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18日,中國工程院工程科技學術研討會暨第九屆紫金論電學術研討會在南京召開。本次會議由中國工程院能源與礦業工程學部、南瑞集團(國網電科院)主辦,電網運行風險防御技術與裝備全國重點實驗室承辦。會議邀請來自中國、英國、加拿大3個國家的60位院士、教授和學者,圍繞“以新型電力系統為關鍵支撐的新型能源體系”主題,共同交流最新研究成果,研判能源電力領域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支撐構建清潔低碳、安全充裕、經濟高效、供需協同、靈活智能的新型電力系統。
8月17日,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院能源與礦業工程學部主任周守為向大會主論壇視頻致辭,國家電網公司科技創新部副主任許海清,南瑞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山社武在大會主論壇致辭。中國工程院院士薛禹勝、舒印彪、李立浧、郭劍波,中國科學院院士趙天壽,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PalBikash,加拿大工程院院士ChiYungChung、ZhangYi,揚州大學校長丁建寧,電網運行風險防御技術與裝備全國重點實驗室主任鄭玉平等10位專家作主旨演講。
中國工程院院士余貽鑫、湯廣福、饒宏、王成山、楊勇平,中國科學院院士陳維江,中國工程院能源與礦業工程學部辦公室主任、二級巡視員宗玉生,國網電力空間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孫大雁,中國能源建設集團湖南省電力設計院有限公司總經理汪覺恒,國網智慧車聯網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文,中國華能集團清潔能源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副院長郭小江,懷柔實驗室科技創新部部長龐輝,南瑞集團總經理、黨委副書記鄭宗強,領導班子成員陳剛、蔣元晨、龐臘成,以及來自學會協會、高校院所、能源企業、信通企業約300位專家學者、嘉賓代表參加主論壇。會前,與會領導、嘉賓參觀了南瑞集團技術交流廳。
周守為在致辭中表示,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指出,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當前,能源科技創新持續高度活躍,電力系統作為整個能源鏈中的樞紐橋梁和能源變革中的核心環節,面臨著愈發嚴峻的挑戰,亟需系列顛覆性技術創新的強力支撐。“紫金論電”在這樣的背景下召開,正當其勢、適逢其時。下一步,我們要聚焦國際化背景下能源戰略問題,關注國內國際雙循環格局下的能源轉型發展,以實現“雙碳”目標為核心,瞄準能源領域原創性、引領性、顛覆性技術,推動跨領域、跨學科的協同創新,更好地引領新型能源體系建設。
許海清在致辭中表示,國家電網公司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落實“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把科技創新作為重中之重,有力支撐了新型電力系統構建和新型能源體系規劃建設。下一步,將持續增強高質量科技供給,加快推動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積極服務新能源高質量發展,為保障能源安全提供有力支撐。“紫金論電”為能源行業搭建了一個開放式的學術交流平臺,希望大家深入研討、群策群力,共同為構建新型能源體系作出積極貢獻。
山社武在致辭中表示,習近平總書記親臨南瑞考察調研,把能源保障和安全擺在了“國之大者”的戰略高度。一年來,我們用心把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的內在邏輯、深刻用意和實踐要求想清楚、弄明白,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當前新能源快速發展,電力生產模式、運行機理等發生深刻變化,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迫切需要科技創新,為新型電力系統建設贏得戰略主動。“紫金論電”已成功舉辦八屆,成為能源電力領域一張靚麗名片。今天圍繞“以新型電力系統為關鍵支撐的新型能源體系”主題,希望各位院士、專家共同探討其中的關鍵核心問題,碰撞新思維,提出新方法,集聚合力為促進能源綠色低碳轉型貢獻更多智慧和力量。
主論壇還安排了優秀論文頒獎環節,薛禹勝院士宣布會議獲獎論文并與山社武董事長共同為獲獎論文作者頒獎,本次會議共收錄論文58篇,將由施普林格出版社結集出版。
