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黄色在线观看,2018天天拍拍天天爽视频,大鸡巴嗯嗯啊嗯啊嗯啊嗯啊嗯啊日逼视频,日韩va免费线上看

首頁 / 

山東能源集團:走出深水區 激活重組新動能

作者: 余娜 來源:中國工業新聞網 發表時間:2024-10-16 22:19
分享到:

中國工業報記者 余娜

9月20日,濟南市歷下區,山東能源集團總調度室內,一塊碩大的電子屏實時顯示著煤炭、電力、化工等產業生產動態。

火電方面,包括兗礦能源、棗礦集團、電力集團、新材料公司在內的14家電廠,33臺機組正在按需生產,共計發電3619.01萬千瓦時。加上18.23%的新能源發電(包括光伏、風電、生物質)占比,當日,山東能源集團發電量共計4425.86萬千瓦時,即4425.86萬度電。按每個家庭4000度電年用電量算,4425.86萬度電可以讓一萬個城市家庭使用一年。

“山東能源集團,積極實施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用好改革金鑰匙,激活重組新動能,奮力推動國企改革走出深水區、跑出加速度。”山東能源集團黨委常委、副總經理張若祥接受中國工業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山東能源集團調度指揮大廳

以新型工業化為引擎打造新質生產力,山東能源集團著力打造發展方式新、公司治理新、經營機制新、布局結構新的現代新國企,在推動中國式現代化“山東實踐”新征程上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山能力量”。

近日,跟隨中國記協、全國三教辦組織的“中央媒體青年編輯記者增強‘四力’教育實踐活動”,中國工業報記者前往山東能源集團實地調研,深入了解這家中國煤炭50強第1位的大型能源企業,從重組到重構,再到“重生”的改革實踐故事。

探索改革路徑 構建“3+1”主業體系

作為一家“新集團、老企業”,山東能源集團企業歷史最早可追溯至1878年創辦的“中興礦局”,權屬新礦、棗礦等四家企業開采歷史超過百年。

2020年7月,山東省委省政府聯合重組原兗礦集團、原山東能源集團兩家省屬骨干企業,成立全新的山東能源集團,承擔著保障能源安全、優化能源布局、優化能源結構的主體責任。

重組后的山東能源集團形成“3+1”主業體系。三個主業分別是煤炭、電力及新能源,高端化工及新材料,現代物流貿易,一個擬培育主業是戰略性礦產資源。集團現有從業人員20.9萬人,權屬企業608家。2023年,山東能源集團資產總額突破10000億元,營業收入8520億元。收入、利潤、上繳稅金位居山東省屬企業首位。

山東能源集團總部機關

據張若祥介紹,山東能源集團礦井智能化生產水平居行業前列,9處礦井成為首批國家級智能化示范礦井。2023年煤炭產量2.7億噸,位居全國第三。化工產業上,建成濟寧焦氣化、魯南高端化工新材料深加工、榆林高端煤制油、鄂爾多斯煤基化工新材料、新疆煤化一體化“五大化工基地”,聚甲醛、己內酰胺、乙二醇等高端化工產品產量1600萬噸。電力產業上,建成一批大容量、高參數機組,現有裝機及在建容量1600萬千瓦。新能源產業搭建了省級投資平臺,實施風光儲氫、源網荷儲一體化發展,渤中90萬千瓦海上風電場實現全容量并網發電,成為我國“十四五”五大海上風電基地最大規模全容量并網發電項目。

近年來,面對聯合重組之初產業門類多、區域分布廣、管理鏈條長、人員結構復雜、改革任務繁重、穩定壓力巨大等問題,山東能源集團聚焦主責主業,以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為方向,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形成具有山能特色的現代企業制度體系,促進了國有資本保值增值,探索了一條因改革而興、以改革圖強的山能重組路徑。其企業改革做法獲得國務院國資充分肯定,入選國務院國資委國有重點企業管理標桿創建行動標桿企業和國有企業公司治理示范企業。

推進“五大重組” 成立“四家區域公司”

