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黄色在线观看,2018天天拍拍天天爽视频,大鸡巴嗯嗯啊嗯啊嗯啊嗯啊嗯啊日逼视频,日韩va免费线上看

首頁 / 

美的集團方洪波,還有一場硬仗要打

作者: 梁宵 來源:中國經濟網 發表時間:2024-09-23 09:26
分享到:

一個面向國際市場的美的集團,更不能走回頭路。

9月17日,美的集團正式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上市,按照每股54.8港元的發行價,募集資金310億港元,刷新近三年港股IPO募資紀錄。

這是方洪波帶領美的第二次闖關資本市場。11年前,剛剛就任美的集團董事長兼總裁一年的方洪波,就操刀了美的集團的整體上市,斬獲750億元市值,如今(9月20日),美的總市值近5000億元。

成功登陸H股的美的,也即將發起一系列面向資本市場的沖鋒。

早有苗頭。過去兩年,美的持續推動旗下公司的分拆上市:聚焦照明等業務的美智光電曾兩次遞交IPO申請;定位于物流科技企業的安得智聯也在2023年遞交上市輔導備案報告,之后因各種原因擱置,但上市計劃并未終止;此次美的在招股說明書中又再次表示:未來三年內將分拆美智光電、安得智聯、機器人及自動化系統相關業務。

“美的在手資金是很充裕的,上市的主要目的并不是資金需求。”美的集團一位高管表示。2024年上半年,美的集團凈利潤為208億元,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凈額達到335億元,對于目前“不差錢”的美的來說,對資本的饑渴程度確實不強,但對于未來意欲大舉擴張的美的來說,充足的資本彈藥至關重要。

接下來,還有一場場硬仗要打。

加碼海外

海外新戰場,已經成為各個中國家電巨頭的必爭之地。

一方面,國內家電市場增長放緩,以美的上半年的數據來看,其國內市場收入同比增長8.37%,大幅落后于上年同期11.09%的增速;另一方面,國際市場大有潛力可挖,按照美的提供的數據,目前全球家電市場規模近4000億美元,美的在其中占比不到5%。

“美的在國內的市場占比已經非常高了,但在海外市場的占有率還是個位數,也意味著海外增長空間還很大?!苯衲?月,美的集團CFO鐘錚在接受《中國企業家》采訪時就表示,海外市場是美的未來的主攻方向之一。

2020年底,美的提出“全球突破”戰略,在此之前,美的陸續建起了海外制造工廠,啟動了一系列海外并購,到目前為止,美的在海外16個國家設立了17個研發中心、22個主要生產基地,海外員工超過35000人,海外收入占比超過40%。

在一位跨國咨詢公司的戰略專家看來,中國企業的出海大多數處于產品出海的階段,還沒有形成整個價值鏈的全球化,這樣一方面不利于品牌建設;另一方面則會影響海外產品供應鏈的穩定性。

美的面臨同樣的挑戰。目前,美的海外業務以OEM(代工業務)為主,占到60%,“未來希望各占一半,至少是先達到這個水平,再進一步做大OBM(自主品牌)份額”。

方洪波在最近的一次采訪中也提到:美的把“全面走出去”作為當下最重要的工作。美的全球化最大的挑戰是全價值鏈的本土化,從研發、制造、供應鏈、銷售、物流到售后服務等所有環節。只有做到“用戶直達”,才能讓OBM優先戰略真正落地,美的才可能成為一家真正意義上的全球化企業。

此次超過300億港元的新融資,也將投入到這些領域:約20%(51.94億港元)用于全球研發投入,約35%(90.9億港元)用于智能制造體系及供應鏈管理升級的持續投入,約35%(90.9億港元)用于完善全球分銷渠道和銷售網絡,以及提高自有品牌的海外銷售,約10%(25.97億港元)用于運營資金及一般公司用途。公告還提到,會有約31.17億港元用于投資或收購與美的智能家居、商業及工業解決方案相關的目標(如有)。

