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決策部署,經報國家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有關領導同志后,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自2022年起,從征集范例、調查研究和宣傳培育三個維度開展中國工業碳達峰“領跑者”企業遴選和研究工作。截至目前,全國范圍內共有105家工業行業領軍企業(2022年42家,2023年63家)成為中國工業碳達峰“領跑者”企業。
根據工作計劃,在有關部委、地方政府和行業組織的支持下,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將于2024年年底召開第三屆中國工業碳達峰論壇,并發布今年的中國工業碳達峰“領跑者”企業研究成果(含企業名單)。
現將研究過程中了解到的一些優秀企業成果和案例進行系列報道,構建中國工業碳達峰長效宣傳機制,傳遞綠色低碳理念,為各地方、行業、企業做好工業碳達峰工作,實現工業綠色低碳轉型和工業高質量發展提供范例參考和路徑借鑒。
江蘇永鋼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永鋼集團”)總部位于江蘇省張家港市永聯村,前身為永聯村于1984年籌資30萬元起家創辦的“沙洲縣永聯軋鋼廠”。1994年組建企業集團。2002年,上百萬噸煉鋼項目,實現了從單一軋鋼企業到長流程鋼鐵企業的轉變。2013年開始發展特鋼,走上“普轉優、優轉特、特專精”的道路。如今的永鋼集團,形成了建筑、交通、機械、能源四類產品集群,年產鋼產品1000萬噸,市場覆蓋全球113個國家和地區,含33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產品被應用于港珠澳大橋、“迪拜眼”摩天輪、新加坡濱海灣金沙酒店等世界知名工程。
近年來,永鋼集團先后榮獲20余項省級以上綠色榮譽,是全國鋼鐵行業首家同時獲得國家工信部“綠色工廠”和“綠色供應鏈管理示范企業”認定的企業,率先獲得國際能源基金會“氣候領袖企業”稱號。作為江蘇省綠色發展領軍企業,永鋼集團已連續4屆獲評“綠色發展標桿企業”。
2022年,永鋼集團在江蘇省率先完成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同年,永聯、永鋼“鋼鐵產業綠色低碳全鏈賦能鄉村振興項目”榮獲第7屆中國工業大獎,為工業與農業農村和諧共生提供了現實范本。
永鋼集團外圍總覽圖
一、綠色發展理念
永鋼集團董事局主席吳耀芳經常提到,“環保工作,不僅要達國標,還要達民標,老百姓說好,才是真的好”?!凹冗_國標,更達民標”已成為永鋼集團綠色發展的行動指南。黨的十八大以來,永鋼集團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累計投資超100億元,實現鋼鐵產業和供應鏈全生命周期綠色化,助力地方生態環境高質量保護,所在地永聯村是“全國文明村”“國家級生態村”“國家4A旅游景區”,在全國60多萬行政村中上繳稅收、經濟總量排名全國前三。
如今,在永聯10.5平方公里土地上,4000畝苗木基地、3000畝標準化高效農田、400畝果蔬基地、100畝特種水產養殖場與1000萬噸綠色清潔鋼鐵制造基地和諧共存,所生產的永聯大米和聯峰鋼材都是遠銷海外的優質產品。展現出一幅由“小鎮水鄉、花園工廠、現代農莊、文明風尚”構成的“農村現代畫”。
永聯村鳥瞰圖
二、先進技術實踐
多年來,永鋼集團在節能減排技術應用方面積極探索,積累形成了“大氣超低、固廢循環、能效水效領跑、多發少用、綠色能源和數智賦能”的高標準、快節奏、寬領域實踐。