石拉烏素煤礦

改革有陣痛、不改革就是長痛。

山東能源集團堅持先立后破、以市場為導向、以產權為紐帶,堅持機構精簡化、產業專業化、區域集約化、資源協同化、文化融合化“五化”方向,推進優化整合往深里去、往實里走,變“物理整合”為“化學融合”,聚指成拳重塑發展優勢。

一是以機構改革搭建“指揮中樞”。聯合重組后,山東能源集團對總部機關機構實行“全體起立、競爭坐下”,機構減少45%,機關中層干部平均年齡降低5歲以上。2024年,山東能源集團重新梳理總部機構及定員,完成集團總部機構改革。改革后,集團總部設黨委工作機構5個、職能部室12個。改革后共減少機構13個,壓減比例43.3%;總部定員由490人壓減至278人,減少定員212人,減少43.3%。

二是以產業重組實現“橫向聯通”。破解產供銷點多面廣、管控難度大問題,山東能源集團打破產業、區域和原二級公司管理架構,推進產業相近板塊整合優化,完成營銷貿易、物資供應、電力、化工、新材料、地勘資源和裝備制修及礦用材料等產業板塊整合,和投資金融、應急救援、設備管理、新聞系統、教育培訓、生活服務等業務板塊整合,產業集中度大幅提升。

三是以區域整合打通“縱向關節”。聚焦解決同一區域內原來各二級單位重復開發、重復建設、分散布局、沒有形成協同效應與拳頭優勢問題,山東能源集團以優勢礦業集團主導整合成立魯西礦業公司、西北礦業公司、新疆能化公司、新礦內蒙古能源公司,整合組建“四家區域公司”,形成了“一個區域一個管理主體、一個投資主體”。

四是以資源協同挖掘“價值金礦”。山東能源集團總部履行戰略管理、資本運營、風險控制、資源配置、一體化協同中心定位,實行省外資源開發、手續辦理等“十個一體化”管理,推行管理、市場、區域、人員、產業、資源“六大協同”,打造集團化管控和市場化運作有機協調的運行體系,內部政策統一性和執行協同性不斷提高,規模效應和協同效益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累計創效300多億元。

五是以企業文化凝聚“正聲正能”。扎實開展黨史學習教育、黨紀學習教育,增強“四個意識”、做到“兩個維護”,推動黨中央及省委決策部署在能源集團落地生根。啟動“思想聚合、文化融合”工程,實施企業文化拓展年活動,開展“團結一致向前看、凝心聚力謀發展”“四增強、四提升”等形勢任務教育,確立“創造綠色動能,引領能源變革”使命,明確了“建設清潔能源供應商和世界一流企業”愿景。

打破“鐵飯碗” 推進“三項制度”改革

未來能源煤制油項目

三項制度改革是充分調動山東能源集團職工積極性、增強企業競爭力的關鍵因素。

“我們堅持市場、效率、效益導向,抓住三項制度改革這一要害強力攻堅,構建‘三能’常態化機制,從根本上解決了人員能上不能下、員工能進不能出、收入能增不能減問題。”張若祥表示。

完善領導班子和領導人員年度考核辦法,山東能源集團科學開展全覆蓋、多維度、分線式干部考核。強化考核結果運用,明確“末等”“不勝任”標準條件,確保各級干部末等調整達到5%,其中免職降職不少于2%,末等調整人員的薪酬至少降低20%。

打破“鐵飯碗”推動員工能進能出,有效解決了富余人員安置、流轉、戰略轉移等問題。開展人力資源“五項整頓”,在冊用工由聯合重組時的25.8萬人減少到20.9萬人。此外,山東能源集團還高度重視年輕干部隊伍建設,實施“31789”年輕干部培養工程,2022-2024三年時間,選拔培養80-100名90后優秀年輕干部進入三級公司領導班子、80-100名90后優秀年輕干部進入能源集團總部機關及二級公司機關部門副職及以上崗位,引進了80-100名高端人才。

破除“鐵工資”推動收入薪酬能增能減。記者獲悉,山東能源集團推行寬帶薪酬體系,績效工資占比60%;采取股票期權、超額利潤提成、限制性股票等方式,累計對23家企業實施中長期激勵,實現了效益、效率與工資同向聯動。

