加速成長壯大,發展方式綠色轉型也在扎實推進。從發展活力看,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部署了一系列重大改革舉措,這將有力破解深層次體制機制障礙和結構性矛盾,極大激發經營主體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投資是當期的需求,也是未來的供給,在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情況下,更要發揮好投資的關鍵作用。趙辰昕表示,近十年來,投資在穩增長、調結構、育動能、防風險等方面發揮了非常關鍵的作用,資本形成總額對經濟增長的平均貢獻率超過了40%。2024年以來,投資實現了平穩增長、結構優化、質效提高。上半年,我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3.9%,其中制造業投資增長9.5%,民間投資占整體投資比重回升至51.9%。
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把當前投資平穩增長、結構優化、質效提高的良好態勢保持住,不斷發揮有效投資的關鍵作用,推動高質量發展,下一步將會同有關方面,以改革創新持續增強投資活力。一方面,充分發揮政府投資帶動放大效應,建立政府投資支持基礎性、公益性、長遠性重大項目建設的長效機制,統籌用好各類政府投資,重點引導各方加快培育發展新動能。具體來講,用好超長期特別國債,高質量推進“兩重”建設各項工作;發揮好中央預算內投資引導帶動作用,加快推動地方政府專項債券項目建設,抓好2023年增發國債項目后續實施,推動“十四五”規劃102項重大工程加快建設,盡快形成更多實物工作量。
另一方面,有效調動民間投資積極性,完善激發社會資本投資活力和促進投資落地機制,推動形成市場主導的有效投資內生增長機制。具體來講,用好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部際聯席會議制度,落實好促進民間投資系列舉措,規范實施好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新機制,不斷優化投資環境,讓民間資本敢投、愿投、能投。將持續向民間資本推介優質項目,推進基礎設施競爭性領域向經營主體公平開放,支持社會資本加大對設備更新等投資力度,持續拓寬投資空間,讓民間投資“有的選”,也能“投得好”。(孟凡君)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