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業報記者 邢丹
2024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出,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集群發展,加快前沿新興創新藥等產業發展,積極打造生物制造等新增長引擎,開辟生命科學等新賽道,創建一批未來產業先導區,這對醫藥行業帶來了極大的利好。作為國有創新型高科技企業,北京博奧晶典生物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博奧晶典”)始終堅持自主創新和成果轉化,以其持續的科技探索和產品研發能力,在生物芯片、分子診斷、單細胞測序等領域取得了多項關鍵技術突破和重大創新成果,為中國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交上了一份“優秀答卷”。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年來,我國大力推動衛生健康事業改革發展,不斷完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持續強化覆蓋全民的公共衛生服務。黨的十八大以來,人民健康水平大幅提高,逐步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衛生健康事業改革發展之路。依托先進的生物檢測技術,博奧晶典在科研和轉化方面的技術探索和模式創新為國民健康提供了有益的補充,同時也為行業的高質量發展增添了新的元素。
在科研方面,博奧晶典持續積極探索并取得了諸多成果。公司最新自主研發的sCelluFlu-A單細胞轉錄組平臺,為科研人員提供了更為高效、準確的單細胞轉錄組分析工具,有助于推動單細胞組學研究的深入發展。這一平臺的推出,為行業的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帶來了新的啟示。
在成果轉化方面,博奧晶典也作出了擲地有聲的實踐。據博奧晶典總裁孫義民博士介紹,在我國,耳聾已成為最常見的出生缺陷之一,導致先天性耳聾的因素中,遺傳占大約60%—70%。大規模的流行病學及耳聾基因診斷研究發現,GJB2、SLC26A4、線粒體12SrRNA這3個致聾基因突變是導致大多數非綜合征型耳聾的原因,重視耳聾基因篩查對于我國出生缺陷防控有重大意義。
孫義民表示,作為博奧晶典與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301醫院)合作轉化應用的代表性成果,2009年,301醫院聾病分子診斷中心與博奧合作,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個遺傳性耳聾基因檢測芯片,它是專門針對中國人群遺傳性耳聾基因特點開發的分子診斷產品,使中國人率先擁有了針對遺傳性耳聾開展精準診斷的工具;2014年,博奧晶典在九項基礎上升級迭代為十五項,更好地滿足了臨床的需求和市場的發展;2021年9月,博奧晶典創新研發的二十三項遺傳性耳聾相關基因檢測試劑盒(微流控芯片法)通過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準,成為目前市場上覆蓋位點最多、覆蓋率最高的遺傳性耳聾基因檢測產品。依托全新微流控SNP芯片檢測系統(“I”MicrofludicArrayPlatformIMAP平臺)的二十三項遺傳性耳聾相關基因檢測試劑盒(微流控芯片法),采用微流控芯片技術結合競爭性等位基因特異性擴增技術,可以對常見的4個耳聾基因相關的23種突變形式進行檢測。豐富了博奧晶典遺傳性耳聾基因檢測產品體系,為臨床遺傳性耳聾三級防控體系再添“芯”利器。截至目前,博奧耳聾基因芯片共獲得中國發明專利16項,國外專利7項,7項軟件著作權證,該項轉化技術2次榮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
“截至目前,全國接受遺傳性耳聾基因篩查的新生兒數量已近700萬例,檢出總突變率約為6%。其中檢出藥物致聾基因攜帶者有18000多人,直接避免了約18萬受檢者及其家系成員因藥物使用不當而致聾。”孫義民介紹。
博奧晶典不斷進行科技探索和產品創新,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為行業的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提供了有益的補充和新的思路。為更好地提升晶典科技創新策源能力、科技成果轉化能力,加強博奧在原創技術領域的研發,為技術擴散搭建穩定渠道,博奧晶典依托在分子診斷領域的豐富技術積累和卓越的科研實力,憑借強大的資源統籌優勢和成果落地轉化能力,推出了具有博奧特色的創新型精準醫學中心模式,以科研合作打造學科硬實力、轉化開發助推高質量發展。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這個特殊時刻,博奧晶典在科技探索、創新模式等方面雖然只是為行業的新質生產力增添了一抹亮色,但它們的存在和發展,無疑為生命科學領域的進步和發展帶來了新的希望和可能。展望未來,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和創新,相信博奧晶典將繼續在生命科學領域內深耕細作,為行業的進步和發展貢獻更多的智慧和力量。同時,也期待更多的企業能夠像博奧晶典一樣,通過科技探索和產品創新,為行業的高質量發展增添更多的色彩和活力。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