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2024年中國汽車產品質量趨勢”座談會在北京成功舉辦。大會匯聚了國內主流整車及零部件企業的精英代表,就客訴應對的新難點、用戶體驗改善的新路徑等熱點話題進行深入交流,共同把脈汽車行業質量現狀,展望未來發展藍圖。
會議現場發布了《2023年度車質網投訴分析總結報告》和《2024年中國汽車產品質量趨勢分析》兩份權威報告,前者深刻剖析了去年汽車市場中質量與服務的真實面貌,揭示了行業新興問題。后者依托豐富的產品評測數據,從多個維度,前瞻性地勾勒出汽車產品質量的未來走向。報告明確指出,盡管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增長快速,但傳統燃油車在現階段及未來一段時間內,仍占據市場的重要位置,其質量管理同樣需要高度重視與持續優化。
在會后的交流環節,汽車行業質量體系的領軍人物尹雙興介紹了其創新質量分析體系的具體實施路徑與顯著成效,期待通過他的視角,為整個汽車行業的質量管理與提升提供可借鑒的范例。
談及當前汽車行業廣泛采用的FMEA(故障模式及影響分析)體系,尹雙興指出,盡管這一方法在工程應用中具有極高的普及度,但其固有的主觀性和對人為判斷的依賴,以及失效模式和效應分析的局限性,仍不容忽視。這些局限性的根源在于,產品研發國家在設計產品時往往過于關注本國用戶的使用習慣,而忽視了產品出口目的地市場的實際情況。因此,FMEA中的失效模式信息往往局限于本地,缺乏全球視野。
針對這一現狀,尹雙興率先在行業內牽頭,對全球產品研發體系進行了全面梳理與優化。他創新性地將各市場上出現的質量問題、失效模式、客訴率及解決方案等FMEA關鍵信息,按國家、地區進行分類,并在全球FMEA平臺上實現共享。在產品研發初期,工程師即可根據產品規劃的銷售市場進行精準篩選,全面考慮各種可能的失效模式,從而設計出更符合全球市場需求的優質產品。同時,在制定產品質量標準時,也能更好地兼顧各國市場的特定要求,實現性價比的最優化。這一舉措打破了部門間的壁壘,促進了研發、IT、工藝、質量等多部門之間的緊密合作,共同推動了一種全新的產品開發方法。
在優化FMEA系統時,尹雙興加強了北美、中國及中東等關鍵市場團隊之間的合作與信息共享,整合了全球范圍內的專業知識與經驗資源。通過精確篩選“目標市場”并輸入各市場的預測銷售比例,從龐大的數據庫中精準提取出相關產品的失效模式及其頻次信息,利用跨區域數據對比減少了主觀判斷的干擾,提升了分析的客觀性與準確性。
針對失效模式在不同市場接受度差異導致的“嚴重度”評級難題,尹雙興創新性地提出了基于預測銷量比例的加權平均計算方法。這一方法不僅豐富了評價維度,還有效解決了傳統方法中過度依賴研發地本土信息的局限問題,使得嚴重度評估更加貼近市場實際情況。在“頻度”分析方面,他也同樣采用了加權平均策略,依據預測銷售比例對各國家客戶投訴率進行加權計算,從而增強了分析結果的動態性與實用性。隨著“嚴重度”和“頻度”參數計算的優化升級,FMEA中的“探測度”也得以在后續工藝開發中得到更加充分的考慮與提升。
為了長期改進FMEA系統并保持其競爭力與適應性,尹雙興還提出了多項創新解決方案。他將FMEA模型與其他質量管理和風險管理工具,如故障樹分析(FTA)、故障樹事件樹分析(FTETA)相結合使用,以提高系統的綜合性能與準確性。同時,他積極引入數據驅動的方法論,依托福特北美和中國的大數據資源優勢,對潛在失效模式進行全面、深入的評估與分析,并通過大數據分析揭示出隱藏在數據背后的關聯與趨勢信息。此外,他還通過促進不同國家間的合作與信息共享機制建設,整合全球范圍內的專業知識與經驗資源。
在福特汽車CD542項目中,便展現出了非凡的效能,與之前出口中東的其他車型項目相比,千臺車維修率改善了34%,客戶滿意度提升7%,為福特在全球市場的競爭中增添了強勁動力。這不僅是對傳統燃油車質量提升的一次深刻變革,更為汽車行業質量管理轉型升級提供了寶貴的實踐經驗和理論啟示。
隨著汽車行業的不斷發展,特別是新能源汽車與傳統燃油車并存的復雜局面下,如何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實現高效、精準的質量管理,成為了所有車企必須面對的課題。未來,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市場的持續變化,汽車行業將繼續探索更加科學、智能的質量管理方法,以更好地滿足消費者需求,推動行業持續健康發展。(王文元)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