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業報記者 曹雅麗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健全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機制。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完善新能源消納和調控政策措施。完善適應氣候變化工作體系。建立能耗雙控向碳排放雙控全面轉型新機制?!薄吧罨茉垂芾眢w制改革,建設全國統一電力市場,優化油氣管網運行調度機制。”
8月29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國家能源局發布了《中國的能源轉型》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白皮書全面介紹了中國推進能源轉型的政策理念和實踐做法,全面介紹中國推動形成能源綠色消費新模式、構建新型能源體系、發展能源新質生產力、推進能源治理現代化取得的積極成效,展示中國持續深化綠色能源國際合作、促進全球能源可持續發展的努力和貢獻。
中國能源綠色含量不斷提升
十年來,中國全社會用電增量中,有一半以上是新增清潔能源發電,中國能源的綠色含量不斷提升。
十年來,能源行業堅定不移貫徹“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推動能源發展方式變革,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和美麗中國建設提供了堅強的能源保障。
國家能源局局長章建華表示,白皮書全面介紹了中國能源轉型的實踐成就,主要體現為四個“新”。一是清潔能源發展實現新跨越。截至2023年底,風電、光伏發電裝機規模較十年前增長了10倍,清潔能源發電裝機占總裝機的58.2%,新增清潔能源發電量占全社會用電增量一半以上。二是能源清潔高效利用取得新成效。與2012年相比,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累計下降超過26%。三是綠色能源技術實現新突破。建成風電、光伏全產業鏈研發設計和制造體系,全面掌握大型三代壓水堆和高溫氣冷堆第四代核電技術,水電全產業鏈體系全球領先。四是能源體制改革取得新進展。主體多元的能源市場結構逐步構建,統一開放的能源市場體系逐步完善,反映市場供需關系的能源價格機制逐步形成。
國家能源局副局長萬勁松進一步表示,中國的能源轉型推動清潔能源發展進入快車道。據統計,截至2023年底,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超過15億千瓦,歷史性超過火電。十年來,中國全社會用電增量中,有一半以上是新增清潔能源發電,中國能源的綠色含量不斷提升。
“中國能源轉型支撐了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我們建立起了完備的能源裝備制造業產業鏈,從新能源、水電、核電、輸變電、新型儲能等領域技術創新不斷加快,推動清潔能源產業成長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新支柱?!比f勁松介紹,十年來,能源領域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大約39萬億元,大概每年平均將近4萬億,一次能源的生產能力增長了35%,有力支撐了中國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
為世界能源轉型提供綠色動力
中國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積極拓展綠色能源領域合作,一大批惠民生的“小而美”項目落地,為所在國提供了清潔、安全、可靠的能源供應方案。
國際能源署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可再生能源新增的裝機規模超過了世界其他地區的總和,也是推動全球可再生能源產業發展最大的貢獻者。
白皮書介紹,十年來,中國可再生能源年度新增裝機在全球的占比均在40%以上。全球非化石能源消費占比從13.6%提高到18.5%,其中,中國的貢獻率為45.2%。中國依托持續的技術創新、完整的產業鏈供應鏈體系、充分的市場競爭、超大規模市場,實現了新能源產業快速發展,也推動了全球風電和光伏發電成本大幅下降。中國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積極拓展綠色能源領域合作,一大批惠民生的“小而美”項目落地,為所在國提供了清潔、安全、可靠的能源供應方案。
在章建華看來,中國可再生能源的快速發展,主要得益于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得益于持續的技術進步。通過實施光伏領跑者基地、新能源大基地開發等措施,推動新技術示范應用、技術和產品也實現快速迭代升級。
其次,得益于完整的產業鏈供應鏈。經過多年發展,中國已擁有較為完整的風電、光伏發電等新能源產業鏈供應鏈。同時,中國積極融入全球清潔能源產業鏈,源源不斷地向世界分享高質量的清潔能源產品。
第三,得益于良好的市場環境。面對國內外日新月異的能源發展形勢,中國政府動態完善可再生能源上網電價、消納保障、市場配置等政策措施,充分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在新能源健康發展中的促進作用。
“在全球綠色轉型的大背景下,中國在加快自身新能源發展的同時,積極與各國共享質優價廉的清潔能源產品,有效推動全球風電光伏開發的成本下降,實實在在為世界能源轉型提供了綠色動力,為深化清潔能源國際合作創造了新機遇,也為世界能源轉型貢獻了中國力量。”章建華如是說。