本次會議將持續兩天,從國際視野和大能源角度出發,著眼能源技術和數字技術融合發展的趨勢,通過探討新型電力系統保護和運行控制、人工智能與電網數智化、新能源發電與綠電制氫等問題,更好發揮電力系統連接能源生產和消費的樞紐作用,破解能源可持續發展難題,為構建新型電力系統作出積極貢獻。
8月18日,會議將舉辦以“創新引領·電亮未來”為主題的青年技術沙龍,4位青年科研工作者將作學術分享,參會的各位青年專家將圍繞關鍵技術難題、青年人才成長等話題進行交流討論,勉勵更多青年人才投身科研事業,在新型電力系統關鍵技術攻關中奮勇爭先、勇于創新,在各自崗位上“攻關高精尖技術,成就有價值的人生”;會議還將舉辦7個專題論壇,圍繞新型電力系統穩定與保護控制,電力市場、綠證市場及碳市場運營技術,新型電力系統規劃、調度與運行,車網互動和微電網,智能配電網、微電網與智慧能源系統,新能源發電、構網儲能與綠電制氫技術,人工智能與電網數智化技術等方向開展研討,46位知名專家學者作專題報告。
主論壇專家核心觀點:
舒印彪
中國工程院院士
第36屆國際電工委員會主席
中國電機工程學會理事長
主題演講:基于分時分區電碳因子分析方法構建產品碳足跡標準認證體系
產品碳足跡核算是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環節和紐帶。我國推進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國際出臺綠色貿易規則規制,都對產品碳足跡提出了新的要求。分時分區電碳因子是核算產品碳足跡的基礎參數,合理確定電碳因子計算空間范圍、細化計算時段,有助于對電力系統碳流的精準溯源,促進清潔能源消納,實現產品生產與低碳能源消費協同。建議推廣應用火電碳排放連續在線監測技術,建立產品碳足跡本土數據庫和服務平臺,加強與國際接軌的碳排放標準體系和核算認證體系建設。
李立浧
中國工程院院士
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專家委員會名譽主任委員
華南理工大學電力學院名譽院長
主題演講:新型電網和新型電力系統的技術思考
報告介紹了我國10年來能源電力的重大戰略,闡述了新型電力系統的核心要義;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總結介紹了關于新型電網和新型電力系統的技術思考;最后,分析了數字化智能化對電網的影響,并對透明電網進行了相關介紹。
郭劍波
中國工程院院士
國家電網有限公司一級顧問
主題演講:對構建新型電力系統挑戰的認識
報告總結了新型電力系統建設和發展現狀,分析了新型電力系統發展所面臨的包括充裕性、安全性、經濟性以及體制機制等方面的挑戰,從中央關于新型電力系統五大特征角度闡述了各自所面臨的問題及發展趨勢,闡明了新型電力系統構建模式的本質變化,進而分析了應對挑戰所需關注的幾項關鍵技術。本報告從多維視角、不同層次深入剖析了新型電力系統的本質與內涵,強調國家站位,聚焦科學問題、關心長遠布局,充分體現了系統思維和科學思辨。
PalBikash
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
英國帝國理工學院教授
主題演講:逆變源主導下電力系統的最優電壓穿越
隨著逆變器并網資源數量的不斷增加,電壓擾動情況下的立刻切除脫網的策略可能會給系統穩定帶來巨大挑戰,近些年來已發生多起與逆變資源運行控制不當相關的脫網甚至是大停電事件。盡管目前已逐步要求逆變器具有非正常電壓穿越和動態電壓支撐能力,但如何進行最優電壓支撐仍有待探究。本報告將圍繞“單個逆變器電壓支撐能力極限”以及“如何不依賴系統參數實現最優支撐”兩個問題進行討論,相關研究結論是對傳統直覺和觀念的補充甚至是挑戰,數學優化方法為探索更先進的支撐策略提供了新思路。
趙天壽
中國科學院院士
南方科技大學碳中和能源研究院院長
主題演講:本征安全、長時液流電池儲能技術
目前,光電、風電成本快速下降,裝機規模不斷提高,但供能間歇不穩定的不足日益凸顯已成為限制其利用規模進一步提高的關鍵瓶頸。儲能可以平抑能量波動,實現能量平滑、穩定輸出,是支撐光電、風電大規模應用的必備技術。報告從碳中和戰略出發,討論實現碳中和目標對儲能技術的要求;分析不同種類新型儲能技術的發展現狀與挑戰,討論儲能領域,尤其是長時儲能的發展方向;重點介紹團隊開發的本征安全、儲能時長靈活的先進液流電池技術。
薛禹勝
中國工程院院士
國網電力科學研究院名譽院長
主題演講:不確定性復雜系統的機制分析
新型能源體系是典型的復雜巨系統,由信息、能源、環境、經濟、市場、社會行為等要素構成,且涉及大量不確定因素。為了研究該復雜系統的演化機理,優化其多目標及路徑,首先為其建立了信息物理社會系統的模型框架;提出整體還原方法,對確定性的動態行為實現其機理分析。然后拓廣語言模型,將高維不確定性因素的影響轉換為多個確定性算例。最后提出由符號串模型作為風險排序的上層,與由確定性的整體還原方法作為下層的兩層框架,協同實現了復雜巨系統在不確定性環境下的動態行為機制分析的難題。
