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業報記者 馬艷
今年以來,發展新質生產力成為各行各業的重中之重。作為化纖行業新質生產力代表性產品之一,生物基化學纖維不僅滿足了市場對綠色產品的迫切需求,也為紡織供應鏈帶來了全新的發展機遇。2023年,我國生物基化學纖維總產能達到118.26萬噸,同比增長46.09%,總產量達48.86萬噸,同比增長83.62%,并涌現出生物基聚酰胺56纖維、海藻纖維、殼聚糖纖維等一系列中國特有的綠色纖維品種。
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副會長靳高嶺在近日召開的生物基新材料紡織供應鏈峰會上表示,在綠色發展成為全球大勢的背景下,生物基化學纖維及原料仍將是國家未來關注、支持的重點行業。
多維創新共促產業發展
當前,纖維新材料與新興科技交叉融合,已形成多維發展空間,呈現出綠色化、智能化、高端化、品牌化等新的發展趨勢。東華大學高性能纖維與制品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王華平對比分析了我國纖維新材料產業發展現狀與差距,并分享了纖維新材料發展新路線。基于此,他提出三個維度的創新案例:
一是基因工程、合成生物學、材料基因工程引領纖維材料開發模式的革新,如生物基與碳循環、生物質再生利用等;二是突破纖維纖度、強度與功能的極限,如超細纖維、納米纖維、智能纖維、超保暖纖維等的突破;三是制造顛覆,如分子組裝、多重結構復合、結構致色、智能變色與調控等技術重構,以及大力發展智能制造。
東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副研究員管清寶介紹了生物基PA56纖維的制備、改性及降解研究。他指出,經過把控PA56鹽品質、對PA56進行高性能改性等系統研究,發現生物基PA56具有替代石油基PA66的巨大潛力;具有更高的力學強度,在工程領域具有應用潛力;具有更好的加工性能,易于滿足各種加工要求。
“在國家政策的有效推動下,利用生物資源制備生物基單體成為主流,生物基聚酰胺已成為生物經濟和新興綠色材料領域重要的方向。”管清寶表示。
“當前,生物基新材料紡織產業正處于快速發展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寧夏伊品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裁閆曉林指出,希望產業鏈上下游加強溝通、深化合作,共同推動技術創新與產業升級,共同探索生物基新材料紡織產業的未來之路,為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
對于生物基化學纖維下一步的發展方向,靳高嶺提出,一是要加強基礎創新,推進前沿引領技術攻關,進一步設計、優化各類生物基化學纖維及原料合成、成型、應用方向;二是要加強產業融合,充分發揮聯盟、技術中心、創新中心、工程中心等作用,建立產學研用產品開發合作體系;三是注重品牌發展,聚焦差別化、功能性產品開發,形成新的市場推廣突破口和利潤增長點,建立產品自身的品牌甚至形成品牌體系,通過與市場需求協同,加強多元創新實現增長點。
綠色智能引領發展潮流
伴隨著消費市場持續升級,更多消費者對紡織服裝產品中的“綠色環保”屬性越來越關注。在此背景下,應用生物基材料的下游企業將迎來利好。
伊品生物以賴氨酸為前體,開發生物基戊二胺,提供錦綸行業綠色解決方案。寧夏伊品生物新材料事業部總經理鄭文昌介紹,在紡織服裝領域,開發的生物基聚酰胺纖維——EYLON伊綸R,具有舒適干爽、柔軟、自然涼感、強韌、多彩等獨特的應用特性,已經用于制備休閑T恤、防曬服、內衣等產品,如有棵樹YOUKESHU防曬服、牧高笛BacktoZero系列夏季涼感T恤等。在產品認證方面,EY-LON伊綸R已經獲得USDA生物基優先計劃認證(生物基含量達到48%)、ISCCPLUS可持續發展和碳認證等。“戊二胺的生產原料來自植物,發酵和提取過程均是常溫常壓,能耗遠低于化工法的己二胺和己內酰胺,碳排放明顯減少,用其制備的高品質生物基聚酰胺材料符合綠色發展趨勢,發展空間廣闊。”鄭文昌告訴記者。