大力提升能源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近些年,中國通過推進改革、完善政策、法治保障等多種措施,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為能源轉型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能源轉型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需要大力提升能源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章建華表示,近些年,中國通過推進改革、完善政策、法治保障等多種措施,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為能源轉型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章建華指出,下一步,將深化能源改革。通過建設全國統一電力市場體系,持續擴大電力現貨市場覆蓋范圍,進一步提升電力資源優化配置水平。建立健全綠色低碳發展機制,加快培育綠電綠證市場。完善新能源消納和調控政策,推進非化石能源安全可靠有序替代化石能源。推動自然壟斷環節獨立運營和競爭性環節市場化改革。
完善能源法治。推動出臺能源法、生態環境法典,加快修訂可再生能源法、節約能源法、電力法等,強化節能增效、優先開發利用清潔能源的法律制度,實施綠證等促進綠色能源消費、支持綠色低碳技術創新的激勵約束制度。推動重點領域制修訂引導綠色低碳用能的法律法規。
加強規劃引領。要扎實開展“十五五”能源規劃研究編制,充分發揮國家能源規劃對重大工程布局、公共資源配置、社會資本投資的戰略導向作用,統籌發展與安全,明確能源轉型的時間表、路線圖。健全能源綠色低碳發展的標準體系。
強化能源監管。要加強能源重大規劃、清潔能源項目實施情況監管,持續加大可再生能源消納、調節性電源建設運營等方面的監管力度,確保能源轉型重大政策能夠落地見效。加強市場交易、價格機制、信息披露等監管力度,確保新能源參與市場的規則能夠有效執行。
多方面推進新型電力系統建設
近幾年,能源行業加強統籌謀劃,從政策、平臺、能力、市場四個方面推進新型電力系統建設。
要推動能源轉型,必須大力發展新能源。發展新能源,就必須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充裕、經濟高效、供需協同、靈活智能的新型電力系統。
萬勁松介紹,近幾年,能源行業加強統籌謀劃,從政策、平臺、能力、市場四個方面推進新型電力系統建設。
政策層面,不斷完善新型電力系統政策框架。近期,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國家數據局聯合印發了《加快構建新型電力系統行動方案(2024—2027年)》,立足當前發展階段,聚焦近期新型電力系統建設亟待突破的關鍵領域,選取典型性、代表性的方向推進工作。
平臺方面,強化電網配置資源的平臺作用。持續完善電網主干網架,推進跨省跨區輸電通道規劃建設和配電網升級改造,預計到2025年底,中國跨省跨區輸電容量將達到3.6億千瓦,配電網具備5億千瓦左右分布式新能源、1200萬臺左右的充電樁接入能力,電網對電力資源的承載能力和配置能力將顯著提升。
能力方面,加強靈活調節能力建設。持續推進煤電節能降耗、供熱、靈活性“三改聯動”,進一步改造提升煤電的高效調節性能和清潔低碳水平,統籌推進抽水蓄能、新型儲能等調節資源建設,深入挖掘需求響應調節能力。
市場方面,充分發揮市場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積極推進全國統一電力市場體系建設,通過市場交易引導電能高效合理利用,激發經營主體活力,促進電力資源大范圍優化配置。
能源科技創新取得重要階段性進展
近年來,中國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強能源科技創新頂層設計,建立了重大技術研發、重大裝備研制、重大示范工程、科技創新平臺“四位一體”能源科技創新體系,促進創新鏈和產業鏈深度融合,取得了重要階段性進展。
科技創新是中國能源轉型的核心驅動力。國家能源局法制和體制改革司司長宋雯介紹,近年來,中國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強能源科技創新頂層設計,建立了重大技術研發、重大裝備研制、重大示范工程、科技創新平臺“四位一體”能源科技創新體系,促進創新鏈和產業鏈深度融合,取得了重要階段性進展。
宋雯介紹,首先是推動協同創新。依托能源重大科技項目、重大創新平臺、重大工程建設,強化以企業為主體的產學研用協同創新,建立健全關鍵技術攻關機制,推進技術研發、成果轉化和工程示范的有效融通銜接。其次,推動完善政策體系。印發了一系列能源領域科技創新戰略規劃和產業政策,制定創新路線圖和時間表,支持發展新型儲能、氫能、能源數字化智能化等新產業新模式新業態。最后,推動加快成果轉化。持續開展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的示范,加快能源重大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
“下一步,能源行業將持續強化科技創新第一動力作用,重點也是要抓好三個方面:充分激發創新活力,大力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強化成果的轉化應用?!彼析┍硎?。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