(一)大氣超低
1.活性焦脫硫
2014年,永鋼集團投資7億元,建設了國內最先進,也是第一套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活性焦煙氣凈化裝置,超前實現了燒結煙氣“五脫”—脫硫、脫硝、脫二噁英、脫重金屬和除塵,率先實現了燒結工序有組織超低排放。綜合脫硫效率在99%以上,不產生脫硫灰,產出的副產品為具有較高利用價值的98%濃硫酸。10年間,永鋼集團持續自主攻關迭代升級,形成了專利28項,技術訣竅126項,在排放穩定達標的前提下將治理成本控制在12元/噸礦的行業最佳實績。
2.高爐煤氣精脫硫
引進煙氣治理的引領性技術,采用預處理+水解+活性炭脫硫一體化工藝,建成處理量30萬Nm3/h的高爐煤氣精脫硫項目,具備加熱爐排放煙氣SO2<35mg/m3的處理能力,全年可脫除二氧化硫423噸。創新性地在加壓機出口設置了凈化裝置旁路調節閥,動態調整凈煤氣和原煤氣的比例,在環保達標的前提下做到能效指標最優,日常消耗成本約0.0036元/Nm3,是行業內運行成本最低的一套高爐煤氣精脫硫裝置。
高爐煤氣精脫硫裝置
(二)固廢循環
為實現固廢不出廠、資源循環利用,永鋼集團成立了循環經濟產業園,推動鋼渣、冶金塵泥等固體廢物的回收利用,助力產業鏈循環發展,2019年被國家發改委、工信部評定為全國50個大宗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基地之一。
1.3D打印。在2018年,投資5000萬元引入鋼渣3D打印生產線,將鋼鐵冶煉產生的固廢鋼渣,通過熱燜、篩選、精磨等工序,經合理配比相關輔料后,形成打印所使用的“油墨”,可以打印出硬度不低于傳統混凝土硬度的成品,有效實現了“變廢為寶”,在滿足建筑要求的同時,更滿足了綠色環保要求。目前,3D打印的生態廁所、公交站臺、景觀綠化墻等已被廣泛應用,被譽為江海交匯第一灣的“張家港灣”也應用了永鋼集團3D打印的產品。
張家港灣
2.冶金塵泥。在2019年,投資3.41億元建設了年處理25萬噸的冶金塵泥項目,在全國首次采用“水洗+轉底爐”復合工藝回收高氯高鋅冶金塵泥,消除氯離子、堿金屬等有害物,回收利用鐵、鋅等有價資源,生產過程中產生的蒸汽還可用于發電,每年可產生約2億元經濟價值,實現了冶金塵泥無害化和鐵鋅固廢資源化利用。
冶金塵泥車間
(三)能效水效領跑
在工序能效提升方面,燒結工序陸續實施了燒結混合料預熱、環冷液密封、厚料層燒結、微負壓點火等多項先進的節能技術,并配備高效的主抽風機、壓縮空氣系統,配置環冷、大煙道余熱鍋爐,噸礦發電量達到23kWh/t以上。2020年燒結工序獲得“重點用能行業能效領跑者”稱號。
在水資源利用方面,強化節水管理,完善污水收集系統,配備深度處理裝置,基本實現了污水“零排放”。建立工業用水智能管控平臺,從取水、用水到污水處理、中水回用進行全周期閉環管理,水的重復利用率達到98.9%,在水資源相對豐沛的南方地區,取得較好的節水效果,2023年獲評國家級重點用水企業“水效領跑者”稱號。
(四)多發少用
二次能源綜合利用方面,煤氣發電技術迭代升級,能源轉換效率快速提升。2022年5月27日永鋼集團在上交所發行了全國首單綠色碳中和科技創新公司債,對富余的高爐煤氣進行綜合利用,應用國內最具領先性的超高溫亞臨界發電技術,將發電熱效率提高到40%以上,發電能力提升8%-10%,年減碳量達42.21萬噸。
余熱資源做到了應收盡收,余熱發電、飽和蒸汽發電裝置裝機容量達到65MW,年發電量3.4億度。2023年,永鋼集團自發電比例達到76%,在同類型無焦化鋼鐵企業中處于領先水平。
