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正值世界清潔地球日,聯想集團正式發布第二本《聯想集團2023/24碳中和行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
作為聯想集團繼2023年后發布的第二份碳中和行動專題報告,《報告》在第一本的基礎上,依托全球權威四要素框架,進一步使用氣候情景分析工具深入分析應對氣候變化帶來的風險與機遇,持續更新與完善聯想集團凈零目標逐年所做出的最新進展,將范圍3納入行動規劃,滿足利益相關方的關切。并以科技創新作為聯想集團碳中和行動的核心驅動力,前瞻性布局ESG+AI,探索將AI技術應用于低碳技術、綠色科技與算力等可持續發展領域,體現了聯想集團科學有序推進自身凈零排放行動的信心與認真履責、助力千行百業共同降碳的決心。
碳中和需要市場化、資本化和國際化
會上,北京綠色金融協會秘書長、北京綠色交易所副董事長梅德文表示,碳中和需要市場化、資本化和國際化,才能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聯想集團副總裁兼中國區總法律顧問高喚棟表示,聯想集團作為中國首家通過科學碳目標倡議(SBTi)凈零目標驗證的高科技制造企業,承諾在2049/50財年實現全價值鏈凈零排放。長期以來,聯想高度重視ESG與可持續發展,并將創造社會價值與ESG作為公司穿越周期的壓軸支柱,從ESG+T(科技)到ESG+AI(人工智能),聯想全力打造普惠的AI、負責的AI與綠色的AI,不斷探索以AI助力中國智能化、綠色低碳化轉型。
中石化集團原董事長、碳中和國際研究院創始人、北京國際能源俱樂部副主席傅成玉表示,我們不能簡單片面地認為減少碳排放就是增加成本,應當轉變思路,要將碳作為資源、作為資產、作為價值來看待。要讓企業通過有效碳市場將降碳的科技研發投入,設施裝備升級改造投入大部分轉移出去。要讓碳市場成為激勵企業科技創新和升級改造的有效推動力量。要讓碳市場不斷地激勵企業科技創新,推動企業轉型升級。
生態環境部宣傳教育中心黨委書記、主任閆世東表示,生態環境部宣傳教育中心高度重視支持和指導企業落實社會責任,促進其高質量發展。企業是碳達峰碳中和行動的重要參與者。聯想集團作為電子行業頭部企業,在落實高質量發展目標和雙碳工作的同時,也積極通過各種國內外氣候環境活動平臺,分享與披露企業綠色創新與高質量發展等主題的實踐經驗,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引領作用。
“碳”既是挑戰,也是機遇
在主旨發言環節,清華大學能源環境經濟研究所所長、清華大學碳中和研究院氣候治理與碳金融中心首席科學家張希良表示,“碳”既是挑戰,也是機遇,完善建立碳定價體系是我國引領全球氣候治理進程的重要抓手。企業在碳市場中大有可為,也應當有所作為,要自發主動地減少碳排放,促進產業綠色低碳轉型升級。
北京綠色金融協會副會長、中證金融研究院原副院長馬險峰指出,從投資者視角出發的企業碳中和行動與信息披露正在被更多監管機構和市場所關注并延伸。聯想集團此次發布碳中和行動報告,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勇于擔當責任的全球化企業,在當前應對氣候變化局勢下所做出來的表率和引領示范,為其他企業服務國家碳中和戰略樹立了可學習與可借鑒的旗幟和標桿。
國家氣候戰略中心戰略規劃部主任、研究員柴麒敏表示,碳中和技術創新與新質生產力發展是我國成為全球創新增長新標桿的重要實現路徑。而企業在產品碳足跡認證/評價、ESG責任投資和氣候信息披露等領域的實踐,正是完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制度與建立碳足跡管理體系等具體實施方案的重要依據。
《可持續發展經濟導刊》社長兼主編于志宏表示,正值中國提出碳達峰碳中和四周年之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場廣泛且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這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概念之變,綠色低碳正在成為新的增長優勢;關系之變,單向買賣關系逐漸延伸為合作減碳的伙伴關系;商業模式之變,綠色金融幫助企業獲得資本優勢和資金收益;生活方式之變,企業引導公眾低碳行為。
當前,隨著我國雙碳“1+N”政策體系的逐步構建,“雙碳”工作正在由頂層設計步入實施行動。聯想集團此舉不僅是對國家“雙碳”戰略的堅定貫徹與積極響應,更是體現了其作為行業引領者挺膺擔當,為中國乃至世界共創凈零未來提供了獨特的“聯想樣本”。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