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在北京舉行,大慶油田第四采油廠員工朱華被授予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個人稱號,是大慶油田唯一獲此殊榮的員工。
榮譽的背后,是朱華對公益事業的無限熱忱與執著堅守。多年來,她帶領大慶市杏北愛心志愿者協會,以“傳遞愛心、收獲幸福”為理念,廣泛開展捐資助學、扶貧助困公益活動,用凡人善舉演繹人間大愛,將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發揚光大,其本人先后榮獲全國最美家庭提名獎、“感動龍江”年度人物提名獎、黑龍江省巾幗建功標兵、黑龍江省優秀青年志愿者等多項榮譽稱號;所領銜的志愿者協會先后被評為全國示范性青年之家綜合服務平臺、黑龍江省“關愛藏區兒童優秀志愿服務品牌”等榮譽稱號。
2006年,朱華在一則公益廣告中看到藏區孩子衣衫襤褸、雙手凍瘡,還緊緊地捧著書本的照片,心中五味雜陳,于是萌生了資助藏區孩子讀書的想法。在朋友的介紹下,她參加了當時的“春雷助學行動”,與青海玉樹的小男孩多扎建立助學關系,承擔起他的學習、生活費用。那個學期末,多扎來信了,信的內容很少,只有10道算術題和一個孩子跪在地上畫畫的涂鴉,下面寫著兩行字:“我能畫了,我能算了。感謝愛心媽媽。”看完信,朱華留下了激動的淚水,告訴自己“一定要將公益進行到底。”經過多方聯系,朱華先后與4名即將因貧困而輟學的藏族孩子建立幫扶關系,在公益的道路上不斷前行。18年來,她多次克服高原反應到西部地區實地調研,累計行程2.53萬公里,掌握一手資料,精準開展幫扶,先后為少數民族孤貧兒童捐助物資價值10余萬元,被當地人親切地稱為“情系高原的格桑花”。
朱華和愛人都是油田的普通員工,收入并不算高,在捐助過程中,她們也面臨著很多現實困難。2010年,朱華的父親重病住院,助學的費用加上高額的醫療費讓她有些吃不消。屋漏偏逢連陰雨,就在護理父親的時候,由于勞累她也感到身體不適,檢查后被告知懷疑是胃癌。那一刻,朱華感到天都快塌下來了。自己的孩子還好辦,可是那4個藏區的孩子怎么辦?這時,電視新聞里說,玉樹發生了地震。聽到這個消息,她更加心神不定,馬上打電話了解情況。可是,由于通信中斷,電話始終打不通,她心急如焚,嗓子已然說不出話。直到第二天凌晨三點,前方的義工傳來消息,四個孩子全都平安。她想到受災的孩子們,不顧自己病痛和家里日漸拮據的經濟狀況,立即給孩子們匯去兩千元錢,并含淚給他們留言:“孩子們,只要你們堅持,我們就會一直支持你們!”也許是孩子們為她帶來好運,或是她的執著感動了上天,她的病情被判斷是誤診,父親也順利的渡過了難關,她很慶幸自己又可以全心全意地投入到了愛心助學行動中。
多年的默默捐助,朱華并沒有一點聲張,周圍人對她的善舉更是不得而知,直到2012年,朱華的事跡無意間被人發現,并相繼在中國石油報、大慶日報等媒體刊發,身邊的領導、同事才認識這位情灑高原的美麗“格桑花”,她的事跡也被更多的人所了解和支持。在大慶油田各級組織的大力支持下,朱華于2012年3月組織成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朱華愛心志愿者協會”。經過12年發展,協會從最初僅有19名成員的志愿服務團體逐步成為在全國各地擁有1560余名會員的大型公益組織,并更名為大慶市杏北愛心志愿者協會。協會成立12年間,朱華帶領會員以“讓孩子在關愛中成長”為宗旨,先后開展了“棉雨靴”計劃、“一助一”助學、“愛心餃子傳遞孝心”、陽光跑鞋、暖心棉褲等各項助學助困志愿服務850余次,捐資140余萬元,累計幫扶30000余人次,與青海省三所學校建立了長期捐助關系,一對一幫扶藏族孤兒和單親特困家庭的學生417名,在青藏高原上播撒一縷縷愛的陽光。(陳曉曦)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