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由河南省委宣傳部舉辦的“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河南實踐”平頂山專場新聞發布會在河南省鄭州市召開。河南省平頂山市委書記陳向平表示,平頂山轉型發展的關鍵便是科技創新。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也是資源型城市轉型的根本出路。近年來,平頂山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大力開展“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探索實踐,圍繞建平臺、強主體、攻難關、促轉化打出“組合拳”,走出了一條創新引領轉型突圍的路子。在具體舉措上,主要是在以下多個方面下功夫。
破除路徑依賴,省級創新平臺336家,不斷夯實創新基座。平頂山下定決心擺脫戀煤情結、樹立創新思維,突出抓好“兩大支柱”:一個是高能級創新平臺,以此作為提升創新“濃度”、決勝科技賽場的主抓手,搶抓國家強化戰略科技力量和河南省調整創新資源布局的歷史機遇,積極推進實驗室、產業研究院等研發機構建設,省級以上創新平臺達到336家,主導產業骨干企業研發平臺實現全覆蓋。另一個支柱是多層次創新主體,堅持讓企業當主體、人才唱主角,推進“微成長、小升高、高變強”梯次培育,開展科技型中小企業“春筍”、高新技術企業倍增、創新型企業樹標引領三大行動,實施“十萬大學生集聚工程”,推動技術、人才、資金等各類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促使創新型企業量質齊升。
聚焦產業需求,科創活動140余項,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堅持市場驅動、需求導向,建立“名企+名校”協同創新機制,支持龍頭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集中攻關,引領產業實現技術迭代和顛覆性革新,僅去年一年,平頂山市就組織制造業骨干企業實施重大科技創新活動140余項,特殊性能鋼、超高純銅、半導體碳化硅等領域一大批關鍵技術獲得突破并落地量產。
陳向平介紹,平頂山市突破己二腈這一技術之后,實現原料自主供給,有效解決了關鍵原料受控于國外廠商的問題;自主研發的尼龍66原液著色技術,助推企業成為全球最大的尼龍色絲生產基地;舞鋼公司開發出世界首批132毫米厚特種臨氫鉻鉬鋼。
開辟新的賽道,在細分領域搶占制高點。平頂山在力促傳統產業迭代升級的同時,注重依托科技創新開辟新領域、塑造新優勢,在新材料、生物醫藥、新能源儲能等重點領域,催生了一批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搶占先機。
碳新材料超高功率石墨電極產能位居全國第一,人造特種石墨全國市場占有率70%;創新藥阿茲夫定成為全球首個核苷類雙靶點抗艾新藥和首款國產新冠口服藥;平高集團開創河南全省儲能商業化市場運營先河,電池儲能系統市場占有率和儲能容量均居全國第一。
堅持龍頭牽引,促進創新鏈和產業鏈精準對接。平頂山市加強重點企業與知名高校、科研院所之間的科技合作,以“一鏈一策”推動鏈條延伸和協同配套,圍繞頭部企業、專精特新企業量身定做支持方案,幫助企業做大做強,進一步打通“政產學研金”通道,產業整體實力和核心競爭力顯著提升。
平煤神馬集團發揮鏈主企業帶動作用,與清華大學、中科院等一流高校和科研院所共建研究院,跟蹤前沿技術、聯合開展技術攻關;與英威達、福建恒申集團等國內外一流企業合作推動產業鏈往下游延伸、向高端邁進;牽頭設立河南省尼龍產業研究院、河南省尼龍產業技術創新中心等應用技術平臺,依托生產線建設尼龍纖維全流程實驗室,把實驗室和生產線貫通起來,實現了小試、中試、規模化生產無縫銜接。
注重政府引導,打造近悅遠來創新生態。平頂山市注重將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場“無形之手”結合起來。針對產學研用銜接不緊問題,實行“企業出題、政府立題、科研機構答題”“高校院所+技術平臺+產業基地”機制,推動科技、產業、市場聯動共進。針對科研主體活力不足問題,深化“揭榜掛帥”“賽馬”“科技成果轉讓+科學家分成”等制度改革,充分激發創新創業積極性。針對科技成果轉化不快問題,完善“研究-開發-產業化”創新鏈條,架起科技成果產業化的“鐵索橋”,同時組建產業基金、科技成果轉化基金,大力發展科創金融,積極發展概念驗證服務,促使科研成果加速走向生產線、融入產業鏈,有效形成現實生產力、新質生產力。(張慧芳)
請輸入驗證碼