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為進一步推進滬農商村鎮銀行加快實現高質量發展,上海農商銀行村鎮銀行管理部于年初啟動了“滬惠村居”業務推進活動,旨在進一步夯實滬農商村鎮銀行村居服務特色化品牌。
扎根農村、服務村居,是鄉村振興的堅實支撐,也是滬農商村鎮銀行的核心所在。該行聚焦“滬惠村居”、躬身入局的同時,更用心用情念好“四字經”,既:圍繞一個“深”字,深耕本土市場;圍繞一個“創”字,“創”新金融產品;圍繞一個“精”字,“精”細風險管控;圍繞一個“改”字,“改”革會議制度。將金融服務延伸至田間地頭,讓每一份耕耘都沐浴在普惠金融的陽光下。
構建“滬惠村居”特色品牌,不僅是滬農商村鎮銀行對鄉村振興戰略的積極響應,更是其在鄉村樹立的新旗幟,更是一條惠及鄉村發展、助力廣大農戶產業致富的“普惠大道”。
黨支部書記、董事長滕欣榮
一、經驗概括
將村居業務作為助力鄉村發展的重要突破口。寧陽滬農商村鎮銀行積極與當地村兩委合作,通過整村授信、村居宣傳等活動,深入了解村民的金融需求和生活狀況,加強風險管控和改革會議制度等措施,不斷提升自身的服務能力和市場競爭力,以村居業務為引領,積極融入地方經濟和社會建設中,為鄉村的繁榮發展持續貢獻金融力量。
(一)“深”耕本土市場,強化鄉鎮服務網絡
緊密圍繞“三農”和小微企業需求,深入扎根本土,積極拓展鄉村市場。通過組織“整村授信”活動,客戶經理深入農村,與村兩委建立緊密聯系,實施網格化營銷策略,實現服務下沉。在村居宣傳活動中,不僅舉辦趣味游戲吸引村民參與,還現場辦理開卡、授信等業務,有效提升了村民對該行的認知度和信任度。同時,積極響應政策要求,開展普惠金融、反洗錢和反詐騙等宣傳活動,增強了村民的金融知識,提高了在村居的影響力。
(二)“創”新金融產品,破解融資難題
針對農村和小微企業貸款難的問題,創新推出了“惠興貸”“惠福貸”和“惠民貸”等多款特色信貸產品。以其靈活多樣的擔保方式和貼近客戶的還款計劃,贏得了客戶的廣泛好評。此外,還通過擴大授信額度和信用貸款客戶范圍,采用家庭成員擔保等方式,進一步降低了貸款門檻,有效解決了客戶的融資擔保難題。
(三)“精”細風險管控,保障穩健運營
為確保信貸業務的安全穩健,對信貸流程進行了全面優化。風險部貸款審查人員和審批人員與客戶經理共同實地走訪客戶,深入了解其經營情況和信用狀況。同時,加強對貸款客戶的日常監控和風險評估,及時調整授信政策。在加快貸款審批速度的同時,注重提升檢輔隊伍的專業能力,定期開展檢查輔導和合規檢查工作,確保信貸業務的合規性和風險可控性。此外,還通過培訓和學習提升員工的風險合規意識,為穩健運營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改”革會議制度,提升決策效率
為更好地服務廣大農戶,對“會議制度”進行了改革。將行務會議的參會人員擴大至各部門負責人及微小團隊長,并實行每周一次的會議制度。在會議上,各部門負責人和團隊長匯報工作進展、計劃和遇到的困難,行領導及時作出反饋和調整。這種高效的會議制度有助于及時了解市場動態和客戶需求,快速調整服務思路和發展策略,作出的各項決策得到了良好執行。
寧陽滬農商村鎮銀行行長楊爽
二、典范做法
在寧陽縣這片肥沃的土地上,春華秋實、春耕秋收的景象依舊,但傳統農耕的畫面已悄然蛻變。無人機在廣袤的田野上翱翔,現代農業的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席卷而來。在這場變革中,寧陽滬農商村鎮銀行作為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的主力軍,以“滬惠村居”為引領,緊貼農情,主動服務,成為當地農民致富、產業興旺、鄉村美麗的堅實后盾。
寧陽縣泗店鎮,一個擁有29個自然村的傳統農業重鎮,因其獨特的自然條件和歷史底蘊,孕育了眾多農產品瑰寶,其中許家橋大白菜(簡稱“橋白”)更是聞名遐邇。這種擁有六百多年種植歷史的大白菜,在清朝康熙年間便已成為御膳必備,被譽為“魯西南第一白”。然而,隨著現代農業的發展,如何進一步提升“橋白”的品牌價值,促進農民增收,成為泗店鎮乃至寧陽縣面臨的重要課題。
寧陽滬農商村鎮銀行深刻認識到,金融服務鄉村振興,必須精準對接農民需求,助力產業升級。為此,該行圍繞“農民富裕、產業興旺、鄉村美麗”的目標,主動下沉服務,深入田間地頭,對農戶信息進行“精準畫像”。通過大數據分析和實地調研,該行精準識別了大棚種植戶、農民生產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業龍頭企業等目標群體,并逐一制定金融服務方案。
在泗店鎮,寧陽滬農商村鎮銀行與當地政府緊密合作,以黨建共建為紐帶,共同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實施。該行積極參與政府組織的各類農業活動,為農戶提供政策解讀、市場信息、技術培訓等全方位服務。同時,該行還主動對接農業技術人員和農業企業,了解他們的資金需求,量身打造貸款產品,確保金融服務精準高效。
黨思衛,寧陽縣百得利農業科技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是泗店鎮有名的農業技術推廣員。他致力于提高農戶科學種田水平,推動農作物新品種的選育、試驗、示范和推廣工作。為了將“橋白”這一本土名品做大做強,他積極配合鎮政府開展農業結構調整,引導培育特色種植產業。然而,在推廣過程中,資金短缺成為了他面臨的一大難題。
