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業報記者孟凡君
“針對當前經濟運行中的新情況新問題,黨中央、國務院科學決策、果斷出手,在有效落實存量政策的同時,圍繞加大宏觀政策逆周期調節、擴大國內有效需求、加大助企幫扶力度、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提振資本市場等五個方面,加力推出一攬子增量政策,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10月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鄭柵潔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從宏觀全局看,面對更加錯綜復雜的國內外環境,我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新質生產力加快形成,民生保障不斷加力,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風險取得新的積極進展,高質量發展深入推進,社會大局保持穩定。
一攬子增量政策是加強財政稅收、貨幣金融、投資消費、收入分配等宏觀政策的統籌協調和系統集成,充分展現了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的信心決心,體現了三個“更加注重”:更加注重提高經濟發展質量,更加注重支持實體經濟和經營主體健康發展,更加注重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鄭柵潔表示,下一步,國家發展改革委將和各部門、各地區一起,全面貫徹、加快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系統落實一攬子增量政策,打出一套“組合拳”,打通政策落實中的堵點卡點,扎實推動經濟穩定向上、結構不斷向優、發展態勢持續向好,力爭年內見到更多實效,為2025年“十四五”順利收官乃至“十五五”良好開局打好基礎。
政策效果:“穩”和“進”
鄭柵潔表示,貫徹落實一攬子增量政策是項綜合性、系統性工作,要提高針對性和精準性,增強有效性和可持續性,具體來說有五個“針對”:針對經濟運行中的下行壓力,強化宏觀政策逆周期調節,各方面都要持續用力、更加給力;針對國內有效需求不足等問題,把擴內需增量政策重點更多放在惠民生、促消費上,積極發揮投資有效帶動作用;針對當前一些企業生產經營困難,加大助企幫扶力度,切實優化營商環境,幫助企業渡過難關;針對樓市持續偏弱,采取綜合性政策措施,促進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針對前期股市震蕩下行等問題,出臺有力有效系列舉措,努力提振資本市場。
當前,我國經濟形勢可以用“穩”和“進”兩個關鍵詞來概括。“穩”主要體現在經濟大盤上。工業增長較快,前8個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8%,其中帶動性強的新能源汽車、集成電路產量分別增長31.3%、26.6%;“兩新”(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工作成效明顯,近期汽車、家電產品銷量回升較快,預計9月份主要廠商乘用車零售量比8月份增長10%。
“進”主要體現在結構優化上。新動能加快成長壯大,前8個月高技術制造業、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分別增長8.9%和7.6%。三大需求結構更趨優化,一些重點領域在不斷優化、不斷突破,新型城鎮化、區域協調發展深入推進,經濟大省有效發揮挑大梁作用。
從發展態勢看,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面沒有改變,市場潛力大、經濟韌性強等有利條件沒有改變。隨著各項存量政策效應繼續釋放特別是增量政策出臺實施,近期市場預期明顯改善,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回升較快,股票市場回暖上漲,“十一”假期市場消費旺盛。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趙辰昕認為,我國一攬子增量政策就是要充分激發全社會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前三季度仍然能夠保持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的發展態勢。
政策重點:“兩重兩新”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劉蘇社介紹,我國系統落實一攬子增量政策,在投資方面重點是擴大有效投資,加快形成實物工作量。
一是用足用好2024年各類資金。7000億元中央預算內投資已經全部下達,用于“兩重”(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建設和“兩新”(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工作1萬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已經全部下達到項目和地方,目前正在加快推進項目建設和資金撥付,加快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使用進度,支持項目開工建設。
二是提前謀劃并下達2025年部分“兩重”建設項目清單和中央預算內投資計劃。2025年要繼續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并優化投向,加力支持“兩重”建設。在年內提前下達2025年1000億元中央預算內投資計劃和1000億元“兩重”建設項目清單,支持地方加快開展前期工作、先行開工實施,同時與此相關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加快推動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建設。
三是優化實施投資重大政策。抓緊研究適當擴大專項債券用作資本金領域、規模、比例,盡快出臺合理擴大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支持范圍的具體改革舉措。進一步激發民間投資積極性,實施好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新機制,支持社會資本參與新型基礎設施等領域建設。
劉蘇社表示,2024年以來,我國聚焦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圍繞擴大有效投資,發揮政府投資的引導帶動作用,充分調動民間投資的積極性。政府投資方面,近6萬億元的政府投資絕大部分已經落實到具體項目,目前正在加快形成更多的實物工作量。民間投資方面,2024年以來,我國已經向民間資本推介1635個重大項目,其中吸引民間資本參與項目441個、總投資3448億元。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