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新中國成立以來,河南鄭州緊跟新中國成長步伐,一代代鄭州人以堅如磐石的初心使命,緊盯目標、接續奮斗,書寫了從中原小城到國家中心城市華麗轉身的大美詩篇。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兩次親臨鄭州視察指導,先后12次作出批示指示,為鄭州發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增強了動力。
2024年9月18日下午,在河南省鄭州市召開“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河南實踐”系列主題鄭州專場新聞發布會。河南省委宣傳部二級巡視員常軼旸主持會議,出席發布會的發布人有河南省鄭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長胡軍,河南省鄭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長馬志峰,河南省鄭州市人民政府秘書長王春曉。
從中共河南省委宣傳部新聞發布會上獲悉,鄭州市牢記領袖囑托,在河南省委、省政府堅強領導下,聚力高質量發展不動搖,以眺望“最高峰”的眼界、戰勝“不可能”的韌勁,在頂壓前行、攻堅克難中交出了“跑出加速度、確保高質量”的精彩答卷,以實干實效彰顯了省會城市引領助力“兩個確?!钡挠埠藫?。
鄭州市矢志在當好國家隊上勇挑大梁,站位全局融入發展大局,攻堅克難實干,鄭州城市綜合實力邁上新臺階。發展蹄疾步穩,黨的十八大以來基本保持年均跨越千億元臺階態勢,是全國第16個GDP過萬億城市,經濟首位度達到23%以上。能級蝶變躍升,黃河國家戰略、新時代中部地區加快崛起等國家戰略疊加賦能,國家中心城市和鄭州都市圈建設獲批支持,邁入了由區域性中心城市建設到國家中心城市聯動周邊協同發展的新賽道?;盍ε炫扔縿?,上榜全國十大最多人口凈流入城市,鄭州市常住人口由1949年不足20萬增加到2023年1300.8萬人,市場主體突破200萬。
在發展新質生產力上,鄭州市聚焦產業鏈條統籌施策,延鏈補鏈強鏈,堅持向新而行,產業蝶變升級實現新突破。一體推進傳統產業提質、新興產業壯大、未來產業布局,加快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錨定萬億級電子信息、新能源及汽車,5000億級裝備制造,3000億級算力、新材料等產業加速聚鏈成群,20條重點產業鏈協同發展,高分子材料等12個專業園區加快建設,智能制造發展指數晉級全國20強,以鄭煤機、中鐵盾構、宇通為代表,越來越多的鄭州制造品牌在國內國際雙循環中進入中高端、成為關鍵環。
在提升國際化水平上,鄭州市持續鞏固樞紐開放優勢,全面鏈接世界,開放高地建設打開新局面。四條“絲綢之路”通達天下,鄭州機場形成橫跨歐美亞三大經濟區、覆蓋全球主要經濟體的客貨運航線網絡,中歐班列“27站點8口岸”國際物流業務遍及40多個國家140多座城市,跨境電商交易額居中部第一,海鐵聯運突破4萬標箱。與東盟、中東、南美及RCEP成員國等經貿合作持續深化,國際友好城市增至13個,國際友好交流城市增至35個;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穩步擴大,自貿區鄭州片區12項制度創新成果全國復制推廣。
在加快創新起高峰上,鄭州市硬件軟件建設同步發力,筑牢科創基底,科創引領發展蓄積了新動能。創新能力顯著提升,全社會研發投入強度達到2.67%,技術合同成交額三年翻番突破650億元,科技創新集群排名進入全國前20。創新平臺其勢已成,中原科技城在全國348個科技城中躍居第19位,重建重組國家重點實驗室14家,引進一流大學研究院8家,建成研發平臺5000余家。創新人才不斷匯聚,引進一流領軍人才620多名,在鄭院士88人,人才總量增加到290萬人。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2024年全球創新指數顯示,全球中等收入經濟體科技集群產出增長迅猛,鄭州增速僅次于合肥,位居全國第二。
在增強城市承載力上,為建設人民滿意幸福城市,增品質塑形象,歷史文化之城煥發新活力。全面踐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發展理念,鄭州市城市建成區由開放初60多平方公里擴容至近1400平方公里,中心城區發展形成“雙核、雙軸、多廊”復合空間架構。兩縱兩橫兩環快速路網,實現鄭州市域15分鐘上高架、30分鐘上高速。鄭州市地鐵運營及在建里程突破450公里。二砂文創園、油脂化學廠等老舊片區通過城市更新綻放了新活力。文旅融合讓“天地之中、黃帝故里、功夫鄭州”城市品牌名揚海內外,宜居韌性幸福之城底色更亮、成色更足。
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辦好辦實重點民生實事,共享發展成果,為民利民惠民拓展新空間。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鄭州市每年70%以上財力投入民生領域,187個貧困村、9.8萬貧困人口如期脫貧,鄭州市主城區800多萬市民喝上丹江水,鄭州市區燃氣普及率96%,建成區熱網覆蓋率超90%。近十年改市城鎮新增就業147.3萬人。學前教育3年毛入園率穩定至95%,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鄭州經驗”全國推廣。鄭州市政府主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實現全覆蓋,300米普惠托育圈、15分鐘養老服務圈基本形成,未成年人保護體系不斷完善,托底可持續保障網越織越密。(張慧芳)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