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業報記者 張永杰 江平
本報記者張國超攝
因改革開放而生,因改革開放而興。在國家級經開區40年的磅礴發展進程中,改革創新是其發展的秘鑰。經開區作為區域產業和經濟發展的高地,通過先行先試和改革創新,有效地推動區域經濟發展融入全球經濟,推動國內國際循環的相互促進,并在促進外貿提質增效、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成為各地招商引資和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試驗田。
10月18日,新鄉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趙峰一行來到中國工業報社進行交流訪問。雙方圍繞新鄉經濟技術開發區產業結構展開分析,針對區域優勢利用、產業補鏈、創新發展等方面深入交換意見,同時就產業前沿技術和工業小鎮產業生態構建情況等進行交流。
趙峰介紹,經過二十余年的發展,新鄉經開區初步形成了高科技紡織服裝、高端裝備制造、現代物流服務“2+1+N”主導產業和生物醫藥、數字經濟、時尚經濟等新興產業體系。高科技紡織服裝產業擁有新鄉化纖、中紡綠纖兩家龍頭企業,集聚纖維、紡紗、織布、染整、成衣、紡織機械等紡織服裝產業鏈重點企業50余家,初步形成“人造纖維—紡紗—織造—印染—服裝”全產業鏈發展格局。高端裝備制造產業擁有豫新熱管理、豫北光洋等汽車零部件企業21家;中兵通信、豫飛重工等軍工裝備企業13家;帕菲特搬運設備、格林機械等搬運篩分企業10家;新創國科、流量新材料等無人機企業3家。現代物流服務產業,依托中歐班列(中豫號)、河南現代公鐵物流港、保稅物流中心已申報2000平公用型保稅倉、河南新鄉(內陸港)等項目作為物流產業發展重要抓手,重點提升經開區物流產業集聚效應,先后吸引40余家企業集聚,相關產業鏈完善程度不斷提升,物流集聚效應逐步提高。自2018年3月開通中歐班列(中豫號),成功打通“北上、南下、西行、東出”四條線路并實現常態化運行,成為河南省繼鄭州中歐班列之后的第二條圖定班列,我區也成為除鄭州之外唯一一個擁有班列并常態化運行的國家級開發區。
新鄉經開區創新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治浩圍繞集團產業定位、發展過程中的問題展開交流。
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以下簡稱小城鎮中心)城市戰略部總經濟師通振遠介紹了小城鎮中心和規劃工作,分享其有關區域經濟和小城鎮發展方向、方式等方面最新研究成果。
中國工業報社黨委副書記孫寧松介紹,中國工業報社成立于1980年,是中國唯一覆蓋整個工業領域的綜合性融媒體平臺。報社定位新聞+數據+服務,致力于制造強國、網絡強國、質量強國、數字中國建設,積極開展產學研用協同創新服務,為企業及地方經濟發展提供智力支撐和資源整合服務。
中國工業報社黨委委員、副社長郭俐君針對新鄉經開區此次展示中的六個產業板塊提出建設性意見,給出有關產業發展促進方法和路徑建議。
中國工業報社工業小鎮研究中心秘書長張永杰介紹,中國工業報社是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協作單位,在進行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發展政策研究和決策咨詢方面有較高的社會認可度。作為報社傾力打造的工業小鎮研究中心,聯合多家權威組織和行業知名專家研究員組成,是以研究和打造區域特色產業鏈群并提供全流程服務的專業智庫。目前工業小鎮研究中心研究成果有傳統食品健康化、光儲紅外采暖等項目,其中菊芋小鎮、葛根小鎮等產業生態模型轉化前景較為可觀,實施步驟科學有序,能夠促進鄉村二、三產業快速建立,增強集體經濟活力,帶動農民快速增收,有益于推動城鄉要素流通。工業小鎮研究中心研究成果抑制血糖類食品產業板塊轉化推進較快,品形調試在即,距離適度規模化將近。
中國工業報社工業小鎮欄目副主編江平、新鄉經濟技術開發區商務局副局長楊智霖、區商務局綜評科科長孫麗姣出席了本次交流活動。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