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全省綜合交通線網總里程達22.5萬公里,線網密度位居全國第五,所有設區市實現高鐵覆蓋,“公、鐵、水、空”立體開放綜合大通道基本形成……這是江西近年來在推動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上交出的一份成績單。
十年前,2014年9月16日,伴隨著高速動車組列車從南昌西站駛出,滬昆高鐵南昌至長沙段正式開通運營。13對始發動車組列車飛馳駛向各方,以磅礴的聲勢宣告著江西高鐵時代的來臨
十年間,江西發展日新月異,一張交通四通八達、產業新興強勁和民生幸福篤實的藍圖正逐漸成為美好的現實。
巨龍橫貫東西鋼軌織就復興夢
作為中國“八縱八橫”高速鐵路網中東西向線路里程最長、經過省份最多的“一橫”,滬昆高鐵全長2252公里,出上海、過浙江、穿江西、入湖南、進貴州、終到云南,途經杭州、南昌和長沙等5座省會城市。其中江西段545.5公里,貫通省內東西經濟軸線,連接合福、京港、杭昌諸線,助力江西融入全國高鐵網絡。
“滬昆東線聯調聯試時,看著試驗動車時速由100到300、380公里,我的心里滿是歡喜!”談起十年前的值乘任務,值乘首趟滬昆高鐵列車的動車組司機楊斌眼神中難掩喜色。
曾幾何時,“環江西高鐵圈”的調侃流傳甚廣,為打破此種尷尬境況,江西人民上下一心,腳踏實地付出努力。
“我是1988年參加工作的,最開始我們江西的火車是蒸汽機車,速度很慢,從南昌至九江要開6個小時。”楊斌說,滬昆高鐵開通后,江西第一次有了設計時速350公里的高鐵,“從南昌西站出發,到高安、新余不超過一小時,到長沙也只要100分鐘。”滬昆高鐵的建成,拉近了江西與沿線城市之間的時空距離。南昌至上饒1小時,至上海3.5小時,至廣州4.5小時,“朝飲杭白菊、午品三杯雞、晚嘗口味蝦”成為現實。江西這片曾經的“高鐵洼地”由此接入了全國高鐵網絡。
此后十年間,江西高鐵步履不停,一躍成為全國首個“市市通時速350公里高鐵”的省份。2015年合福高鐵開通運營,與滬昆高鐵在上饒交匯;2017年武九高鐵、九景衢鐵路相繼通車,環鄱陽湖動車圈成形;2019年昌贛高鐵攜贛南老區踏入“高鐵時代”;2021年贛深高鐵助江西加入粵港澳3小時朋友圈……2023年,隨著杭昌高鐵的正式開通運營,3條時速350公里高鐵助推南昌成為高鐵樞紐城市。江西在高鐵事業上打出了漂亮的“翻身仗”。
據統計,截至2023年底,江西省內鐵路里程已超5000公里。十年間,江西持續完善客運主通道,設計時速350公里高鐵運營里程從0到1280公里,轄內納入國家“八縱八橫”高速鐵路網的重要通道基本形成。滬昆通道、沿江通道、廈渝通道和京港(臺)通道以“三橫一縱”姿態穿越江西,在贛鄱大地上寫下一個“豐”字,構筑起助推江西經濟發展的“鋼鐵動脈”。
產業“贛”勁十足鐵軌串聯經濟鏈
馳騁十載,滬昆高鐵不僅開啟了江西人民出行新篇章,還承載起了江西發展與復興的希望。它強化了江西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與長三角經濟圈、粵港澳大灣區的同頻共振,優化了江西的資源要素流動,對推動江西服務中部地區崛起和促進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依托滬昆高鐵聯東通西的交通優勢,沿線各城市積極抓住高鐵機遇,建設優勢特色產業園區,各地高鐵新區投資開發蔚然興起,城鎮化進程加快推進。
2015年,隨著合福高鐵和滬昆高鐵在此“十字交叉”,上饒高鐵經濟試驗區應運而生。該試驗區總面積約88平方公里,配備“一核三區”的功能布局,是集交通樞紐中心、產城融合中心和大數據服務中心為一體的新型城市綜合功能區。“高鐵的開通直觀地幫助我們減少了人才流失,縮短了員工通勤的時間成本,讓更多人才愿意留在上饒、留在家鄉。”江西數字網聯信息安全技術有限公司王志鵬表示。自“高鐵樞紐,大美上饒”成為現實后,人流、物流以及信息流暢行無阻。“高效便捷的交通條件是企業的生命線,從快速運送貨物到商業旅行,再到商務交流,一切都變得前所未有的便利,這就是高鐵給我們帶來的機遇和變化。”江西元聚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潘晶說道。
以數字網聯、元聚文化為代表的一批數字經濟重大項目或領軍企業先后落戶于上饒高鐵經濟試驗區。近年來,該區積極發展高端制造、人工智能和數字經濟等前沿行業,推動發展新質生產力。2023年,全區企業實現營收980.36億元,同比增長62.5%,其中數字經濟企業實現營收760.22億元,同比增長64.95%。
進賢南站以西20公里,十幾條智能化分揀設備正在溫圳鎮韻達江西總部智能化分揀中心高速運轉,各種快遞車輛來回穿梭,緊張有序地忙碌著。
