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要點:
1.中國海油是中國最大的海上原油和天然氣生產商,2024年上半年,公司基本面優異,營收、凈利潤均保持增長,創歷史新高。
2.高度重視股東回報,中國海油年內兩次分紅,中期分紅擬派息0.74港元/股(含稅),也創歷史同期新高。
3.提質增效成果顯著,桶油成本維持低位,在高油價環境下,盈利能力凸顯,具備穿越周期的堅實基礎。
4.年內,中國海油披露多個項目已按期投產,為公司產量穩步增長貢獻;獲得7個新發現,成功評價18個含油氣構造,夯實資源基礎。
8月28日晚間,中國海洋石油有限公司(證券簡稱:中國海油,證券代碼:00883.HK/600938.SH)披露2024年半年度報告,公司營業收入達到2267.70億元,同比上升18%;歸母凈利潤創同期歷史新高,達到797.31億元,同比增長25%;中期股息為0.74港元/股(含稅),也創歷史同期新高,A+H中期分紅總額將達到321.18億元。
上半年,公司油氣凈產量同比增長9.3%,按照公司戰略,中國海油正努力建設成為油氣增儲上產的主導力量、綠色低碳發展的促進力量、構建和諧社會的中堅力量,業務穩健而不失彈性,兼具成長性和穿越周期能力,在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的征程上乘風破浪、勇毅前行。
增儲上產成效顯著
2023年,海洋原油大幅上產已成為國內油氣開采的關鍵增量,產量突破6200萬噸,連續四年占全國石油增產量的60%以上。在此背景下,中國海油努力把自己建設成為油氣增儲上產的主導力量,公司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堅持油氣增儲上產,上半年有巴西Mero2項目、綏中36-1/旅大5-2油田二次調整開發等項目已成功投產。
2024年初,中國海油發布了2024年產量目標,全年產量目標為700至720百萬桶油當量,該數據較去年公布的2024年凈產量目標調增10—20百萬桶油當量,且較2023年油氣產量目標提升7.69%—9.09%。從半年報中披露的數據來看,公司上半年實現油氣凈產量362.6百萬桶油當量,完成時間過半、任務過半的目標,為完成全年目標打下堅實基礎。
上半年,受中東地區地緣政治局勢緊張、OPEC+延長自愿減產等因素影響,國際油價高位震蕩,布油均價為83.42美元/桶,同比增長4.38%。公司產量增長的同時還抓住了油價上漲的有利時機,從而實現上半年油氣銷售收入達人民幣1851億元,同比上升22%。
當前油價波動依然劇烈,業績增長無法長期依賴油價上漲,光大證券研報就明確指出,中國海油2023年以來業績與油價相關性走弱,業績穿越周期屬性凸顯。
在油氣穩產上產的基礎上,公司注重效益提升,深化桶油成本精益管理,精準實施降本增效措施,全方位成本管控體系運行良好。2017-2023年,公司桶油成本降幅達11%,主要受益于公司建立了降本增效長效機制,通過大力推動增儲上產、技術創新、優化工作部署等方式,深挖降本空間、確保資源向效益高點配置,力求勘探開發生產全過程降本。
2024年,桶油主要成本繼續下降,上半年桶油主要成本為27.75美元/桶油當量,比2023年的28.83美元/桶油當量進一步降低,保持競爭優勢。
在此基礎上,中國海油提質增效升級行動取得實效,2024年上半年公司實現歸母凈利潤上漲25%,達人民幣797億元,創歷史同期最好水平。
令投資者更關注的是公司長期增長空間,公司增儲上產后勁十足。中國海油提出的經營目標顯示,2025年和2026年凈產量預計將分別達到780—800百萬桶油當量和810—830百萬桶油當量,年均增幅約為55百萬桶油當量,更加凸顯了公司在較高油價環境下的高成長性。
截至2023年末,公司凈證實儲量約67.8億桶油當量,2024年公司加大風險勘探力度,儲量基礎進一步夯實,支撐未來產量增長潛力。2024年上半年,公司在中國海域獲6個新發現,分別為秦皇島29-6、龍口7-1、惠州19-6、陸豐15-9、陵水36-1和潿洲6-7,并成功評價18個含油氣構造,此外還在海外的圭亞那Stabroek區塊獲1個億噸級新發現Bluefin。其中,陵水36-1是中國首個超深水超淺層領域勘探發現,測試無阻天然氣流量超千萬方/天,開拓了超深水超淺層勘探領域,標志著南海萬億大氣區的實現。
科技驅動綠色低碳
中國海油堅持高質量發展,牢牢把握科技創新這一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科學統籌產業培育與升級,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公司深耕傳統產業,促進產業升級轉型,大力實施科技創新強基工程,繼續聚焦主業夯實根基,2024年的提質增效升級行動,將不斷提升公司的核心競爭力。