實際上,美的新一輪的國際化收購已經拉開了序幕。2024年4月,美的斥資6.5億歐元,收購了瑞士證券交易所上市企業ArboniaAG旗下的Climate(氣候)業務,以進一步加強其在歐洲暖通業務的產能及渠道優勢;6月份,美的以1.75億歐元的代價收購TekaGroup,后者是一家設計及制造家用電器及水槽的歐洲工業集團,美的借此豐富了旗下品牌陣營。

目前,兩筆交易還未正式完成;而通過港股上市,美的也為未來的全球化并購提前搭好了資本通路。

分拆上市

除了籌謀擴張之外,美的也在推動旗下現有產業的資本化。

按照公告內容,未來三年內,美的將分拆美智光電、安得智聯、機器人及自動化系統相關業務。拆分后的企業財務收入依然并表,因此拆分計劃并不會影響整體上市公司的表現。

三項業務均屬于toB端,美的集團的toB業務包括新能源及工業技術、智能建筑科技、機器人與自動化三大板塊。目前,這三大業務群規模都達到300億元營收上下,未來,美的希望toB業務收入能占到總收入的一半。

分拆能夠進一步提升子公司的經營活力,并借助資本杠桿加速發展,但美的對子公司的分拆也建立了一些標準,比如首先這些公司已經有了一定的經營能力,對外業務占比更高一些,其次子公司的業務與集團主要業務的協同性不能太強,否則就失去了拆分的必要性。

以此標準來看,除了公告中的三部分業務,美的集團其他板塊尚不具備分拆可能。

目前,美的集團旗下已有三家上市公司,包括新能源板塊的合康新能、科陸電子,是由美的在2020年、2023年分別收購而來,另外一家為2021年收購的萬東醫療,為醫療影像電器和服務提供商。如果分拆上市完成,美的旗下上市主體就增加到了7家。

資本杠桿

實際上,資本杠桿撬動的不僅是外部資源,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激發企業內生動力。國聯證券研報指出,對于美的而言,H股上市意義多在募資之外,可以為海外股權激勵及收并購提供運作平臺,完善境外投資通道與資本結構。

美的是一家典型的由職業經理人驅動的企業,2012年,創始人何享健將權柄交接到方洪波手上,后者進行了一系列大刀闊斧的變革,美的內外一度血雨腥風,面對爭議,甚至業績下滑,何享健還是選擇全權放手。

美的集團也由此形成了分權治理的架構,每一塊業務都有獨立總裁直接負責,除了這個“一號位”的任命、資金管理,以及重大并購事項需要集團統籌之外,子公司的事項都交由其決策處理。與分權治理相對應的,就是自負盈虧,這些業務板塊都要靠自我造血來支撐發展。

“美的是敢于放權的一家公司,也舍得給團隊、給管理者激勵,這種機制能夠激發每個人的創始人精神?!鄙鲜雒赖母吖鼙硎?。

上市也是重要的激勵路徑之一。

2013年,借由美的集團整體上市的契機,美的對管理層進行了“大手筆”的股權激勵,包括方洪波在內的7位核心高管由此躋身億萬富豪之列,方洪波的身家更是超過16億元;面向其他管理團隊和技術人員進行股權激勵的平臺公司寧波美晟,持股比例也達到1.75%。

此前提交IPO申請的美智光電也是同樣,除了占股50%的美的集團,排在其后的四個股東均為有限合伙企業,也是美的高管、美智光電核心經營管理及技術團隊、骨干員工的持股平臺。

這些激勵措施以資本為紐帶,把企業和核心員工粘結在了一起,也讓美的在市場競爭中一路沖在了前面。

2013年到2024年,美的集團營收從1210億元增長到3737億元,凈利潤從73億元攀升到337億元。方洪波在“2024美的經營管理年會”演講中表示,美的想要基業長青,就要不斷完善公司治理,培育創業和創新土壤,激發組織活力。

6月14日,美的集團發布《關于董事會換屆選舉的公告》,何享健的獨子何劍鋒并未出現在新一屆董事候選人名單中,他與方洪波同齡,在方洪波接班的同時,開始出任美的集團的董事,而今,他結束了陪跑。

在外界看來,這也表明了82歲的何享健對職業經理人團隊接班的決心。畢竟,一個面向國際市場的美的集團,更不能走回頭路。

作者:梁宵

編輯:袁海霞

分享到: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快來搶個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