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了解到,在與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強臺風“摩羯”的正面對抗中,我國絕大多數海洋風機以卓越的抗臺風性能,成功抵御了17級風力的襲擊,彰顯了我國在新能源高端裝備世界領先的研發和制造技術水平。
在“摩羯”風力最大的海南文昌海域,我國首臺“雙百”深遠海漂浮式風電平臺“海油觀瀾號”以卓越的抗臺風性能扛住了68m/s的風速和高達11.64米的巨浪正面沖擊。
在臺風過境的海南臨高縣,8月下旬剛完成吊裝的全球單機容量最大、風輪直徑最大的海上風電機組MySE18.X-20MW也在此次極端天氣狀況中“安然無恙”。該款機組由我國風機整機商明陽智能研制,曾獲評“2023年全球最佳海上機組金獎”,最大功率可達20MW。
“摩羯”臺風來臨時,由明陽智慧能源集團剛剛組裝完成的全球最大海洋雙轉子風機“明陽天成號”,根據臺風的方向進行自適應偏航調整,讓風輪始終正對來風方向,從而避免了跟臺風直接“硬碰硬”,始終保持了穩定狀態。
此外,位于廣東湛江、陽江等區域的中國風機也表現出了極致的抗臺風能力。國內首個漂浮式風電平臺“三峽引領號”(MySE5.5-155)、全球首臺風漁融合一體化智能裝備“明漁一號”等在內的超1700臺風機均經受住了“摩羯”挑戰。
中國造風機不僅能扛得住臺風,還懂得利用風。我國風機整機商金風科技表示,陽江三峽沙扒二三期海上風電場、湛江徐聞國家電投南區海上風電場及在建項目風機均通過了此次臺風的考驗。其中徐聞項目在不到9小時的時間里發電超210萬度。
明陽智能表示,9月5日0時至9月7日9時期間,其自營的陽江青洲四海上風電場43臺在運風機發電量超1088萬度。在此期間,安裝其風機的中節能南鵬島和中廣核南鵬島海上風電場發電分別超過了1200萬度和1400萬度。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秦海巖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海上風電,是人類開發利用新能源的巨大寶藏。然而,受制于氣候多變、海況復雜等多重因素影響,臺風區在很長時間內被視為海上風電開發的禁區,該領域也被稱為“堪比人類的登月工程”。
中國企業用數年時間深入研究抗臺風技術。明陽集團的研發人員表示,通過對臺風特性豐富的數據積累和認知分析,他們已經全面掌握了臺風的風速風向、湍流強度、風切變、陣風系數、機組運行狀態等,建立起完備的抗臺保障系統及運維管理機制,并將研究成果融入到風機的抗風臺性能設計中。
這一重大技術的研發成功,標志著我國在海洋風電領域已經構建起完備的裝備制造產業鏈,取得了領先全球的突破。從敬畏風到讓風成為能源轉型的重要動力,中國風機已經展現出在新能源開發利用領域新質生產力的澎湃動能。(曹雅麗)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