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中國智能計算產業(yè)聯盟、國家高性能計算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聯合在武漢發(fā)布國內首部“超智融合研究報告”——《2024中國算力發(fā)展研究報告之超智融合技術路線與趨勢》(以下簡稱“研究報告”)。
研究報告就人工智能發(fā)展催生海量算力需求背景下,超算與智算技術如何融合發(fā)展?如何定義“超智融合”?“等前沿問題,給出了系統性的思考與總結。
中國智能計算產業(yè)聯盟秘書長安靜、國家高性能計算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何鐵寧、山西云時代技術有限公司先進計算分公司總經理余艷紅、國家超級計算成都中心常務副主任王建波等專家領導共同見證這一重要時刻。
發(fā)布現場
超智融合成必然趨勢
《2024中國算力發(fā)展研究報告之超智融合技術路線與趨勢》由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產業(yè)發(fā)展部主任單志廣、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計算與大數據研究所所長何寶宏、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張云泉等共同主編。
研究報告表示,算力賦能人工智能的關鍵在于超算、智算基礎設施融合演進。超智融合作為計算技術演進的里程碑,其標志著從通用計算主導傳統科學計算,過渡到異構、通用計算融合的新時代。
一方面,應用側對算力的需求越來越多元化,超智融合兼具超算的雙精度浮點運算處理能力和智算的整數運算或半精度16位的浮點運算能力,不僅可滿足“AIforScience”等混合計算精度應用場景需求;另一方面,隨著AI大模型復雜度提高,超智融合也可提升AI大模型訓練、推理計算效率與可信度。
超算與AI的融合將重塑計算科學、IT產業(yè)等發(fā)展格局。而這種融合將呈現出三個階段的特征,一是超算支撐AI應用(ForAI),利用強大算力來提升AI性能;二是AI改進傳統超算(ByAI),通過AI技術使計算系統更加智能和高效;三是超智實現內生融合(BeingAI),使AI技術成為計算系統的核心。
超算網等平臺將成“超智融合”演變依托
研究報告指出,如國家超算互聯網等先進計算平臺是超算、智算基礎設施融合演變的重要依托,這些平臺通過鏈接全國的超算、智算基礎設施,匯聚全國各個算力中心的異構算力資源,可以讓多個超算中心、智算中心之間能夠更加緊密地耦合,更高效快速地共同解決大型復雜計算難題。
2024年4月11日,國家超算互聯網平臺正式上線以來,平臺依托一體化的算力調度、數據傳輸、生態(tài)協作體系,緊密連接供需方,通過市場化的運營和服務體系,實現算力資源統籌調度,構建和完善全國一體的算力調度網絡和面向超算應用的生態(tài)協作網絡,打造國家先進算力底座。
目前平臺已連接算力產業(yè)上游270余家各類應用服務商、下游100余個行業(yè)軟件生態(tài)企業(yè),上線6000余款算力商品,服務用戶超10萬,推動算力引擎賦能千行百業(yè)。
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應用的不斷拓展,超智融合技術將成為未來計算技術演進的重要方向之一。而國家超算互聯網也將為各行各業(yè)提供更加高效、靈活的計算服務,推動社會經濟的高質量發(fā)展。(麗娜)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