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黄色在线观看,2018天天拍拍天天爽视频,大鸡巴嗯嗯啊嗯啊嗯啊嗯啊嗯啊日逼视频,日韩va免费线上看

首頁 / 

碭山:一座紅色城市閃亮的雙擁名片

來源:中國工業新聞網 發表時間:2024-09-11 17:07
分享到:

烈士陵園,紅色基因世代傳承;黃河故道,雙擁傳統賡續發揚。國防教育一條街,雙擁一條街,雙擁主題公園,雙擁精神堡壘宣傳標志牌55處,固定雙擁口號標語66條,處處都有亮眼名片。革命老區、兵員大縣、優撫安置大縣;先后7次被省委、省政府和省軍區命名為“安徽省雙擁模范縣”,連續三年退役軍人工作在市級獲得優秀位次……這些都是安徽省宿州市碭山縣“愛我人民愛我軍”的時代新篇不斷續寫。

近年來,碭山縣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及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始終堅持把鞏固堅如磐石的軍政軍民團結作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不竭動力,以實現軍民深度協同為核心,著力構建“黨委領導、政府主導、部門協作、軍地互動、全民參與”的新時代“大雙擁”格局,因地制宜,積極探索符合時代特點的擁軍優屬新形式、新舉措,走出了一條富有碭山特色的雙擁之路,“軍愛民、民擁軍”的光榮傳統永續傳承。

弘揚英烈精神,用心用情做好褒揚紀念工作。

賡續血脈,紅色基因代代傳。利用紅色資源賦能國防教育,構建“一中心一故居兩展館三園”紅色傳承發展格局。以縣烈士陵園、孟憲琛故居、王學風紀念館等紅色傳承教育陣地為主線,打造紅色研學點,讓廣大干部群眾切實感受紅色歷史、接受紅色熏陶、傳承紅色文化,深入激發愛國擁軍情感。按照“應遷盡遷、集中管護”的原則,重點對該縣縣級以下英雄烈士紀念設施進行集中整修,實現應集中盡集中、應修繕盡修繕,在各鎮(園區)的大力配合下,2022年以來,該縣共開展兩批烈士墓集中遷移安葬儀式,高標準提升改造縣烈士陵園,精心設計新建烈士英名墻。該縣960名烈士,57名合葬烈士墓就地整修,其余903名烈士全部集中安葬管護,從根本上改善了該縣烈士紀念設施整體面貌。高質量舉行清明節、9·30等重要時間節點烈士祭掃儀式,全縣每年參與祭掃活動達萬余人,大力提升英雄烈士紀念設施紅色教育功能,營造了崇尚英烈、學習英烈、捍衛英烈的濃厚社會氛圍。

深挖紅色資源稟賦,全力激活“紅色基因”。高標準建設雙擁主題公園、雙擁文化廣場、國防教育一條街,在主要路段、醒目位置設立永久性雙擁標志牌,打造該縣雙擁創建“新地標”;目前,該縣國防教育一條街已經成為廣大干部群眾、青少年的雙擁、愛國教育主陣地,被縣委縣政府列入縣“兩會”代表、委員的觀摩點,縣人武部把該陣地列入新兵入伍“第一課”、“必修課”。使雙擁氛圍不斷濃厚,雙擁意識日益提升。積極申請縣光榮院(市光榮院二院)中央預算內標準化建設1500萬元項目,大力推進全縣紅色傳承示范區建設。

大力開展先進典型、模范人物的培養和選樹,將參戰退役軍人、榮獲二等功以上表彰和獲得省部級、戰區級或二級以上表彰和其他符合條件的退役軍人名錄和事跡載入地方志年鑒。近年來,選樹被縣級以上表揚的優秀退役軍人、就業創業之星65人,全部納入退役軍人先進典型“資源庫”,還有1人被表彰為全國模范退役軍人。

樹牢服務宗旨,確保優待政策落實到位。

優化服務,尊崇尊重氛圍濃?!傲磷C就可以免費坐公交,真是太溫暖了。還有語音播報‘老兵,您好’”退役軍人宋遠飛激動地說。在碭山轄區,現役軍人、軍隊文職人員、退役軍人和“三屬”免費乘坐公交車的政策一經發布,備受好評。

