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智工藝讓青啤產線更柔性、更高效。
保持傳統不斷創新,青啤日益豐富的產品組合是其長盛不衰的秘訣。
■ 中國工業報 王珊珊
“青島有兩種泡沫,一種是大海的泡沫,一種是啤酒的泡沫。”
激情盛夏,青島金沙灘、嶗山啤酒城流光溢彩、啤酒飄香…… “青島與世界干杯”為期24天的第34屆青島國際啤酒節再次讓中國啤酒之都青島成為熱門打卡地,作為 “東道主”的青島啤酒,帶來了全新 “鮮”體驗。
青島國際啤酒節圓滿落下帷幕,青島啤酒帶來的激情長久不衰。啤酒節期間,青啤家族全系列產品亮相,廣受歡迎的經典1903新鮮出廠、全程冷鏈運輸的原漿、純生、白啤、黑啤、IPA等鮮啤系列,還新增草莓西柚、三重檸檬、比利時雙料等6款精釀產品,更有精品原漿、水晶純生、一世傳奇、百年鴻運、奧古特A6、琥珀拉格等超高端產品......創意升級帶感,口感各美其美,讓人感受到無處不在的啤酒文化。與此同時,CITYDRINK成為潮流,因為一杯酒,愛上一座城;因為一座城,多喝一杯酒。
疊加歐洲杯、奧運會之利,今年的啤酒節消費熱潮尤勝以往,數據顯示,歐洲杯、奧運會期間,餓了么啤酒、預調配制酒銷量分別大幅環比增長。業績增長之下,啤酒消費熱力再次被看到:柔性供應鏈、智慧生產線、個性化定制、品牌年輕化……成立于1903年的青島啤酒,從一座121歲的傳統工廠轉向工業互聯網 “燈塔工廠”,科技化凸顯。
在這個火熱夏日,中國工業報社 “2024尋找中國新質生產力標桿”探訪活動走進青島啤酒,讓我們一起深入了解一下,這家百年品牌、中國智造、歷久彌新、基業長青的秘密。
1 瓶身上的二維碼
青島啤酒在客戶需求、供應鏈平衡、材料采購、生產加工、物流配送、渠道管理、客戶觸達環節構建了全鏈條、端到端的數字生態。實現了全面協同,統一調度。
在青島啤酒物流管理總部,工作人員每天都會在各類數據的電腦屏前忙碌,無須繁瑣的計算和電話溝通,每天各類酒品的市場銷售與生產計劃一目了然。不知從何時起,青島啤酒的瓶身上多了一個二維碼,而在它背后,隱藏著青島啤酒的柔性生產線。
二維碼一掃,哪片區域哪些品類銷售最好、哪個城市哪個時間段啤酒需求量最高、哪些類型消費者喜歡喝哪些品類的啤酒……都一目了然。而這些信息可以讓企業提前預測市場行情,提前安排生產。采購部、生產部、物流部、銷售部便充分聯動協同,實現每一個環節的降本增效。而對于消費者來說,他們也明顯地感知到,喝到的青島啤酒更加新鮮了。
這都是數字化賦能的效果。
2018年,青島啤酒開啟數字化升級戰略規劃,從過去的 “以產品為中心”轉變為 “以用戶為中心”。
隨著消費者個性化需求越來越旺盛,青島啤酒首先打造了支持私人定制的智慧工廠,一條生產線上可以承載不同瓶型、不同品類、不同客戶的訂單,支持個性化、多元化訂單。青島啤酒引入了模塊化貼標機等設備,結合產線管理系統,品種切換幾乎實現了無縫銜接。實現了智能化包裝生產線。
另外,青島啤酒還實施了生產線智能管理系統,無人值守的自動化立體倉庫,以及智能物流系統,實現物料供應、訂單生產、倉庫發運和產品追溯全供應鏈的智能化、自動化改造。
青島啤酒廠副廠長趙維成介紹,消費者需要更多口味、個性化、多元化且小批量,類似的特殊化需求特別明顯。這就倒推行業,必須要通過生產端來適配,倒逼我們進行數字化變革。
在不改變大生產線的生產效率和效能下,滿足消費者個性化需求生產,同時系統可以實現和合作方同步訂單生產。比如易拉罐廠完成個性化的罐子定制,生產廠進行個性化包材等。、
要實現操作簡單。在APP上,企業、個人都可以選擇設計場景,如家人生日、單位慶典、婚禮等,以15箱起定 (以前是3000箱才能個性化定制),這對企業生產線快速反應是一個很大的考驗。
在進行小批量個性化的定制嘗試之后,青島啤酒不僅實現了利潤持續增長,且獲得了消費者的良好反饋。