加快資產證券化 打造“7+1+5”資本格局

產權制度改革是解決國有企業深層次矛盾的根本出路。

作為全國唯一一家擁有境內外四地上市平臺,國際化程度最高的大型能源企業,山東能源集團堅持“市場運作、依法規范、增量優先、一企一策”原則,推動產權主體向多元融合轉變,放大國有資本功能,增強了企業市場競爭力和資本控制力。

山東能源集團海上風電項目

加快資產證券化。按照“培育+實施”同步推進原則,山東能源集團加快推動優質資產上市。完成山東玻纖、新風光公司IPO,實施齊國項目等重大資本運營項目,構建形成了7家主板上市、1家科創板上市、5家新三板掛牌的“7+1+5”境內外多層次資本市場格局,資產證券化率提升至75%。

打造資本運作平臺。用好兗礦能源旗艦資產平臺,實施復興項目,將優質資產注入上市公司,實現資產證券化率快速提升,解決同業競爭問題。發揮兗礦資本、山能資本投資平臺作用,加強新能源、新材料兩個基金運營管理。

創新資本運作模式。聚焦主業“資源+資本”發展模式,煤炭、化工產業在資源富集的陜甘蒙、新疆等區域開展優質資源并購;高端裝備制造產業探索混合并購、多元開發模式,打造海外區域中心和投資平臺;現代物流貿易產業通過劃轉、收購完成產權與管理權整合,推動非上市物流產業資源整合,上市公司物流產業創新“實體物流+網絡平臺”模式。

實施“兩化融合”  形成特色發展方式

堅決摒棄傳統發展模式,深入實施精益化、市場化“兩化融合”管理,山東能源集團以三量改革破壁清障、止血化瘀,推動由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由外延發展向內涵提升轉變。

澳大利亞紐卡斯爾港口

存量改革提升“發展質效”。山東能源集團采取轉讓、清算、破產等方式,清理退出非主業企業、非優勢業務企業,關停并轉一大批“僵尸”虧損企業。積極推進國有資本布局結構持續優化,房地產類、醫療類、文旅類非主業企業作價出讓。有序退出經濟效益差、災害程度重、安全保障系數低的落后產能。

增量改革延伸“產業鏈條”。聚焦新舊動能轉換、能源安全供應、產業轉型升級,山東能源集團千方百計擴增量,投資1100億元,謀劃實施煤礦、化工、電力、新能源、增儲保供、高端裝備制造等近200個打基礎、利長遠的重大項目,做大做強山東本部、內蒙、陜甘、新疆、澳洲“五大基地”,做優做活上海、海南、貴州、歐洲、美洲“五個區域”。落實國有企業社會責任、提高服務保障能力,投資100億元建成1650萬噸煤炭儲備能力,圓滿完成歷年迎峰度夏和迎峰度冬煤炭增儲保供任務,累計保供電煤1.3億噸,向社會讓利約302億元。聯合重組以來,累計上繳稅費1897.45億元,實現社會貢獻總額5766.64億元。

變量改革激活“創新密碼”。山東能源集團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構建大平臺、大項目、大合作、大投入、大產出“五位一體”的技術創新體系,建成煤液化氣化及高效低碳利用全國重點實驗室、大型煤氣化及煤基新材料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等5個國家級研發創新平臺,89個省部級研發平臺,在濟南章丘建設山能科創園,打造“兩基地兩中心”(總部科創基地、國家級平臺試驗基地;技術研發中心、產學研聯合創新中心),榮獲“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稱號,企業創新資源集聚力持續增強。

“山東能源集團因重組而生、因改革而興。下一步,將用好增強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競爭力‘兩個途徑’,充分發揮科技創新、產業控制、安全支撐‘三個作用’,堅持專業化整合、產業化重組、市場化改革、資本化運作、國際化建設‘五化方向’,力爭‘十四五’末形成資產、營收“雙萬億”企業集團,基本建成世界一流企業。”張若祥透露。


作者:余娜

分享到: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快來搶個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