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業報記者張永杰
大會現場
節能減排是內燃機永恒的需求,先進的內燃機是基于低(火用)yong損失理論和智能控制技術的新質生產力,是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大需求。2010年以來汽油內燃機熱效率提高約35%,柴油約25%,有效降低碳排放,為雙碳目標做出了貢獻。10月10日中國工程院院士蘇萬華在中國內燃機工業協會七屆四次理事(擴大)會議暨第四屆中國內燃機科技創新大會上介紹。
嘉賓演講
中國工程院院士賀泓、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舒歌群、濰柴動力發動機研究院院長李志杰、廣西玉柴機器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玉柴)副總工程師王輝、一汽解放商用車開發院動力總成開發院主任工程師徐光甫、陜西柴油機重工有限公司技術中心副主任張偉、哈爾濱工程大學教授劉龍、大連理工大學教授隆武強、天津大學先進內燃動力全國重點實驗室教授劉海峰、吉利汽車動力總成研究院前瞻技術開發總工程師袁爽、中國第一汽車集團有限公司研發總院紅旗鴻鵠混動平臺CEO韓令海等,圍繞大會主題“創新驅動,綠色發展——培育壯大新質生產力”發表演講。
雙碳目標背景下,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提前10年超過50%,已經成為市場主流。其高速增長的背后,是技術升級帶來的高性價比車型的大量涌入,以及消費者對環保、節能理念的日益認同,傳統燃油車企業正面臨著技術升級和市場份額爭奪的雙重壓力。
目前氫燃料、氫氨混合燃料、氨燃料、氫醇混合燃料、甲醇燃料、天然氣等內燃機研發持續推進,對于零碳燃料帶來的技術瓶頸上述演講嘉賓分享了各自研究的技術路線和成效。
玉柴氫內燃機研發進展
王輝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玉柴氫內燃機氣道分設技術熱效率達到43.8%,從氫內燃機行業公開數據看目前是最好的,玉柴計劃氫內燃機關鍵技術開發擬于今年底完成,并計劃2025年開展產品化。產品化方面,玉柴聯合下游企業或物流園將開展2000小時的道路用戶驗證。
吉利甲醇發動機能耗醇電比
據9月份公開信息顯示,吉利旗下的商用車品牌遠程新能源商用車獲得中國船級社頒發的中國首張M100甲醇單燃料船用發動機型式認可證書;吉利甲醇出租車交付甘肅省平涼市50位車主。由此可見吉利甲醇內燃機已邁出產品化一步。
吉利汽車動力總成研究院前瞻技術開發總工程師袁爽
袁爽介紹,根據目前甲醇與充電價格,甲醇增程熱效率基本與充電電價持平,商用客戶使用甲醇與充電的花銷可以劃等號。吉利已規劃2025年量產甲醇燃料汽車,同時將全力推動針對醇氫動力產品的新興產業鏈布局。
大會還舉行了中國內燃機工業協會七屆四次理事(擴大)會議、首批內燃機“能效之星”發布、中國內燃機工業協會成立30周年慶祝活動。
11日,第二十三屆中國國際內燃機及動力裝備博覽會在北人亦創國際會展中心開幕。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