鄭玉平
電網運行風險防御技術與裝備全國重點實驗室主任
主題演講:電網運行風險防御的研究進展
報告分析新型電力系統建設快速推進背景下,電網運行在安全、低碳、經濟多重優化控制目標下面臨的風險防御技術挑戰。提出南瑞集團在新型電力系統不同發展階段電網運行場景下,構建新型風險防御技術與裝備體系的構想。進一步分析該技術體系相關技術領域亟需解決的技術問題、攻關難點和解決思路,并就近年來的相關科研實踐情況作匯報和技術交流研討,最后對相關預期成效及下一步技術研究思路進行介紹。
ChiYungChung
加拿大工程院院士
IEEEPES候任主席
香港理工大學電機及電子工程學系系主任
主題演講:智能電網技術革新:人工智能和數字孿生的新機遇與挑戰
智能電網是未來電網的發展趨勢,但同時面臨多重挑戰。報告探討了人工智能和數字孿生在應對智能電網挑戰中的應用潛力。具體而言,報告重點闡述了人工智能在五個主要方向的應用潛力:電力功率預測、設備狀態監測、電網狀態估計、電網運行調度以及電網穩定控制。此外,報告還討論了數字孿生技術在智能電網發展中的作用,有效地管理和優化電網運行,提高能源效率,減少停電事件。最后,報告展望了人工智能和數字孿生的未來前景和發展方向。
丁建寧
揚州大學校長
江蘇省光伏科學與工程協同創新中心主任
江蘇光伏產業鏈專班首席科學家
主題演講:太陽能光伏發電技術進展與發展趨勢
報告介紹分析硅基太陽能光伏發電技術、薄膜太陽能光伏發電技術、鈣鈦礦及其疊層太陽能光伏發電技術以及空間太陽能電站技術研究和產業化進展,并對太陽能光伏發電技術進行未來展望。面向國家戰略需求,提出高性能N型鈍化接觸晶硅電池規模化制造技術,解決太陽能電池中光吸收、載流子分離與收集等關鍵技術問題;提出基于添加劑與界面工程的結晶調控與缺陷鈍化技術,構建高效與穩定性的鈣鈦礦電池,進一步開拓鈣鈦礦電池在航天領域的應用。
YiZhang
加拿大工程院院士
RTDS技術公司首席技術官,副總裁
主題演講:寬頻振蕩穩定性分析中的坐標變換解析
報告全面討論了寬頻振蕩穩定性分析中的各種坐標變換,注釋了不同參考坐標系(dq0、PN0、序分量等)的內在關系,在此基礎上揭示了電力電子電路頻率掃描中出現的頻率耦合的數學根源,拓展了寬頻振蕩頻域阻抗分析的理論基礎。介紹了在實時仿真系統上開發的寬頻振蕩分析軟件的思路和實現技巧。報告嘗試以簡單的語言澄清電力系統寬頻振蕩分析中一些常見疑難概念,希望增進對這一復雜現象及其分析工具的認識。
“紫金論電”系列學術活動于2015年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南瑞集團(國網電科院)名譽院長薛禹勝提議發起和命名。從電力專業技術研討,到大能源觀視角碰撞,從智能電網保護和運行控制,到雙碳目標下的能源變革與能源安全,論壇始終緊跟世界能源科技發展最前沿,堅持面向國家重大需求,致力于從更大格局、更寬視野,展望未來趨勢、推動學術交流、凝聚行業智慧,取得了系列豐碩成果。
“紫金論電”至今已舉辦了100多場學術活動,匯集了全球能源電力領域專家學者、行業領袖及專業機構知名大咖,就最新行業動態、學術熱點及相關研究成果開展一系列學術交流、技術講座和互動討論,有力推動了大能源背景下電力科技發展的學術交流與爭鳴。紫金論電學術研討會是“紫金論電”系列學術活動的年度大型會議,吸引了來自中、美、英、德等17個國家40位院士、250余位知名專家、學者作學術分享,自2019年起會議論文正式被EI檢索收錄,2020-2022年連續三年成功納入中國工程院年度國際工程科技戰略高端論壇。
南瑞集團是我國能源電力及工業控制領域優秀的高科技企業集團,是國際知名的智能成套裝備及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在特高壓輸電、柔性交直流輸電、大電網安全穩定控制、電網調度、繼電保護等領域自主核心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為我國大電網安全、穩定、經濟運行提供了堅強支撐。今年以來,南瑞集團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國家電網南瑞集團重要指示精神,全力打造“四個南瑞”、奮力推動“五個領先”,加快建設世界級的能源互聯網高科技領軍企業,主要經營業績持續保持穩健增長。
面向未來,南瑞集團將牢記囑托,胸懷“國之大者”,矢志科技創新,攻關高精尖,深入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能源電力技術融合創新,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全力支撐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為提高國家能源安全和保障能力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