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業報記者 曹雅麗
“總的來看,前三季度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政策效應不斷顯現,主要經濟指標近期出現積極變化。”10月18日,國家統計局副局長盛來運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
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949746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4.8%。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57733億元,同比增長3.4%;第二產業增加值361362億元,增長5.4%;第三產業增加值530651億元,增長4.7%。分季度看,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5.3%,二季度增長4.7%,三季度增長4.6%。從環比看,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增長0.9%。
三季度各項數據表現如何?四季度及全年經濟形勢怎么看,今年的預期目標能否如期完成?同日,中國新聞社國是直通車舉行“2024年三季度經濟形勢分析會”,邀請經濟學家,從宏觀、工業、消費、外貿等多個領域進行權威解讀。
郭麗巖:一攬子增量政策將持續顯效
前三季度,面對復雜嚴峻的外部環境和國內經濟運行中的新情況新問題,各地區各部門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加大宏觀調控力度,著力深化改革開放、擴大國內需求、優化經濟結構,有效落實存量政策,加力推出增量政策,國民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生產需求平穩增長,就業物價總體穩定,民生保障扎實有力,新質生產力穩步發展,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9月份多數生產需求指標好轉,市場預期改善,推動經濟回升向好的積極因素累積增多。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郭麗巖在三季度經濟形勢分析會上表示,中國塑造新動能新優勢的相關系列舉措落地,效果持續顯現,在推動新舊動能轉換、新質生產力穩步發展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向高攀登,向新而行,向綠轉型。
向高攀登,指更高附加值和更高質量。郭麗巖說,目前我國商業航天、航空航天、低空經濟、生物制造等新質生產力中的典型領域,增速都很明顯。除高技術制造,高技術服務業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也保持在高景氣度區間。高技術服務業對高技術產業發展的支撐,正加快推動新質生產力生成,促進相關產業向高攀登。
向新而行,表現在各地加快推動以舊換新及新質生產力發展。郭麗巖表示,相關數據表明,“兩新”政策(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加之各地配套的落地實施細則,取得了明顯成效。不僅改善了企業營收和上下游配套的市場關聯環境,也加快了新供給與新消費之間的循環,為加快改善需求側、激發更多有效需求的潛力創造了良好條件。
向綠轉型,表現在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以新能源汽車為例,今年1-9月,新能源汽車產銷量雙雙超過830萬輛,同比增長均超過30%,出口保持兩位數增速。
郭麗巖認為,中國新能源汽車取得如此成績實屬不易。目前,新能源汽車在全國市場的滲透率連續走高。9月份新能源汽車在國內市場的滲透率達到53%,這為今后發展智能網聯汽車,推動汽車產業向高攀登、向綠轉型提供了良好契機。
展望全年及四季度趨勢,郭麗巖認為,當前中國經濟有效需求仍然不足,需要進一步激發潛能。關鍵要凝心聚力,系統落實好一攬子增量政策。一攬子增量政策將在今年四季度以及明年持續顯效。各類經營主體實際經營環境改善、效益提升、預期增強,將為穩住宏觀經濟速度及推動國民經濟結構優化質效向好提供良好基礎。
魏琪嘉:工業呈現穩中有進態勢
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8%。9月份,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49.8%,比上月上升0.7個百分點。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產業經濟研究室主任魏琪嘉在三季度經濟形勢分析會上表示,工業的重要性對穩定經濟增長是不言而喻的,它本身也是實體經濟一個重要的載體,也是穩經濟、調結構,為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物質基礎保障的重要門類,穩信心、穩預期,工業領域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從現在工業領域的數據來看,還是比較符合預期和判斷的,工業在穩中有進的同時,代表產業轉型升級和新一輪科技革命發展方向重要的產業門類,特別是含金量高的產業門類還是實現了快速的發展,這種快速發展并不是短期的,我們把數據周期拉長,近五年內這些行業都是保持了相對較快的增長速度。”魏琪嘉表示。
