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對深化國資國企改革進行了系統部署,明確提出推進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
國務院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張玉卓表示,國資國企將著眼于發展壯大實體經濟,結合“十四五”規劃的深入落實和“十五五”規劃的謀劃實施,以市場化方式推動國有經濟的戰略性重組、專業化整合和前瞻性布局,在更大范圍、更深層次、更廣領域統籌配置國有資本,有力推動“三個集中”,即向關系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集中,向關系國計民生的公共服務、應急能力、公益性領域等集中,向前瞻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中。
就具體改革路徑,張玉卓表示,國資國企將堅持兩端發力、雙輪驅動,一方面抓好傳統產業強基轉型,統籌推進設備更新、工藝升級、數字賦能、管理創新,用數智技術、綠色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另一方面抓好新興產業戰略布局,深入實施央企產業煥新行動和未來產業啟航行動,健全新興產業培育機制,加大在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生物醫藥、量子科技等領域的投入力度,不斷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
他表示,將以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為平臺,以完善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為保障,著力盤活存量,有序拓展增量,不斷提高國有資本配置和運行效率。
《決定》還提出“健全國有企業推進原始創新制度安排”。對此,張玉卓表示,未來將在“三高一優”上協同發力、持續用力,力爭在原始創新上取得更大突破。
一是強化高質量的科技供給。積極融入國家創新體系,主動牽頭或參與國家科技攻關任務,建立企業研發準備金制度,強化目標導向的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努力掌握更多關鍵核心技術和源頭底層技術。
二是建設高能級的研發平臺。深度參與國家實驗室建設,新建一批全國重點實驗室、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等國家級研發平臺,共建區域創新中心,打造高水平創新聯合體,深化同上中下游各類企業科技合作,積極開展國際科技交流。
三是推進高效率的產業融合。加強企業主導的產學研深度融合,主動開放市場和應用場景,加快布局建設一批概念驗證、中試驗證平臺,推進首臺(套)、首批次、首版次應用。
同時,要健全支持原始創新的出資人政策,靈活開展多種形式的中長期激勵,根據科研工作不確定性高的特點,進一步完善合規免責機制,持續營造優質的創新生態。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