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各行各業都在加速擁抱大模型。為深入掌握大模型助力培育壯大新質生產力的應用實踐,近期,在2024百度云智大會期間,由工信智庫聯盟指導,百度發展研究中心聯合中國信通院、中國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戰略研究院、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等多家智庫,正式開展大模型應用情況企業調研活動。首期聚焦制造業,智庫專家走進蘇州、南通,深入中天鋼鐵集團和協鑫科技2家企業調研、座談,探尋制造業領域加快大模型應用的效果、卡點和前景。
大模型已進入賦能制造業的早期,企業有意愿和動力加快探索
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做強做優實體經濟是基礎。作為一家年營業收入近2000億元,業務涵蓋鋼鐵冶煉、鋼材深加工等多個板塊的大型鋼鐵聯合企業,中天鋼鐵提出要打造“百模千景”,全面挖掘大模型在鋼鐵領域應用場景。
“鋼鐵行業應用大模型的動力很強。”中天鋼鐵專家談到,研發周期長、生產成本高、協同效率低等是鋼鐵行業高質量發展面臨的痛點難點,覆蓋研產供銷服各環節,需要發展新質生產力,重構生產管理。隨著人工智能飛速發展,大模型技術的破土而出,中天鋼鐵開始與百度合作,依托文心大模型在南通、常州等多個基地,探索人工智能技術及大模型在鋼鐵行業的深度應用。“大模型應用創新領域,競爭越充分的行業,體量大、產值高的企業更愿意探索。鋼鐵行業產量高、產值大,如果每年2000萬噸的產量,每噸節省1塊錢,就是2000萬。”
場景驅動創新,借助大模型將專家經驗、工業機理轉化為我國制造業的優勢和數字競爭力。協鑫科技是全球領先的高效光伏材料研發和制造商。在談及大模型應用時,協鑫專家表示,希望建立企業自己的切片大模型,通過模型預測改善線速、切割工藝等參數,將良品率由目前的96%,提升至98%乃至更高。“企業的競爭力是低成本、高良品率。目前通過人力提升良品率的辦法,已經到瓶頸了,后續期待通過大模型找到提升辦法。”中天鋼鐵專家提出,“大模型助力新型工業化的一個重要領域,是探索如何把老專家、老技師頭腦里的知識和經驗沉淀下來。”中國制造業場景多、數據量大。特別是很多經驗是掌握在老專家、老技師的頭腦里,并沒有轉化為行業、企業的知識。一旦這些人退休了、離開了,很多時候新員工需要重新從頭摸索。如果利用通用大模型+行業增強的能力,讓每個崗位、每個員工背后,都有一位虛擬資深專家,就會更高效、經濟地滿足企業海量的個性化需求,提升企業的整體競爭力。中國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戰略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劉剛在調研中談到,“場景多是中國制造業的獨特優勢,加快應用來持續優化模型能力,可能會跑出一條中國特色的大模型發展路徑。”
當前,從國家層面到地方政府陸續出臺了多項政策,鼓勵人工智能行業發展與創新。國家支持和補貼,會加速人工智能大模型的行業應用。“但不論是否補貼,基于大模型做智能化升級這件事企業都會干。”中天鋼鐵專家堅定地表示。大模型是資源密集型、高投入高產出。“一定要支持大項目、大企業,做出來的才是真正解決行業的問題。支持100個小項目,不如集中資源支持10個大項目。”
平均提升效率15%以上,大模型助力新型工業化的想象空間已打開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最新發布的《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我國以大模型為代表的人工智能普及率達16.4%。從產業鏈環節來看,當前的大模型應用分布呈現“微笑曲線”特征,兩端快、中間慢,即產業鏈兩端的研發設計和運營服務等知識密集型、服務密集型環節落地相對較快,生產制造等中間環節相對較慢。從當前應用進展看,內容生成、智能交互、信息提煉是制造業與大模型結合的共性需求。
中天鋼鐵集團依托百度智能云提供的基于文心大模型的自助數據分析工具、智能問答助手、智能運維助手,整體增效平均在15%以上。設備運維方面,構建鋼鐵企業設備產線運維的第二大腦,實現設備運維端到端的業務閉環,輔助發現異常和解決故障,將設備維護的效率提升20%左右;經營分析方面,利用大模型的數據分析能力,提供全面、精準的經營分析報告和決策支持,對管理人員的日常決策效率提升15%左右;智慧辦公方面,協助員工完成日常辦公任務、提升工作流程智能化,員工的辦公效率提升15%左右,企業文檔等數據資產的利用率提升20%左右。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與經濟研究所原總工、人工智能與經濟社會研究中心副主任何霞談到,“如何評估大模型應用價值需要關注,不僅僅是成功了才有價值,在過程中的探索同樣有價值。國家項目,帶有一些研發性質的,可以采用過程補貼;產業項目可以考慮后補貼的方式,進一步引導和激發傳統企業應用大模型的意愿。”
數據質量是難點,數據安全是卡點
破解公有云部署的互信難題有利于進一步加快應用創新
在調研過程中,中天鋼鐵和協鑫科技都表示,對應用大模型的顧慮,最大的難點在于數據。一是數據質量,應用效果與前期數據的獲取、標準化、積累強相關,需要時間、資金投入來積累,專業人才的數量也決定了高質量數據的采集、數據集的建設和應用效果;二是數據安全。數據是企業的核心資產,也是核心競爭力。大模型訓練和應用過程中,如何保障生產環節關鍵數據的安全、核心數據不出域,這也是企業最大顧慮和考量因素。
解決數據質量問題,“需要制造業企業和人工智能科技企業共同探索”,加強在人才培養、數據采集、數據分析等多維度的合作。清華大學《大模型安全實踐白皮書》指出,“云平臺服務憑借其成熟的安全防御體系,能夠支撐起廣泛的服務需求”,當前云平臺已能夠在大模型全生命周期保障數據安全,保護企業敏感數據不出域、保護數據機密性和完整性。
大模型要想更好地發揮產業賦能價值,需要在觀念創新上的更大突破,客觀看待大模型應用的效率和安全,破除“大模型私有化部署才安全”“優先選擇開源大模型”等誤區。隨著數據隱私保護技術的應用,和企業數據治理體系的完善,“連接”并不意味著不安全,而是促進大模型從通用智能,轉變為先進生產力,幫助產業轉型升級。一味強調私有化、定制化,一方面會大幅增加企業的運維和服務成本;另一方面,“手工作坊”“施工隊”的應用模式,會折損大模型應用的效率和質量,制約企業提質增效、發展新質生產力。
座談開始前,中國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戰略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劉剛、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與經濟研究所原總工、人工智能與經濟社會研究中心副主任何霞、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政策與國際合作研究所研究員郭悅等智庫專家一行,走進中天鋼鐵的展廳,查看種類繁多的優特鋼創新產品,比頭發絲還細、供給汽車輪胎的簾線鋼,疲勞壽命達1000萬次以上的鐵路轉向架彈簧用鋼等;聽取企業關于數控中心、廢鋼AI智慧判級平臺介紹,圍繞中天鋼鐵依托人工智能大模型全面賦能鋼鐵新質生產力開展探討。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