魏琪嘉認為,雖然月度指標有些存在波動,但大的走勢和趨勢還是保持了穩健、向好的趨勢。他舉例說,PPI方面,受國際原油價格下跌和國內有效需求不足因素的影響,9月份工業品的價格還是延續了偏弱的態勢。展望未來,相信一攬子增量政策陸續推出、落地落細,將對工業品的需求預期有所提振,特別是9月底以來,銅鋁鐵商品價格普遍經歷了一輪沖高的過程,由此可以判斷在工業品價格上漲動能有所恢復的帶動下,10月份PPI同比降幅有望進一步收窄。
魏琪嘉表示,受季節性因素和前期政策帶動影響,中國9月PMI(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超預期回升。
魏琪嘉指出,9月PMI超預期回升受到季節性因素和前期政策帶動的雙重影響。但他也坦言,有效需求不足對未來工業的穩健運行產生了一定壓力,需要正視這樣的困難,要注重產業鏈之間的平衡性及產業門類增長的平衡性,特別要把當前各類普惠性助企紓困政策落實好,推動工業領域穩健運行。
王微:消費增長“總量穩、增量新”
數據顯示,前三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53564億元,同比增長3.3%。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原所長王微在三季度經濟形勢分析會上稱,總量穩、增量新,是當前中國消費增長的基本態勢。
“從消費需求的角度來看,前三季度,特別是三季度消費同比增速逐漸企穩,消費對國民經濟增長主動力作用持續穩固。總體來看,現在消費穩在總量上,增在創新上,實現了一些比較重要的結構性調整。”王微表示。
王微指出,今年前三季度消費活動中,除實物商品銷售相對比較穩定外,服務消費也在較快增長。前三季度服務零售額同比增長6.7%,高于同期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
王微稱,在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的支持下,家電以舊換新銷售額出現較快增長,政策效應比較明顯。據商務部數據,截至10月15日,已有2066.7萬名消費者申請,1013.4萬名消費者購買8大類家電產品1462.4萬臺,享受131.7億元中央補貼,帶動銷售690.9億元。
“在消費需求變化過程中,增量‘新’也體現在數字消費仍然保持較快增長。此外,新賽道和新需求也在加快涌現。今年以來,一些新產品、新品牌、新消費場景、新服務模式和新創意性消費都在加快涌現,推動了很多供給方面的新賽道加快成長。如奶茶新品推出速度加快,新能源汽車、服裝服飾等領域新品牌落地也相對較多。”王微表示,新的需求正在推動新賽道加快涌現,推動制造業、消費品工業、服務業加快成長。
張建平:自主創新助推外貿高質量成長
數據顯示,前三季度,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32.33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5.3%,歷史同期首次突破32萬億元。此外,各季度外貿進出口值均在10萬元之上,分別達10.15萬億、11萬億、11.17萬億元,這在歷史同期也是首次。
中國社會經濟系統分析研究會副理事長張建平在三季度經濟形勢分析會上表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國外貿表現超出預期。
在張建平看來,中國現在作為全球最大的制造中心,制造業增加值占全球比重大約三分之一左右。作為全球唯一近乎全產業體系的國家,中國不斷鼓勵自主創新、擁有自主產權,這些因素助推了外貿高質量成長。
張建平指出,目前中國通過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和抓好落實《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這兩個市場取得的外貿成績比較亮眼。前三季度中國與全球160多個國家和地區貿易實現增長。其中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總額達15.21萬億元,同比增長6.3%,高于外貿整體增速。對東盟進出口達5.09萬億元,增長9.4%。
“從全球市場看,今年全球外貿增長態勢明顯。據WTO最新預測,今年全球外貿增速將達到2.6%。中國作為全球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對全球外貿增長的貢獻度和拉動力最大。若能如期實現,則預示著即使面臨逆全球化的挑戰,中國依然能夠穩定外貿增長。”張建平說。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