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信部下屬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公示了2024年度“畝均論英雄”改革典型案例,界首市申報的《畝均效益“循環利用法”》獲選全國“優秀實踐案例”,推薦申報的安徽鳳杰金屬有限公司躋身全國“畝均效益領跑者”企業。本次“畝均論英雄”改革典型案例在全國范圍內評選,分別錄用改革標桿15家、優秀案例30家、“畝均領跑者”企業35家。入選優秀實踐案例是界首市探索創新“畝均論英雄”改革取得的新突破,也是阜陽市在“畝均論英雄”改革領域首次獲得此項全國性殊榮。
2021年底安徽省啟動“畝均論英雄”改革以來,界首市迅速響應,立足產業發展實際,通過明確一個改革目標,理清一個改革思路,建立一套評價體系,成立一套工作專班體系,健全一套工作機制,配套一批扶持政策,形成一套宣傳體系,探索一套評價結果應用等舉措,將“畝均論”理念融入循環經濟產業培育發展全過程,按照資源減量化、再利用、再循環的原則,推動企業“提標”、產業“提質”、社會“提效”,探索實施畝均效益“循環增效”路徑,推進改革工作走深走實,邁出堅實步伐。
2023年,安徽省縣(市、區)制造業“畝均論英雄”改革綜合效益榜界首市居第5位,受到省畝均辦通報表揚,其改革實踐獲選全省“畝均論英雄”改革優秀案例,界首高新區獲評省級高新區畝均效益領跑者園區,安徽華鉑再生資源科技有限公司、安徽益健堂中藥飲片科技有限公司2家企業躋身于全省畝均效益領跑者企業。
產業發展向“綠”而行。綠色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界首市循環經濟產業發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規模效益。循環經濟產業從以收購、初加工為主,通過集團化運作、規模化發展、品牌化提升,逐步轉變為再生資源的高值化開發利用。在畝均效益改革的激勵和倒逼作用下,或是騰籠換鳥或是抱團發展或是技術改造創新等,核心競爭力得以有效增強。目前,循環經濟成為當地首位產業,2023年,全市實現循環經濟占規上工業總產值的70%以上,經濟貢獻的60%均來自該產業,循環經濟產業規上企業畝均營收達530萬元、畝均稅收50.7萬元。獲評“國家級循環經濟示范試點園區”、國家“城市礦產”示范基地、全國循環經濟示范縣(市)等20余項國家級榮譽,成為全國60個循環經濟典型模式之一。
智能搬運機器人來來往往,大型機械臂有序“揮舞”,多個機器人協同焊接……走進位于界首高新區田營科技園的天能集團(安徽)有限公司,“黑燈產線”的“十八般武藝”讓人大開眼界。“經過改造升級,我們的車間變得更加智能、低碳,生產效率和能源利用率大幅提升。”該公司數字化與智能制造部工程師負責人說。
安徽鳳杰金屬資源有限公司總經理崔鳳杰說:“通過技術引進、技術改造、自主研發、產學研協作、人才引入等方式形成了一套國內先進的廢舊電機、機械家電拆解工藝,年回收拆解30000輛以上報廢機動車。2023年,在不到60畝的土地使用面積上實現了產值近20億元、稅收近2億元,畝均稅收超過300萬元,成為界首工業企業中‘畝均效益’的佼佼者,因此,銀行對我們在畝均評價A類企業中新增貸款授信500萬元。”
“畝均論英雄”改革啟動3年多以來,界首市畝均效益各項指標穩步提升,全市參評規上工業企業畝均稅收由2021年度的27.1萬元提升到2023年的29.7萬元,畝均營業收入由2021年的340萬元提升到2023年的362.2萬元,平均單位能耗營業收入由10.2萬元提升到12.95萬元,平均研發經費投入強度由2.34%提升到2.4%,評價指標總體上居阜陽前列。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報告為我們未來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我們將以此次獲選全國優秀實踐案例為契機,進一步找準切入點和發力點,積極跟進研究推進循環經濟產業轉型升級,持續深化完善‘畝均論英雄’改革、集聚資源、創優生態,抓住‘窗口期’,跑出‘加速度’,通過進一步深化改革,加快提升循環經濟產業轉型升級。”界首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局長周振龍說。(孫剛安文)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