南通雙弘紡織有限公司48年來聚焦一根紗,堅守精品初心、標桿使命。該公司技術總監崔益懷介紹,瞄準開發差別化高端混紡紗的新定位,基于生物基PA56纖維,南通雙弘開發出一系列高、新、精、特紗線新產品,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對于如何進一步開發生物基PA56纖維紗線,他建議,要保證產品品質穩定,產業鏈上下游企業要共建共享,生產要精益求精,要開發更多的創新渠道。
探路者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材料開發經理張書耿分享了使用新型纖維使沖鋒衣環保升級的案例。他提出,一是在生產階段將沖鋒衣面料的面布、底布以及膜升級為再生聚酯、再生錦綸等環保材料;二是提高產品的耐久性能,如減少洗滌次數或者在多次洗滌后仍具備沖鋒衣的功能;三是減少有毒有害物質的使用,且整件衣服須便于回收再利用。
“使用單一組分材料制作的沖鋒衣可以進行反復多次的回收利用,大大降低了對化石能源的依賴。而生物基材料來源于自然,是很好的升級方案,未來前景可期。”張書耿說。
無菌時代復合新材料(蘇州)有限公司采用生物制品研發出JelyCooling果凍涼TM超級涼感生物基纖維,獲得市場青睞。無菌時代董事長鄢軍介紹,該產品具有接觸瞬間涼感和持續涼感兩個核心功能,同時在觸手可及的功能感知基礎上疊加了吸濕透氣、輕柔Q彈、抗紫外線三大功能,可廣泛應用于運動服飾、防曬外套等領域。
秉承可持續發展理念,XYXMa-terials致力于為全球品牌提供定制化、差異化的供應鏈解決方案。XYXMa-terials業務發展與品牌服務總監榮特分享了生物基聚酰胺纖維在高端面料領域運用及探索。他指出,運用EYLON伊綸R開發系列產品,呈現出技術工藝的提升,例如開發的運動與戶外面料,在持續涼感的測試中,取得顯著效果,該纖維面料能夠持續幫助人體排出汗液,穿著持久涼爽舒適,合理控溫,調節濕度環境。
漢鴻生物訊息科技有限公司將具有特殊結構的改質硅、鈦等化合物——生物訊息次微米微芯片制備成紡絲母粒,再添加到紡絲液中制備出各種功能纖維,進而開發出生物訊息健康紡織品,能夠有效記憶及釋放生物訊息,從而調節人體機能,促進健康。該公司執行長黃天福介紹,漢鴻生物研發出Alpha波纖維、活麗纖維、飛絲瑞卡纖維等產品,用這些纖維制備的紡織品能夠幫助穿著者舒緩情緒、提升睡眠品質、提升運動表現及運動后的恢復能力、緩解疼痛等。
上下游協力共創高質量未來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進一步深入,合作共贏已成為企業應對復雜社會環境、提高核心競爭力的一種重要戰略選擇。生物基材料的發展同樣也需要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相互合作,來自染色、后整理以及市場分析、供應鏈管理方面的專家,分享了各自的經驗,為生物基化學纖維的高質量發展提供參考。
深圳合成紀元科技有限公司產品總監尹航從新型酶催化技術讓紡織更綠色的角度介紹了除氧酶、拋光酶、精煉酶、退漿酶等紡織相關酶產品的研發情況。他指出,具有復合殺菌技術的新型生物酶安若斯,該產品專利技術源于清華大學,使用生物基原料制備,安全性高、溫和親膚、可自然降解,應用便捷,可使各類面料長期保持清新。
菲諾染料化工(無錫)有限公司廠長兼技術總監王震介紹了聚乳酸纖維應用技術及染整工藝。他表示,聚乳酸纖維染整的難點包括PLA原材料差異、深色牢度問題、敏感色不穩定、強力衰減等。因此,菲諾針對聚乳酸纖維開發出專用的分散染料,具備環保安全、色譜齊全、高吸附力、高配伍性、高提升性等優異特性。
中康國創設計中心負責人王鑫通過介紹海外市場的消費動態,提出服裝和面料銷售行業的轉型關鍵期已到來。他介紹,受疫情影響,消費市場對產品品質和檢測的把控,以及對品牌風格把握的準確度提出更高的要求,故產品的價格主導性和實用性更加重要。在當前全球經濟不振的形勢下,服裝品牌正在不斷尋找昂貴面料的優質替代品,而滌綸、錦綸等材料具有主導地位,中國產面料在國際市場上使用比例呈上升趨勢,眾多設計師也明確表明了對高品質中國面料的期待和訴求。
銳得仕商業(集團)有限公司供應鏈管理負責人黃厚明則強調供應鏈管理的重要性。“一款新產品的運營離不開公司組織架構搭建、供應鏈管理、商品企劃、設計研發、大貨計劃下單到面輔材料的配備、各類商務談判、合約的簽定、成本控制、品質標準以及協調各部門的工作等。”黃厚明建議,企業要重視供應鏈管理,從而全面掌握企業運營情況,實現更好發展。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