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北省黃石市陽新縣白沙鎮青山村的小徑上,一群身著志愿紅衣的大學生格外醒目,在村黨支部書記璩先旺的引領下,他們邊走邊觀察,成為這片夏日翠綠田野中一道靚麗的風景線,為村莊注入了無限的生機與活力。
(圖:實踐隊員與村委會工作人員合影)
這些大學生是武漢學院管理學院的“志管先鋒”實踐隊的隊員,他們沿著風景如畫的鄉間小道,追尋著歷史的足跡,抵達了充滿革命氣息的紅色青山陳列館,在這里,他們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現場歷史課。
“在革命戰爭年代,這個地方被譽為‘紅色小井岡’,它不僅承載了青山兒女堅毅不屈的斗爭精神,也見證了他們的英勇事跡。彭德懷、滕代遠、何長工等革命先烈曾在此地浴血奮戰,他們的足跡遍布湘鄂贛總機關和大陽縣委的舊址,留下了寶貴的革命遺產。”村委會工作人員董作森同志向同學們深情講述著這段革命歷史。“青山埋忠骨,綠水吊英魂。”聆聽著革命故事的隊員們深受感動,他們一致認為,此次參觀不僅是對歷史的回顧,更是一次深刻的心靈洗禮。他們誓言將革命精神傳承下去,讓這一精神在新時代的征途中綻放光芒,為國家的繁榮昌盛貢獻青春之力量。
(圖:實踐隊參觀紅色青山陳列館)
參觀結束后,在村委會工作人員的帶領下,實踐隊員們踏入村中老人的生活空間,開展了一場溫馨而深刻的訪談。老人們激動地說:“現在的生活真是越來越美好,這一切都得益于黨和國家的關懷與支持。”他們對國家政策的贊譽聲中,透露出對時代進步的喜悅。“真是時代發展得飛快,高鐵都已經通到我們鎮上了,去年我還有機會去北京天安門參觀呢!”
在這間充滿懷舊氣息的簡樸房屋內,隊員們與老人們促膝長談,聆聽他們親歷的革命故事。兩代人之間,不同的生活背景和時代記憶在此交織,他們的對話如同一幅生動的歷史畫卷,讓人深感歷史的厚重與生活的溫暖。
(圖:實踐隊探訪村內老人)
在體會到當地淳樸民風后,實踐隊繼續前行,來到了青山水庫,開始了對流域治理的深入調研工作。青山水庫,位于七峰山西麓,自1965年動工建設,至1966年基本落成,是一座集灌溉、防洪、發電、供水、養殖等多種功能于一身的中型水庫。它的承雨面積廣闊,達到了14.01平方公里,總庫容高達1187萬立方米,不僅是當地農業灌溉的重要水源,也是防洪減災、電力供應和居民用水的關鍵設施,對于保障區域水安全和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在這里,隊員們親眼見證了村民們的環保實踐,他們共同維護著水庫的生態環境,深知“小河清才能大河凈”的道理。面對隊員們提出的疑問:“如何處理污染水體?”“如何打撈廢物?”等水庫管理人員耐心地給予了專業解答。實踐隊在調研中發現,青山水庫不僅為當地農業提供了可靠的水源保障,還在環境保護和生態平衡中發揮著關鍵作用。村民們通過定期清理水庫垃圾、監測水質變化以及采用生態友好的農業實踐,有效維護了水庫的清潔和水生態的健康。實踐隊員們對此深受啟發,他們意識到,流域治理不僅需要技術手段,更需要全體居民的共同參與和努力。
(圖:實踐隊調研流域治理成效)
實踐隊帶著一路上的深刻感悟返回村委會,著手策劃一場以革命精神為主題的宣講會,旨在傳承革命先輩的光榮傳統,并弘揚深植于村民心中的紅色文化。
宣講會在激昂的革命歌曲中拉開序幕,鏗鏘有力的旋律引領與會者穿越回那個充滿激情與犧牲的時代。實踐隊巧妙地采用情景劇形式,將革命故事生動展現,宣講會高潮迭起,隊員與村民的深入互動,共同探索革命精神在當代的深遠意義及其生活化的實踐,引發了熱烈的情感共鳴。此次活動在參與者心中種下了革命精神的火種,為未來的道路注入了堅定的信念和強大的動力。一位老村民激動地表示:“革命先烈的精神是我們永恒的財富。”一位年輕村民則深有感觸地說:“這些故事是我們的文化遺產,我們有責任傳承下去,讓更多人了解先輩們為今天的幸福所付出的努力。”
(圖:實踐隊開展宣講活動)
在活動的尾聲,隊員們有幸采訪了村黨支部書記璩先旺同志。面對隊員們提出的問題:“您在工作過程中遇到了哪些挑戰,又是如何巧妙化解的?”“您對青年一代有什么樣的期許和囑托?”時璩書記打開了話匣子,分享了自己在鄉村治理方面的寶貴經驗和深刻思考。
他深情地回憶起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種種難題,他談道:“在鄉村治理中,最大的挑戰是如何平衡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的關系,如何調動村民的積極性,共同參與到鄉村建設中來。”他談到通過引入先進的生態農業技術,推動綠色產業發展,以及開展豐富多樣的村民活動有效地解決了這些問題。談及對青年一代的期許,璩書記的話語洋溢著深情與期望:“身處偉大時代的我們,見證了國家的飛速進步和社會的深刻變革。新時代的青年應當珍惜機遇,努力學習,提升自我,勇于承擔社會責任。”他鼓勵青年們將個人夢想與國家發展緊密結合,為實現中國夢貢獻青春的力量。
隊員們深受感動,紛紛表示自己積極投身學習和實踐,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貢獻自己的力量。
(圖:實踐隊員采訪村黨支部書記璩先旺同志)
近年來,武漢學院積極探索,將暑期社會實踐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把思政課堂延伸至田間地頭和基層一線。通過親身參與實踐,學生們深入體驗群眾需求,樹立起服務人民的堅定理念。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們不僅在社會這個廣闊的課堂中接受了教育,鍛煉了才干,更以實際行動貢獻了自己的力量,實現了知識與實踐的有機結合。(作者 申皓元 實踐隊員:沐陽、蔡雨悅、余帥、孔令博、韋婷婷、李曼如、蔡燁)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