一直以來,碭山縣用心用情服務,當好了暖心“娘家人”。縣、鎮、村(社區)三級189個服務中心(站)全部建成全國示范型退役軍人服務站,打造成了縱向到底、橫向到邊、覆蓋全員、高效運行的三級退役軍人服務保障網絡。出臺文旅、教育、醫療等多項暖心貼心惠軍措施,發布優待項目清單3批,截至目前共計篩選吸納十大行業569家企業、門店、民宿加入社會化擁軍聯盟,為軍人軍屬、退役軍人和其他優撫對象提供優先、優質、優惠服務,實現了城鄉全覆蓋,讓擁軍服務更有深度,更有厚度,更有情懷,以實際行動表達對軍人的崇高敬意。精準落實安置優撫政策,退役軍人接收率、安置率、滿意率均為100%。

及時足額發放各類撫恤補助金及生活補助金、大學生一次性獎勵金、義務兵家庭優待金。扎實做好優撫數據的年度確認工作,確保優撫對象數據真實、準確,優撫對象核查率達到100%。

同時,強化“政企共建”融合,與碭山農商銀等金融部門聯合推出“擁軍優貸”系列金融產品等特色服務品牌,以退役軍人信譽為保證,提供創業金融服務。在全縣范圍內聯合農商行開展市場主體大走訪活動,累計走訪退役軍人市場主體230余家,宣傳退役軍人創業貸款、稅收等相關政策,目前已為56名退役軍人提供了2300余萬的創業貸款。

深化雙擁共建,不斷增進軍民魚水情。

強化引領,初心如磐共奮斗。深挖紅色資源,將碭山籍抗戰老兵、抗美援朝老戰士等鮮活戰斗故事和革命史拍攝成專題片,“共和國記憶·碭山老兵”、“致敬!抗美援朝碭山籍老兵”、“碭山紅色記憶”等,該縣雙擁歌曲《梨鄉擁軍情》影響面廣泛輻射,碭山最美退役軍人先進事跡發布會在碭山縣電視臺、融媒體中心進行現場直播,營造了支持國防、建設國防、鞏固國防的濃厚氛圍。全國模范退役軍人李防震,永葆本色,發展路上不忘初心,牢記宗旨,無私奉獻,不計回報,熱心公益事業。高質量做好轄區退役軍人服務保障工作。帶頭創業,大力支持退役軍人就業創業,積極幫扶困難退役軍人,贏得良好社會口碑。一時間,尊崇之花開遍梨都碭山,學習英雄、崇尚英雄、爭當英雄蔚然成風。

如今,全縣126名“兵支書”“兵委員”,用熱血和奉獻兌現著軍人的錚錚誓言,用實際行動書寫鄉村振興“新畫卷”。

退役不褪色,建功新時代。全縣成立了退役軍人“紅耀江淮”志愿服務隊、221支縣鎮村三級退役軍人服務隊6000余名志愿者,圍繞走訪慰問、調解幫扶、國防教育、政策宣傳、治安巡邏、文明創建等,開展形式多樣的社會志愿服務活動,以實際行動傳遞正能量,展現了退役軍人的良好形象。

此外,組建了碭山縣退役軍人“紅耀江淮”紅色宣講志愿服務隊伍,進社區、進企業、進機關、進學校開展宣講活動30余場次,受眾達萬余人,“最可愛的人”正努力成為“最有用的人”。

軍地同心,澆開雙擁幸福花。每年“春節”、“八一”兩節,對駐宿、駐碭部隊、懷遠榮軍醫院和桐城療養院進行走訪慰問,發放慰問品和慰問金20萬余元;出臺關于《帶編入伍》、《隨軍家屬考編》、《現役軍人子女入學》等一系列雙擁文件,認真貫徹落實《退役軍人保障法》、《軍人撫恤優待條例》等政策法規,依法按規不折不扣地落實到位。

碭山縣還深入開展“情系邊海防官兵”擁軍優屬活動,通過精心組織的慰問和豐富多彩的演出等形式,向邊海防官兵送去了深厚的溫暖與關懷,進一步營造了軍民團結、共同發展的雙擁濃厚氛圍。

紅色熱土,魚水情濃。在這片有著雙擁光榮傳統的紅色熱土上,擁軍優屬、擁政愛民的優良傳統在賡續傳承,一曲曲動人暖心的雙擁贊歌在不斷奏響。

新時代,碭山縣堅持用“統一認識講政治的高度、政策解讀雷厲風行的速度、精準服務扎實推進的力度、真情服務做到閉環的溫度”標準為軍人軍屬做好服務,繼續譜寫軍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新篇章,讓“紅色基因”澆灌的雙擁之花越開越艷、永放光芒。(張建軍)

編輯:袁海霞

分享到: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快來搶個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