最典型的例子是,在過去,受限于冷鏈資源和渠道的匱乏,原漿鮮啤對全國大多數地區的啤酒消費者遙不可及。但隨著冷鏈和物流全面升級,原漿啤酒消費者的需求得到滿足。曾經因為保質期短,只能在地消費當天飲用的嬌貴的青島啤酒原漿,現在通過全程冷鏈技術,目前已經延長7天嘗鮮期,通過定產快速周轉、快速生產、快速排產、快速進出倉庫、加之社會化物流,通過航空、高鐵、汽運等多種方式冷鏈直送到全國消費者的餐桌。青島啤酒電商平臺大數據顯示,抵達深圳、廣州,從生產發貨到收貨在3天之內即可完成。除此,青島啤酒攜手多城盒馬生鮮,通過盒馬冷鏈供應網絡,實現 “青島原漿”即時配送;近年來,青島啤酒原漿、水晶純生等高端生鮮啤酒上架 “美團”“餓了么”等外賣平臺,新鮮直送最快30分鐘即可送達。
根據 《淘寶天貓啤酒消費趨勢白皮書》數據顯示,淘寶天貓原漿啤酒市場規模持續增長,2年復合增速達40%。
至此,青島啤酒原本規模化生產制造逐漸轉為柔性生產。在小小二維碼的加持下,青島啤酒也進一步與消費者、經銷商實現了數據連接。
2021年,青島啤酒就已經能夠精確分析未來40天后某個市場某個產品的需求量,從而調配全國60多個工廠的150條生產線以及近400萬個銷售終端,實現按照用戶需求快速優化生產和精準營銷。
2022年,青島啤酒智慧產業園的年產能實現從2011年的年產量50萬千升向120萬千升躍遷,更是在5月實現日產量突破3000千升,刷新日產量新高,單日運發112萬箱,超越80萬箱的既定目標。
總之,青島啤酒在客戶需求、供應鏈平衡、材料采購、生產加工、物流配送、渠道管理、客戶觸達環節構建了全鏈條、端到端的數字生態。實現了全面協同,統一調度。
智能制造讓百年老店煥然一新。
2 出新倚重科技
科技賦能工藝,傳統釀造工藝得以系統化傳承,數字化轉型不僅讓青啤在業務、流程、工藝、組織等方面 “脫胎換骨”,也讓其從賦能企業走向賦能產業。
產品出新倚重科技手段。
為滿足消費者多元化需求,青啤較早開啟個性化產品線布局,陸續推出一世傳奇、百年之旅、奧古特、逸品純生、鴻運當頭、青島白啤、1升精品原漿、1升水晶純生等產品。
據介紹,為打造 “一世傳奇”,青啤組成了近百人的專業研發團隊,由釀酒大師領銜研發、釀制,“國嘴”級品酒師全程品評把控,國家重點實驗室博士團隊頂級配方解析,研發歷時逾3年,歷經61輪次測試釀造實驗、1000多輪次專家品評、146次口味優化、成品經歷1800道檢驗關口……釀造出集啤酒、威士忌、葡萄酒、香檳之所長于一體的新品,拓展了啤酒釀造工藝的新空間。
那么,從傳統釀酒師技藝為王的年代,到科技創新的年代,釀酒工藝又發生了哪些變化呢?
青島啤酒曾獲過四項國家科技進步獎,其中重要的一項是風味圖譜解析技術。所謂風味圖譜解析,就是把風味解析成數字,然后用數字來辨別影響多數人口感的到底是苦還是甜,甜味值怎么區分,苦味值有多少種,這是很重要的研發科技。
同樣青島啤酒還開發了大麥風味圖譜解析技術、酵母風味圖譜。對每一項原料酵母、大麥都通過數字化技術解析,來破解它對風味構成的因素影響。像酵母、乳酸菌風味圖譜,對于調料品都是一個重要的應用技術。酵母風味圖譜技術研發,還獲得了山東科技大會一等獎課題。
同樣,青島啤酒也提出了基于數字化的端到端解碼的魅力感知質量管理模式。這是一個基于數字化的,端到端解碼——首先做產品解碼,然后把產品的解碼做成工藝解碼。
讓魅力感知質量最終能讓消費者體驗到。而這個魅力感知質量有兩個含義:一是感知質量概念,質量標準從滿足所有食品安全基本需要的基礎質量,有青啤獨有風味特色的特色質量,讓消費者能夠超出意外的驚喜魅力質量逐層遞進。二是基于數字化技術,把每一個質量環節的端打通,用數字化考評衡量。成品經歷1800道檢驗關,把所有的東西細化,量化,同步還有感官體驗環節,要掌握科學和藝術的平衡性。
中國傳統釀酒、白酒、黃酒工藝傳承,實際上靠釀酒師傅控制。怎么樣把人的控制經驗轉化成數學模型,讓系統控制?