公司科技創新和綠色發展成果豐碩,并加速構建綠色低碳發展新動能,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上展現新擔當。公司2024年繼續推進岸電替代、火炬氣回收利用、永磁電泵使用、終端二氧化碳綜合利用等項目,預計實現節能量21.6萬噸標準煤。
同時,能源行業已經進入“雙碳”目標下的新周期,中國海油加快油田的綠色低碳轉型步伐。公司“海油觀瀾號”上半年累計發電1440萬度,累計發電2858萬度,折合CO2減排1.66萬噸。寧波終端光伏項目投運,實現年可供電140萬度,陸岸終端光伏覆蓋率提升到82%。首個海上光伏建筑一體化項目——蓬萊油田太陽能發電項目投用,完成1艘FPSO和4個平臺分布式光伏安裝。
立足自身優勢,公司穩妥推進CCS/CCUS,通過科技攻關和項目示范,探索負碳技術,培育負碳產業。公司在2024年4月正式成立中海石油(中國)有限公司北京新能源分公司,開展海陸風光發電、加大CCUS科技攻關等新能源業務,打造面向行業新周期、新趨勢的新增長點。
進入下半年,7月1日,公司烏石23-5油田群建成投產,產量可觀。作為中國海上首個全方位綠色設計油田,烏石23-5油田群開發項目秉承高效開發和綠色低碳一體化思路,將綠色低碳理念貫穿于設計、建造、生產全過程。該項目為南海首個岸電項目,并通過天然氣一體化處理工藝實現伴生氣全流程回收利用,將有力地促進公司綠色低碳發展。
按照規劃,中國海油2024年還計劃綠電替代7.6億千瓦時,預計減碳65萬噸。到2025年,公司計劃累計實現減碳150萬噸以上。
成長性領跑全球能源巨頭
根據2024年8月最新披露的《財富》世界500強榜單,中國海油的控股股東中國海油集團位列第56位。截至目前,集團已連續18年登上《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10次躋身前100名。中國海油依托集團公司領先優勢,與國際石油巨頭同場競技,持續提升資產創效能力,以長期的成長性為投資者帶來堅實的回報。
對比國內石油巨頭來看,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上半年凈利潤同比增速分別為3.9%、2.6%。對比來看,中國海油的利潤增幅,已經大幅高于國內另兩大石油巨頭。
參考當前已經披露2024年上半年業績的國際能源巨頭,全球最賺錢的石油公司沙特阿美凈利潤同比下降9%;美國最大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凈利潤同比下降10%,另一美國石油巨頭雪佛龍凈利潤更是同比下降21%。歐洲三大石油巨頭殼牌、道達爾能源、英國石油公司上半年業績也無一收漲,中國海油實現在全球市場的領跑。
公司自2022年回歸A股實現A+H股上市以來,保持了良好價值成長性,2024年上半年市值屢創新高,公司A股、港股分別大幅攀升44.9%和62.3%,顯著好于同期外國同行平均,大幅跑贏大盤指數,市值突破萬億元人民幣。此外,公司高度重視多措并舉維護市值水平,今年7月發布了2024年度“提質增效重回報”行動方案,并及時開展四次港股回購,共耗資3.31億港元回購1636.6萬股,充分彰顯了公司對內在價值的認可和持續穩定發展的信心。
光大證券研報認為,公司在股價波動期間積極進行資本市場操作,回購體現出公司看好未來發展前景,也體現了公司對投資者回報的重視。浙商證券也認為,公司是新時代的核心資產,相較于康菲、挪威國家石油和西方石油,公司與同行在利潤、產量和儲量上處于同一水平。不同點是公司相較于海外公司擁有更高的銷售凈利率、ROE下限高,整體經營上更加穩健,估值顯著低于海外同行水平。
公司堅持每年兩次分紅,2024年再次踐行。公司董事會已決定派發2024年中期股息每股0.74港元(含稅),創歷史同期新高,再次積極回報股東,增強投資者的獲得感。
近期多家券商將中國海油與海外能源巨頭做對標,公司成長性更加顯著。例如,海通證券把中國海油與康菲石油對比。相比康菲石油,中國海油盈利穩定性更強,股息率更高,且具有更低的桶油成本和更高的實現價格。
長江證券則將公司與巴菲特加持的美國油氣明星——西方石油對比,認為公司作為中國最大的海上原油及天然氣生產商,將充分受益于高油價以及自身成長性兌現。與西方石油為代表的美國企業對比,中海油目前估值同樣相對較低,隨著中海油的盈利優勢逐步顯現,公司估值仍有較大提升前景。(CIS)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