“公司正是看中了進賢開通高鐵后帶來的產業和交通優勢,才決定在這里投資建設韻達江西快遞電商總部基地。”江西韻達公共事務總監宗芳芳說道。借助交通優勢,韻達公司積極引進先進物流設備和技術,建設數字化供應鏈項目,與多家電商企業展開深度合作,形成了集存儲、加工、流轉、辦公、結算等多元化服務于一體的產業鏈,帶動了進賢縣電商經濟的發展。截至2023年10月,進賢縣已有網店7500余家,電商從業人員超過35000人,電子商務交易額也在逐年遞增,電商經濟已經成為當地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
從進賢南站驅車30分鐘,便可到達進賢縣文港鎮。依托高鐵交通優勢,該鎮走出了一條“毛筆文化+鄉村旅游”的鄉村振興之路。“我們從南昌西站坐高鐵到進賢南站只用了18分鐘,車站到景區大巴接駁,非常便利。”游覽完文港文化產業特色街區的江西師大附中學生陳煒說道。每年寒暑假,文港鎮都會吸引大批省內中小學生來體驗毛筆制作過程。
高鐵出行的安全便捷,讓“乘著高鐵去研學”成為新興熱潮。成立于2014年的鷹潭市軍歌興華素質教育中心,是鷹潭市少先隊校外實踐教育基地。中心建成之初,多為鷹潭本地的青少年在此活動。如今,來此開展素質拓展已成為義烏、杭州、懷化等地青少年的假期的新選擇。只需2到3個小時的車程,他們便可收獲到獨立外出、參加素拓活動的樂趣。近兩年,每到暑假便有一千余名來自湖南、浙江等地的中小學生乘高鐵到教育中心參加素質拓展活動。
憑借著距萍鄉北站10分鐘車程的“近水樓臺”,2017年3月,國內網紅零食巨頭甘源食品公司首次將品牌廣告搬進了高鐵車站與車廂,通過為列車供應休閑零食、在高鐵站商鋪進行食品零售等方式,該品牌在游客群體中實現了高滲透傳播。2023年,甘源食品總銷售額達18.47億元,同比增長27.36%,高鐵渠道銷售佳績令人矚目。
好景連珠成串笛聲喚起文旅潮
滬昆高鐵穿越杭州、南昌和昆明等城市,便捷了人民的出行,也將滇池、武功山和西湖等人間仙境串聯在一起,帶來了熱力十足的旅游市場。
“滬昆高鐵江西段開通時,南昌西站年發送旅客只有285萬人次。如今這個數據達到了2615萬人次,最高峰時預計一天要接待旅客15萬余人。”在南昌西站“紅土情”服務臺,客運值班員何雙回憶道。
路暢其行,客從八方來。近年來,南昌頻頻上演“人從眾”場面。2023年,從國際龍舟賽到八一廣場升旗儀式,再到刷爆社交平臺的煙花秀,南昌在群雄環伺的流量爭奪戰中勇立潮頭。全市接待游客1.9億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1977.79億元,均創歷史新高。
在上饒望仙谷,咖啡店、酒吧、文創店鋪穿插景區之間,花崗巖河道成為山谷漂流之路,現代與傳統交織,潮流與質樸在這里隨處可見。上饒的樞紐區位為望仙谷帶來了全國各地的游客,2023年,望仙谷總客流超過369.1萬人次,綜合營業收入達4.14億元。
在武功山,10萬畝高山草甸綿延于海拔1600米的山巔,風景獨特壯麗,成為近年熱門旅游打卡點。“老板,景區公交怎么去?票價多少?”在萍鄉北站“細乃”餐館里,一位游客向老板陳啟林詢問道。隨著武功山爆火,陳啟林積極當起了“旅游向導”,手機備忘錄里滿滿的記錄著萍鄉北站去武功山的交通攻略、萍鄉美食打卡點、武功山周邊旅游地推薦等信息,方便隨時向旅客介紹。
五湖四海的游客慕名來到武功山,陳啟林經營的小店客流絡繹不絕。“現在我們店月均營業額比過去增加了近2000元,日子眼看著一天比一天好!”陳啟林喜悅之情溢于言表。得益于高鐵站至旅游景點間的便利接駁,武功山頻頻“出圈”。2023年,武功山共接待游客203.66萬,較2015年增長了7倍余。萍鄉北站日均發送旅客人數從2014年的3000人次增長到2024年的1.3萬人次,增長超3倍。為進一步提升服務品質,今年8月,武功山景區在萍鄉北站附近推出“飛的”服務,游客出高鐵站后僅需15分鐘便可乘坐直升機抵達武功山,為游客提供了低空游覽觀光、領略不同視角美景的獨特體驗。
高鐵駛出旅游熱,江西文旅仿佛朝氣蓬勃的青年,展現出強大的生命力與進取精神。猶如破土而出的新芽,經歷顯著的成長蛻變。
十年來,江西年度國內旅游接待總人數由2.48億人次增至8.18億人次,年度國內旅游總收入由1896億元增至9668億元,“風景獨好”的江西成為人們向往的“詩和遠方”。
十年來,江西省5A景區由3家增至14家,4A景區由33家增至234家,數量穩居全國第一梯隊。
2023年7月11日,江西省發布《美麗江西建設規劃綱要》,提出深化區域綠色發展合作,依托滬昆、沿江、昌景黃交通通道建設城鎮產業軸帶,推進基礎設施、產業、公共服務、生態環保和市場體系等領域合作。從百年滬昆鐵路的“鳳凰涅槃”,到千里滬昆高鐵的“浴火重生”,這條承接過去、現在與未來的一抹飛虹,已經為沿線經濟社會發展插上騰飛的翅膀。
伴隨著滬昆高鐵的汽笛聲,4500萬贛鄱兒女站在新時代新征程的起點上,向著贛鄱大地“中部崛起”的光榮夢想接續奮斗。這條鐵路將繼續為“引客入贛”注入強大動力,加快推動江西產業轉型升級,為中國式現代化江西篇章貢獻更有力的支撐。(魏文 余建 張萌飛 文/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