得知這一情況后,寧陽滬農商村鎮銀行迅速響應,組織客戶經理上門服務,為黨思衛量身制定了貸款方案。在調查審批流程高效運轉下,當天便成功發放了30萬元涉農經營貸款。這筆“及時雨”般的資金,不僅解決了黨思衛的燃眉之急,更為他購置無人機、改良農藥化肥、提升種植效率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滬惠村居”的引領下,寧陽滬農商村鎮銀行不僅注重資金扶持,更致力于推動農業現代化轉型。該行積極引入金融科技手段,為農戶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務。同時,該行還聯合農業技術部門,舉辦農業技術培訓班和田間觀摩會,邀請黨思衛等農業專家為農戶傳授病蟲害防治、高產栽培技術等知識,提升農戶的科學種植水平。
在黨思衛的帶領下,泗店鎮的“橋白”種植技術得到了顯著提升。通過無人機噴灑農藥化肥、實施精準灌溉等措施,有效降低了生產成本和環境污染,提高了農產品的品質和產量。據統計,該鎮“橋白”的種植面積已擴大至2800畝,畝均效益增加1200元以上。
寧陽滬農商村鎮銀行的“滬惠村居”金融服務模式,不僅促進了泗店鎮農業產業的快速發展,更帶動了當地經濟的全面繁榮。該行通過精準施策、黨建引領、科技賦能等手段,有效解決了農戶資金短缺、技術落后等問題,激發了農村經濟的內在活力。
今年以來,該行已累計為泗店鎮農戶授信1600萬元,服務農戶112名。這些資金的注入,不僅解決了農戶的燃眉之急,更為他們擴大生產規模、提升種植效益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時,該行還通過舉辦農業技術培訓班和田間觀摩會等活動,促進了農業技術的普及和推廣,提高了農戶的科學種植水平。
在寧陽滬農商村鎮銀行的助力下,泗店鎮的鄉村振興事業取得了顯著成效。農業產業蓬勃發展,農民收入持續增長,鄉村面貌煥然一新。該行以實際行動詮釋了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的深刻內涵,為寧陽縣乃至全國的鄉村振興事業樹立了典范。
三、創新成效
寧陽滬農商村鎮銀行秉承“支農支小”的戰略定位,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會議精神,以“滬惠村居”為戰略追求,不斷創新金融服務模式,加大對鄉村振興的支持力度,攜手廣大農戶共同書寫出鄉村振興新篇章,為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美好愿景貢獻更多金融力量。截至目前,已完成村居建檔539個村,累計授信逾4000筆、金額逾4.5億元。
工作啟示
村鎮銀行作為經濟發展的“主動脈”,其在服務鄉村振興中的角色愈發重要。寧陽滬農商村鎮銀行作為服務地方經濟的典范,通過一系列創新舉措和扎實工作,為鄉村振興提供了強有力的金融支持,其成功經驗值得深入總結和廣泛推廣。
(一)緊跟政策導向,凝聚發展共識
寧陽滬農商村鎮銀行深刻認識到,服務鄉村振興不僅是響應國家政策號召,更是自身可持續發展的內在需求。該行緊密圍繞黨和國家關于鄉村振興的方針政策,結合寧陽地方特色和資源稟賦,確立了服務農業、農村、農民的發展定位。通過深入研究地方經濟特點,該行明確了服務鄉村振興的方向和路徑,確保了金融服務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二)倡導新作風,提升服務質效
金融服務鄉村振興,作風轉變是關鍵。寧陽滬農商村鎮銀行在作風建設上出新招、亮實招,推行“陽光信貸文化”和“合規文化”,有效提高了辦貸效率和服務質量。通過加強員工培訓和管理、完善激勵機制和晉升通道等方式,該行可以吸引和留住優秀人才為鄉村振興事業貢獻力量。該行干部員工在奮斗中走出了“特色”,在辛苦中收獲了“幸福”。
(三)實行網格化管理,擴大覆蓋范圍
為了進一步提升金融服務效能,寧陽滬農商村鎮銀行實行了網格化、區域化經營管理模式。該行根據各網點的地理位置,將網點周邊各鄉鎮、社區、街道按分片實行網格化管理,并繪制了金融服務分布圖。通過建立以“商圈”“社區”為主的服務“朋友圈”,該行確保了網點周邊的企業、商戶、農戶和社區居民都能享受到便捷的金融服務。
(四)創新信貸產品,破解融資難題
針對廣大農戶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寧陽滬農商村鎮銀行積極響應省、市金融振興號召,創新推出了“惠民貸”“惠福貸”“惠興貸”等特色貸款產品。這些產品覆蓋了不同行業、不同規模的廣大農戶需求,有效破解了“貸款難”“擔保難”的瓶頸。同時,該行還通過優化審批流程、降低融資成本等措施,進一步提高了廣大農戶的融資獲得感和滿意度。
結束語
在鄉村振興的戰略號召下,寧陽滬農商村鎮銀行將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充分發揮“小而活、小而快、小而精”的稟賦優勢,念好“四字經”,展現新作為,自覺承擔起更多助力鄉村發展的責任和使命,不斷探索提高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的深度和廣度,努力促進鄉村振興與縣域金融、普惠金融的融合發展,因地制宜制定特色化金融服務方案,積極開發適合鄉村振興需求的金融產品和服務模式,以“滬惠村居”為金融紐帶,為鄉村的產業化發展注入更多經得起歷史檢驗的金融力量。
作者:王浩臣、劉恩祥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