趙維成分析,以前老的操作方式圖給大家設定的操作標準是,時間不差一分,溫度不差半度,要在多少壓力下,多少溫度下煮多少分鐘,人去控制過程,可能會有偏差。不同的酒有不同的工藝配方和工藝標準。啤酒廠搞數字化首先是流程改造,它必須連續。如何把老釀造師傅手上的手藝、操作習慣和操作流程,完全通過大數據積累,建立數字模型然后放入系統中,利用信息技術和自動化控制技術,變成數字化。只有準確數字化,才能保證釀造過程中的質量穩定和提高效率。
趙維成表示,另一個難點在于建模。在工藝上,有衡量標準,但整個操作過程是沒有具體描述的。如何去控制每一個流程、操作只能靠釀造師的觀察,或者說讓他們把工作做實,跟著他走一遍,根據每次溫度變化、濃度變化,做詳實的描述與記錄。通過這些積累,利用高等代數等數學工具,建立工藝模型,然后把模型推去做仿真實驗,再用數字孿生,反過來推試理論是否可行。
通過這種數字仿真和數字孿生,在正式投入使用之前將偏差全都修正,這個模型就基本上可以正常運用了。后續模型在運行中還有與實現不相符的地方,我們就會通過仿真和孿生修正,這樣不斷投入生產,不斷發現問題,再不斷解決問題。
從工程化到產品化中間是有很大的距離的。但運用了數學建模可以將效率大大提升,時間縮減2/3。
科技賦能工藝,傳統釀造工藝得以系統化傳承,數字化轉型不僅讓青啤在業務、流程、工藝、組織等方面“脫胎換骨”,也讓其從賦能企業走向賦能產業。
3 科技賦能產業集群
啤酒行業未來在產能布局上會向集約化發展,規模越來越大,效率越來越高、成本越來越低。工業互聯網或成為產能優化的重要手段。
青島啤酒在數字化的進程中逐漸成為 “鏈主”的角色,拉動整個啤酒產業進入更加規范、良性發展的競爭業態。
啤酒行業是全球競爭最為充分的行業之一,中國啤酒市場行業集中度近年來進一步增強,“一城一啤酒”的盛況已不復存在。
最新數據顯示,2024年 1-5月,中國啤酒累計產量為1504.5萬千升,同比增長0.7%。而回顧2023年,全國啤酒行業總產量達到3789萬千升,同比增長0.8%,繼續保持全球第一大啤酒生產和消費國的地位。
業內人士表示,啤酒行業未來在產能布局上會向集約化發展,規模越來越大,效率越來越高、成本越來越低。工業互聯網或成為產能優化的重要手段。
2020年4月青島啤酒平度智慧產業示范園投產,包括青島啤酒三廠100萬升啤酒擴建項目、青啤物流園、私人定制化生產平臺、麥芽廠擴建、健康飲品中心建設項目等,圍繞啤酒產業鏈,打造了包括玻璃瓶易拉罐紙箱等上游供應商、下游酵母深加工企業、近百家經銷商等的 “產業聯合商”。園區內,制罐企業奧瑞金距青島啤酒三廠物理距離僅一路之隔,現在兩家企業,生產數據平臺打通,生產配合無縫對接,制罐廠按需完成個性化印制,易拉罐不用二次復檢直接進入青啤灌裝車間。
作為平臺型鏈主企業,青啤發揮“產業配置中心”主引擎作用,拓展麥芽、包裝材料、倉儲物流、個性化定制、文旅等鏈條實現了深度融合,搭建從產智融合、資源共享、技術賦能等方面互利共生的產業生態圈。作為鏈主,青島啤酒不斷通過建鏈、延鏈、強鏈和補鏈,放大平臺的產業鏈生態賦能作用,帶動整個產業的同步發展,形成一個賦能生態的 “數字共生”平臺,同時使得企業的市場競爭優勢愈發明顯。
在踐行ESG綠色制造上, 2023年青島啤酒納入先鋒100指數,山東省17家工廠整個體系內的綠色能源的使用量也在70%以上。同年,工信部公布全國綠色工廠數量,青島啤酒有22家工廠上榜。
歷經121年的時光淬煉,青島啤酒基于數字化突破自身發展瓶頸的同時,也賦能了整個產業的發展。在不變中堅守,在變化中與時俱進。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