裝備能效提升方面,累計完成180余臺套重點用能設備節能技改,年節電2.4億度,是國內首家應用高爐煤氣BPRT透平機第三代新型葉型的鋼鐵企業,同工況下新機組出力提升12%-19%。同時也是國內鋼鐵行業首批使用鼓風脫濕節能技術的單位,鼓風脫濕配備率100%,年可節約焦炭1.43萬噸。
(五)綠色能源
在新能源和儲能技術應用方面,永鋼集團持續創新應用場景,加快形成多能互補、因地制宜、多元融合發展新局面。2017年永鋼集團就開始布局分布式光伏發電,目前裝機容量45MW,2024年10月9日,永鋼集團成功并網張家港市最大的弧形屋面光伏,標志著企業在綠色轉型的道路上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年發電量將高達2300萬千瓦時,減少約1.59萬噸的CO2排放。到2025年永鋼集團的屋頂光伏裝機容量將達到62MW,占自發電裝機容量比例超10%,年發電6000萬度,減排4萬噸CO2。
2017年規劃建設了江蘇省鋼鐵行業第1座儲能電站,調峰能力5MW/20MWh,年放電量約957萬度。目前正在策劃的二期儲能,將根據公司用電負荷,達到減峰、削峰的目的。
光伏發電
(六)數智賦能
在管理層面上永鋼集團不斷探索優化,建立健全內部管控制度,采用物聯網、大數據技術,對生產、輸配、消耗和處理環節實行動態監控和數字化運營。通過智慧能源平臺和超低一體化平臺,將20項節能減排制度落實到全員管理。智慧能源平臺將394臺設備的運行操作標準轉化為數字化邏輯,實現750個監控數據點位的線上監測;管控治一體化平臺對廠區2892個點位實現24小時不間斷監控,對偏差數據分級推送、快速響應,將事后管理轉化為過程和事前管控。
數字化運營平臺
三、村企共建示范
早在2007年,永鋼集團已對廠區環境進行總體規劃、設計與改造,將廠區周邊500米內的土地建成苗木基地和經濟園林,廠區綠化面積近50萬平方米,全域總綠化面積達5000余畝。2012年永鋼集團“鋼鐵是怎么煉成的”工業旅游項目榮獲江蘇省工業旅游區榮譽,并支撐永聯景區成功申報國家4A級旅游景區。永鋼集團“花園工廠”的打造與永聯村的生態文明建設融為一體,真正實現了“共建共融”。
近年來,為進一步提升全員環保意識,永鋼集團在現場污染源治理、項目建設過程中同步推進“園林工廠”風貌提升,倡導全員改善,按照“河道變濕地、車間變花園、廠區變景區”的思路,努力打造“春有花、夏有蔭、秋有果、冬有景”的“碧波塔影,田園鋼城”。累計建綠、增綠290.28萬平方米,廠區綠化覆蓋率達37.7%,固碳4354噸/年。如今,企業綠樹環繞,周圍的環境也越來越生態化,喜鵲、斑鳩、白鷺等野生鳥類也來這里安家落戶。
永鋼集團園林工廠
永鋼集團結合永聯新農村建設,將富余的2%低壓飽和蒸汽用于永聯村農業、農耕園游樂設施及周邊居民生活用熱水。特別是富余蒸汽在農業上的應用,如育秧、糧食烘干、溫室養花和恒溫養魚等,實現了現代工業與高效農業的產業循環,充分彰顯了工農融合、綠色發展的理念。
永鋼集團利用自身優勢,幫助永聯村培育壯大集體企業,提升永聯村集體經濟自身造血能力,2010年,發起成立永聯為民基金會,致力于改善永聯區域村民和職工的生活質量。過去13年,累計向基金會捐款約3億元,助力地區基礎設施建設、民生改善、弱勢群體幫扶等事項,讓“共建共享”真正走進百姓心坎上,為實現鄉村振興和農民共同富裕提供了樣板。
永聯新農村建設
展望鋼鐵行業未來,綠色發展勢在必行。永鋼集團將繼續切實履行社會責任,嚴格落實國家、省、市政府節能減排目標任務,同時秉承高站位、高起點原則,投資超百億元推進裝備升級等工作,推進超低排放常態化保持工作,爭創環保績效A級鋼鐵企業,力爭成為中國鋼鐵工業綠色發展的引領者和共同富裕的先行者。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